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针对慈善法实施有关问题,民政部有关负责人回答了记者提问。问:请介绍慈善法出台的重大意义。答:慈善法是社会领域的重要法律,是我国慈善制度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慈善法的出台,是我国慈善事业迈入法治化轨道的标志,将成为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慈善法的出台将为规范慈善活动有序运行、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根本的法治保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9月1日即将开始实施的慈善法是慈善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明确了慈善活动的范围与定义,规范了慈善组织的资格与行为,回应了社会普遍关注的慈善募捐和慈善捐赠的重大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慈善信托制度,提出了政府促进慈善事业的措施,确立了政府监管、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三位一体的综合监管体系。全法共12章112条,基本涵括了以慈善组织为核心的现代慈善事业的方方面面,承载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是《慈善法》施行的第三年。伴随着该法及配套政策制度在各地的贯彻落实,慈善组织的标准门槛得以明确,依法行善的观念日渐生长,违法的慈善行为迅速得到纠正,慈善组织及慈善活动相关各方的权责更加明晰。慈善正乘着法治的东风,迈向更为光明而充满希望的未来。在法律的规制下,慈善活动形式多样,作用发挥日益凸显,其中"互联网+慈善"表现最为瞩目,引发公众关注最多。当网络慈善以如火如荼之势席卷而来的时候,  相似文献   

4.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是社会领域的重要法律,其基础性和综合性地位不容置疑。认识和理解慈善法产生的背景、过程和需要明晰的问题是学习贯彻慈善法的基础功课,对慈善法的实施意义重大。一、制定慈善法的必要性和意义慈善法是社会领域的重要法律,是慈善制度建设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制定慈善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颁布时,社会对其抱有极大的期待和希望,《慈善法》是一个内容非常全面的法律,它包含了慈善组织法、行为法和促进法等很多内容,是慈善领域的一门基础性法律。《慈善法》的颁布实施,开启了中国民间与政府共同为社会筑底的时代。《慈善法》颁布一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出台了大量的配套制度和配套措施。促法不足以  相似文献   

6.
正慈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慈善法是社会领域的一部重要法律,是慈善制度建设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为配合慈善法的学习和宣传工作,帮助读者准确理解慈善法的立法原意和各项规定,保证法律的贯彻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政部参与慈善立法工作的  相似文献   

7.
正志愿服务是不以获得报酬为目的,自愿奉献时间和智力、体力、技能等,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公益行为。作为与捐赠财产相并列的捐时间、捐服务的活动,志愿服务与慈善精神高度契合,最能体现慈善活动本质特征,是慈善活动的重要方式。慈善法作为慈善制度建设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涉及志愿者或志愿服务的条款共有13条,分布于第一章总则、第七章慈善服务和第十一章法律责任。其中,第一章总  相似文献   

8.
正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经习近平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这是党中央领导立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主导立法,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立法的最新成果,是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中一座光辉的里程碑。慈善法作为我国社会领域的重要法律和慈善制度建设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将社会参与扶贫济困救灾作为重点,同时把促进教科文卫体和环保事  相似文献   

9.
正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慈善法,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慈善法的落地,是社会文明进步重要标志和慈善事业发展的里程碑。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慈善法所带来的"变化",谈几点认识与体会。慈善法明确了慈善组织的定义,进一步厘清了权利和义务。法律规定,慈善组织是指以面对社会开展慈善活动为宗旨的非营利组织,可以采取基金会、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等组织形式。慈善组织的属性被界定为非营利性,厘清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3月21日,《人民日报》刊登马得华文章《中国慈善事业进入法治化时代》。该文指出,慈善法是慈善领域的综合性基本法律,彰显了权利精神,为规范和促进慈善事业提供了法律框架和制度保障。慈善法立法进程彰显民主精神。慈善法立法自2005年启动,十年磨一剑,是中国开门立法、公众参与立法的一次典范之作。这表明慈善法立法属于中国重大法律议题,需要全社会密切关注、公开讨论、集思广益;也表明中国立法事业不断进步,吸纳民意、开  相似文献   

11.
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发展慈善事业,弘扬慈善文化,规范慈善活动,保护慈善组织、捐赠人、志愿者、受益人等慈善活动参与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进步,共享发展成果,制定本法。第二条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开展慈善活动以及与慈善有关的活动,适用本法。其他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第三条本法所称慈善活动,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以捐赠财产或者提供服务等方式,自愿开展的下列公益活动:(一)扶贫、济困;  相似文献   

