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的扶贫攻坚工作进入了精准扶贫阶段,为此我国出台了诸多精准扶贫政策,这些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却存在执行的局限,导致扶贫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我国要想真正取得精准扶贫效果,必须关注地方政府政策执行问题。  相似文献   

2.
农村贫困治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议题。与传统贫困治理模式不同,精准扶贫具有更强的实践导向性和制度针对性,是现阶段我国农村贫困治理的根本之策。然而,精准扶贫在农村贫困治理中也存在诸多困境,有必要对精准扶贫政策加以改进:改革精准识别的制度掣肘,把握精准施策的技术靶向,锻造精准扶贫核心力量,完善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机制。在此基础上,推动形成"政府主导、市场推进、社会协同和民众参与"的多元主体农村贫困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社会工作最早发端于对贫困者的救助,因此扶贫一直是社会工作实务的重要领域。2013年国家开始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社会工作作为社会福利的输送者、社会政策的执行者,势必要在精准扶贫中发挥作用。但社会工作在我国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它在介入农村精准扶贫的过程中与原有的场域如乡镇干部、驻村干部、村委会人员、农村社区、贫困者所在情境等方面融合的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社会工作作为一股新的力量在农村精准扶贫中要真正助力贫困者摆脱贫困,不仅需要社会工作者自身能力的不断提升、贫困者的认同与配合,也需要政府政策的激励保障,通过多元主体的共同努力实现精准扶贫的目标,当然,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精准扶贫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乡村治理的有序化、合理化。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农村深度贫困地区,由于整体经济发展滞后,贫困面广,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存在不少处于贫困"边缘"状态的相对贫困群体。他们的发展境地和纳入精准扶贫的贫困户相差不大,但却不能享受精准扶贫政策红利,由此引发的心理不平衡和相对剥夺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精准扶贫政策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必须加以重视和应对。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州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概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和工作机制等方面做了周密部署,党的十九大更是提出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真贫、真脱贫"。这充分表明,我国扶贫战略和实践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思想引领下,农村社会救助制度也走进了新时代,"精准救助"成为政策绩效目标和公众  相似文献   

6.
正林闽钢认为,《关于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从"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要求出发,以强化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为重点,通过形成政策合力,做实做厚精准扶贫"底盘",对进一步发挥农村低保制度在脱贫攻坚战中的政策性兜底保障作用,对于提升各级政府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整体能力,增  相似文献   

7.
农村医疗保障作为参与精准扶贫的一种重要方式,是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当前中国精准扶贫政策下,农村医疗保障作为一项最基本的社会保障政策,其保障水平却在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从而导致群众满意度降低,影响了精准扶贫政策的有序推进,继而衍生了新的基层治理性问题。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地方政府的运动式治理的惯性思维是农村医保政策的非均衡供给产生的直接诱因。基于此,打破政策供给的非均衡局面,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创造条件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并做到"全民参保、应保尽保"。  相似文献   

8.
《群众》2017,(7)
<正>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习近平同志在贵州考察期间明确提出了"六个精准"的要求。当前,精准扶贫不仅已成为指导中国农村扶贫的基本方针,而且也成为扶贫实践的主要抓手。精准脱贫实  相似文献   

9.
当前,精准扶贫成为我国农村扶贫开发的主导性战略,而扶贫也一直贯穿于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之中,农村社会工作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具有其必然性和可行性,农村社会工作将成为化解我国农村扶贫问题的现实需求和重要途径。实践中,农村社会工作应按照初步融合、中度融合和深度融合三个阶段融入到精准扶贫之中,从而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扶贫模式,最终有效促进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并真正实现贫困村善治的长远目标。  相似文献   

