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6年3月,备受关注的慈善法草案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一年半提交法律草案初审,半年内相继进行初审、二审和三审……在新中国立法史上,还没有哪部法律有慈善立法这般速度。立法者全面调研、深入论证,专家学者踊跃建言、纷纷献策,慈善界积极发声、畅所欲言,人大代表更是直接推动……还没有多少法律,能像慈善法这般引发社会广泛热议和参与。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3月21日,《人民日报》刊登马得华文章《中国慈善事业进入法治化时代》。该文指出,慈善法是慈善领域的综合性基本法律,彰显了权利精神,为规范和促进慈善事业提供了法律框架和制度保障。慈善法立法进程彰显民主精神。慈善法立法自2005年启动,十年磨一剑,是中国开门立法、公众参与立法的一次典范之作。这表明慈善法立法属于中国重大法律议题,需要全社会密切关注、公开讨论、集思广益;也表明中国立法事业不断进步,吸纳民意、开  相似文献   

3.
正慈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慈善法是社会领域的一部重要法律,是慈善制度建设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为配合慈善法的学习和宣传工作,帮助读者准确理解慈善法的立法原意和各项规定,保证法律的贯彻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政部参与慈善立法工作的  相似文献   

4.
正慈善捐赠不仅需要"爱心",还要建立一个长效机制。自从我国首部慈善法(草案)公布征求意见以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热议不断。那么,作为我国首部慈善领域的一项专门法律的形成,其经历了什么过程?具有什么作用和意义?公众关注的焦点是什么?将要解决哪些问题?一、慈善立法过程慈善法的制定和即将出台,弥补了慈善领域基本法的空白,是慈善事业立法的一个里程碑,对推动我国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具有极为  相似文献   

5.
正一、关于慈善组织在慈善法中的地位在慈善法12章112个条文里,"慈善组织"这个概念先后出现过143次,是本法中出场频率最高的主体。除了第一章总则和第十二章附则外,其余10章的法律条文主要是用于规范慈善组织的,或者说是围绕慈善组织来展开的。第一,慈善法把慈善组织作为规范的最重要主体,符合世界许多国家的立法经验。从国外的立法经  相似文献   

6.
《慈善法》2009年就能出台? 近日,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慈善法”已经列入人大的立法计划和国务院的立法计划。“慈善法”在民政部审议通过后,还要报到国务院审议,由国务院提交全国人大进行最后审议。据了解,《慈善法》在2006年“两会”期间被列入了国务院2006年的立法工作和200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审议安排。并且在2007年年初,《慈善法》草案起草完毕。但是,《慈善法》究竟何时能够出台,窦玉沛没有明确表示。  相似文献   

7.
在众多的法律中,慈善法是一部专门鼓励人们做好事善事的法律。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社会各界广泛呼吁国家制定慈善法,人大和政协代表也多次提出慈善立法提案,民政部更是一直致力于慈善捐赠政策法规的完善。然而就是这部上有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合民意的法律,却迟迟没有出台,真可谓是“好事多  相似文献   

8.
正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经习近平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这是党中央领导立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主导立法,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立法的最新成果,是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中一座光辉的里程碑。慈善法作为我国社会领域的重要法律和慈善制度建设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将社会参与扶贫济困救灾作为重点,同时把促进教科文卫体和环保事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3月25日,《光明日报》刊登李健文章《慈善法充分彰显现代慈善新理念》。该文指出,作为一部贯通古今、融汇中西以及适合我国国情的慈善事业根本大法,慈善法在立法之前的积极征询、立法过程中的广开言路以及最终定稿的审慎严谨都使得这部法律更加富有社会性并且充满善治气象。现代慈善是指以慈善组织为中介而发生的对陌生他者的伦理关怀,其基本理念是权利保护、组织运  相似文献   

10.
2016年3月1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慈善法》,2016年9月1日正式实施。该法从起草到通过,历时10年,可谓"十年磨一法"。它的通过,回应了30年来改革、转型与慈善积累的现实问题,填补了我国慈善方面的立法空白。尤其是该法制定过程中的开放性,对我国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刊特约参与起草《慈善法》的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内务室主任于建伟,长期关注我国社会领域建设的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贾西津副教授,就慈善法的出台、立法理念与影响做访谈。  相似文献   