12.
《浙江人大》2016,(4):3
2016年3月16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这是我国最高立法机关通过的首部慈善法,对慈善活动、慈善组织、慈善募捐等等作出了规定,构建了我国慈善领域的基本制度,对破解阻碍慈善事业发展的各种"顽疾",意义重大。近十年来,我国慈善事业发展迅猛,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慈善领域的法律规定长  相似文献   

13.
在人人慈善时代,个人通过求助的方式直接与捐助者建立点对点关系,释放出大量慈善潜力。但近年来类似"罗尔事件"屡见报端,背后突显慈善募捐缺乏有效监管的问题。2016年《慈善法》的正式出台,标志着对慈善募捐的监管有了法律准绳,但不断涌现的现实问题表明亟需补充和完善募捐监管制度。梳理国际先进经验,我国应该坚持以慈善组织为主体开展慈善募捐,充分运用慈善组织公信力和税收政策为杠杆,引导个人和组织以制度化方式捐赠/接收捐助,同时建立兼具约束力和激励性的有效监管制度,促进慈善组织和募捐活动的多元发展。此外还要从单一的政府监管,转变为政府、社会公众和慈善行业自身三位一体的多维度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慈善组织发展中遇到的设立难、税收优惠难、监管难等问题,在法律和实践中没能进行科学分类是主要原因之一。为了解决制约慈善事业发展的这一难题,我们必须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在法律上按照权利义务一致原则、抓大放小原则、高效便捷原则对慈善组织进行分类规制。在设立方式上,要明确登记设立和注册设立两种形式;在组织规模上,应当将慈善组织分为较大规模慈善组织、一般慈善组织和小规模慈善组织并实行不同的规制模式;在组织形态上,明确法人形式和非法人两种形式。由于慈善法刚刚颁布,目前立法完善的最佳路径是对基金会管理条例等相关行政法规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5.
大事要览     
重要活动 全国部分地区慈善事业促进法起草工作座谈会3月25日,全国部分地区慈善事业促进法起草工作座谈会在杭州召开。窦玉沛副部长出席会议并讲话。窦玉沛副部长在讲话中指出,各地慈善事业的新发展、新经验为慈善立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各地慈善事业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求加快慈善立法步伐。慈善立法要处理好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关系、促进发展与规范管理的关系、慈善事业与慈善活动的关系、立足国情与借鉴国际经验的关系、法律规制与道德力量的关系、起草速度与草案质量的关系。全国人大内司委、全国人大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的有关同志,以及来自全国12个省(区、市)的慈善事业专家、民政工作者、慈善组织代表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6.
公益捐赠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为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或资助不特定的社会成员而无偿向公益团体或其他法定组织机构捐赠资金或实物的行为。但社会主体向临时机构所做的捐赠和社会主体向特定受益人所做的资助不属于公益捐赠。社会募捐是指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非法人组织以救助、摆脱困难为特定目的,向特定范围或全社会不特定人发起捐赠款物,用于救助特定受益人或不特定受益群体的行为。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完善制度建设,加快慈善立法。慈善行为的法律规制是慈善立法最为核心的部分。  相似文献   

17.
正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与慈善事业的快速起步,我国的互联网捐赠已初具规模。自邓飞的"免费午餐"项目起,互联网技术与慈善事业的逐步融合促进了互联网公益的功能、结构、样态日益完善,影响逐渐扩大。新出台的《慈善法》也对互联网募捐进行了明确规制,要求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须首先取得公开募捐资格,网络募捐须在指定的慈善信息平台发布信息。这也标志着互联网捐赠进入国家正式的制度安排。互联网捐赠产生于何种慈善生态  相似文献   

18.
正青岛市慈善益站是青岛市慈善事业发展服务中心宣传、贯彻《慈善法》,多途径传播慈善文化,探讨公益慈善文化与多元文化有机融合,开展公益慈善活动,践行"怡善"工作理念的载体和平台,致力于使《慈善法》人人皆知,让《慈善法》为民所学、为民所懂、为民所用,动员和引导社会公众支持公益、参与慈善,营造"全民慈善,人人慈善,快乐慈善"的社会氛围,促进青岛市公益慈善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社区共识是村落共同体慈善的基础;信仰是农村社区慈善的道德基础;制度是农村社区慈善的底线。农村社区慈善事业要发挥社会共识、信仰和制度三者合力作用;同时,引入现代慈善组织,尽快制定慈善专门法律也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各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实施满一周年,对于新法律,人们一般会有两种期待:一种是通过法律的出台,为社会进步开路,因而,法律的出台将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启动;另一种是法律是此前整体社会进步的汇总与法律形式的固化,并为此后社会的进步奠基。个人以为,《慈善法》大致属于第二种情形,它是社会整体进步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