10.
<正>扶贫要发力,更要做到精准,只有定位与方向确保精准,才会有温暖的阳光洒到最需要扶贫的群体心坎中。《当代广西》第15期《覃塘":低保"精准扶助》介绍了贵港市覃塘区黄练镇张团村在国家低保政策落实上的做法及成效,这对于当前如何将扶贫工作做到点子上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精准扶贫与社会救助具有相同的目标逻辑和风险逻辑、一定的政策交叉和相同的"衔接点"、公共耦合属性和显著过渡特征,这使得两者具有融合治理的"天然属性"。但当前我国精准扶贫与社会救助的融合治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创新信息采集与核查机制,加大社会救助与精准扶贫政策的集中性调整,建立反贫困标准动态联动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2.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一次重大战略创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精准扶贫战略有利于实现资源的精确配置,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度和有效性。但基于L县的实地调查发现,精准扶贫政策在基层执行过程中仍遭遇着结构化困境。贫困的"多元性"与帮扶措施的"简单化"、精准扶贫内涵的"丰富性"与基层实践的"局限性"、脱贫攻坚的"暂时性"与能力建设的"长效性"之间存在矛盾,贫困群体参与的主体性缺失和反贫困实践中的性别盲视等,都导致精准扶贫实践陷入了结构化困境。基于此,从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的角度出发,提出要严格执行多维贫困识别机制,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项制度"衔接,不断进行基层扶贫治理机制创新,并纳入社会性别意识等优化路径,从而帮助贫困人口实现永久脱贫。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不只需要物质扶贫,更需要智力扶贫。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扭转贫困局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资源广泛,在精准扶贫工作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要充分发挥智库作用,积极为精准扶贫建言献策,为加快贫困地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真正发挥"外脑"和"参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保险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与"稳定器",在扶贫工作中引入保险机制,有利于统筹利用社会资源、放大财政扶贫资金效用、改善贫困地区金融生态,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提供有力支撑。我们要进一步推动保险纳入精准扶贫体系,优化保险服务精准扶贫的政策环境,发挥保险机构参与扶贫的主观能动性,让保险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并提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分类扶持贫困家庭"的工作要求。其中,"精准扶贫"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社会救助是"五个一批"中最后一项兜底性的措施。要实现精准脱贫,必  相似文献   

16.
正全面小康是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扶贫攻坚是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精准扶贫是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当前农村扶贫攻坚处于关键节点,相对贫困情况复杂、返贫形势严峻,而扶贫治理机制不够健全,迫切需要完善。优化精准扶贫治理机制研究,是促进我国农村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的重要课题。一、精准扶贫的价值意蕴(一)精准扶贫是适应扶贫形势变化的客观需要一是整体经济形势在变,从高速增长变为中高  相似文献   

17.
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当前我国的重大政治任务,是最重要的民生工程。2017年3月2日至4日,短短几天的四川开江县"基层党建+精准扶贫"模式创新专题调研,笔者切身感受到开江县委、县政府以及全县干部群众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高度重视,他们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举全县之力投入到脱贫攻坚战役之中;切身感受到开江县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成效显著,让贫困农村地区的面貌得到明显改变;切身感受到开江县在贫困村推行"一  相似文献   

18.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贫困人口较为集中的区域,也是国家扶贫工作的重点区域。当前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在法律制度供给、管理体制、识别机制、监督机制等方面还存在现实困境,影响了扶贫的效果。需要加大法律制度建设,完善扶贫工作方式,建立动态识别跟踪机制以及健全扶贫政策实施监督机制,进而提升精准扶贫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精准扶贫成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对贫困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贫困村第一书记的管理工作也逐渐成为党和政府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大部分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个别地区在第一书记管理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加强贫困村第一书记管理工作是贯彻落实精准扶贫政策,促进我国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20.
正针对农村的贫困问题,中国政府走过了一条不断瞄准扶贫对象的道路,直到现阶段的精准扶贫模式。国家扶贫工作对妇女的关注也是随着扶贫政策的整体推进而逐渐显现,再加上民间组织发展出的多种妇女扶贫方式,在中国形成了针对妇女的多层面、多部门联动的"大扶贫"格局。对于不同类型的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