11.
代表微博     
《上海人大月刊》2013,(1):28-29
市人大代表丁明:为进一步发展上海慈善事业,建议加强慈善机构能力建设,建立慈善行业自律机制,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实行阳光运作,规范管理;加大对慈善机构的扶持力度,推动慈善立法;加宽慈善事业的宣传层面,传播现代的慈善理念,激发社会的慈善潜能,营造全民慈善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2.
正国家社会关系一直是困扰我国社会领域改革的一个核心命题。慈善法是我国社会组织全面深化改革时代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在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建构方面很重要的制度建设。它在全新的立法理念基础上创新了一整套新概念、新制度,以全新体制推动国家社会关系的转型。当然,在新体制的建构过程中,各级民政部门和社会组织都面临巨大挑战,尤其是民政部门任务非常艰巨,特别是在把慈善法创立  相似文献   

13.
媒体搜索     
《人民政坛》2016,(4):4-5
正立法慈善法获表决通过将于9月1日起实施据《京华时报》3月17日报道,3月1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9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明确每年9月5日为"中华慈善日"。该法规定,慈善组织可采取基金会、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等组织形式。慈善组织应当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建立健全会  相似文献   

14.
正在经历长达10年的调研和起草后,2015年10月和12月,慈善法草案先后两次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2016年3月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建国向全体代表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草案)》的说明。慈善法成为继立法法之后,提交全国人代会审议的又一重要法律。3月11日,福建代表团代表对慈善法草案进行了审议,为进一步完善慈善立法添砖加瓦。科学立法的典范慈善事业被经济学家称作"社会  相似文献   

15.
《慈善法》和《志愿服务条例》中都有关于志愿服务的规定,二者该如何适用?怎样的立法模式能够使二者都发挥最大作用以促进我国社会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呢?通过文本规范分析,发现美国采用了弱慈善、强志愿模式,日本是强慈善、弱志愿,韩国是慈善志愿并驾齐驱,我国则是大慈善、小志愿。域外各国无论采用何种模式,志愿服务立法都突出志愿服务作为实现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重要手段的功能,政府积极干预和保护志愿者权益,这是慈善立法难以独立完成的。《志愿服务条例》开启了处理二者关系的有益探索,但独特性稍显不足。我国的志愿服务立法应往前一步,明确使命,成为实实在在的志愿者权益保障法、志愿服务促进法。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向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提交第一份有关慈善法立法框架的报告。到2015年10月慈善法草案出台,他组织了18次专题研讨会,参加讨论的专家学者与慈善业界专业人士多达400多人次,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16份专题研究报告,为慈善法起草做出了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7.
我作为一名热心慈善事业的人大代表,为龙海一中建设捐资100万元,出资70万元与50名贫困学生结帮扶对子,助圆他们的大学梦。我认为要进一步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除了要在全社会中增强慈善意识、加快慈善立法、强化慈善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宁波市坚持法治引领、创新驱动,大力推动慈善事业发展。"十二五"期间,宁波市连续三次入榜"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百强榜";全市慈善组织直接接收捐赠超过35.83亿元,慈善救助总支出约30.83亿元,受助人次达294.29万人次;涌现出了一批较有影响力的慈善先进典型。主要做法如下:一、探索推动慈善立法。近10年来,宁波慈善事业快速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对此,宁波市将  相似文献   

19.
<正>"成人善事,其功更倍;动人善愿,其量无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扶危济困、德行化人的传统,慈善的种子深深地埋在中国人的基因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的颁布施行更是开启了中国"善时代",推动着我国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慈善法》施行1年来,慈善理念深入人心,慈善组织有序发展,慈善信托扬帆起航,慈善监管更加规范,慈善法规日臻完善……以"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社会参与、  相似文献   

20.
<正>慈善立法应当最大限度地秉持开放思维,立足于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在进一步开放公募权等方面有所作为。10月30日,慈善法草案正式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初审。历经十多年孕育、社会呼唤已久的慈善立法由此步入快车道。慈善立法的首要目标在于促进慈善事业,这决定了"支持"是慈善法草案必须坚守的立法基调。比如,对于慈善的定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