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官民信任可来源于官民话语信任,官民话语信任可来源于官民话语体系。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近百年间,我们的官民话语体系在信任个体的数量、信任个体的质量、信任氛围的形成三方面建立起了高度的官民话语信任进而官民信任,但一些普通的"话语事故"又常常滋生出人们对这一体系的怀疑和信念的动摇。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和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对"话语事故"被泛化为官民话语信任危机的现象作出了有较高解释力的另种诠释。我们无需厌弃已有的官民话语体系,需要的只是改进其表达方式,而布迪厄的场域-惯习理论则为探讨这一改进提供了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社会信任状况令人忧心忡忡,不容乐观。虽然没有数据提供佐证,但公众的直观感觉是,当前中国社会正陷入一场信任危机。群体性事件、食品安全、医患纠纷、政治腐败等个案在中国接连不断发生,并越来越多见诸媒体,信任  相似文献   

3.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近百年间形成了传统的官民话语体系,并在构建官民信任关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转型期影响,官民关系的"话语事故"时有发生,滋生出人们对这一体系的怀疑和信念的动摇。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和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对由"话语事故"引发的官民话语信任危机现象具有较强的解释。布迪厄的场域—惯习理论为探讨新形势下传统官民话语体系的改进提供了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4.
信任是对于他人行动的一种预期.由于人际信任和制度信任问题的出现而致使整个社会存在着信任危机,而信任危机是不符合和谐社会建设要求的,因此,全社会应该进行制度信任和文化信任建设,共同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彭大松 《理论月刊》2012,(4):152-155
社会转型会引致个体或群体行为的变化,这些变化或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或对社会的发展形成阻滞。中国目前正处在一个急剧的社会转型期,因此,中国人的社会行为必将发生一系列的改变。文章基于四个个案描述了中国人异常行为,指出人际信任危机是产生异常行为的根本原因。而人际信任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中国社会快速转型过程中,人际信任机制中的内在约束松弛,而外在约束尚未建立这一事实。因而,如何在社会转型中,重建信任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从北京市"漂白蘑菇调查"事件到浙江省的"钱运会案",最近较长一段时间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多起事件,似乎显示群众对政府部门的不信任有所累积,甚至表明政府正面临一场深刻的社会信任危机。  相似文献   

7.
熟人社会和半熟人社会是农村人际信任运作的重要场域.在半熟人社会中,人际关系和中间组织不仅构成了人际信任的二元化运作机制,而且还建构起人际信任发展的四种理想模型,并规范着农村社会信任结构变迁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欧阳兵 《岭南学刊》2013,(5):106-113
社会群体的信任构建涉及到个人之间、小团体间的信任培育。布迪厄的惯习—场域理论提供了对个人之间、小团体间信任培育的分析蓝本,依此可导入某事业单位食堂就餐人群案例,并对就餐人群的类分特征加以挖掘和剖析。研究指出,就餐人群的类分特征对群体信任的构建具有正相关作用和样本意义,但其动力机制要在社会学的解释中去寻找。作为这一努力的标志性发现,信任的"情景丛"模型指明了实现群体信任的条件就是各方达成理想的均衡。  相似文献   

9.
针对社会发生的小悦悦事件、南京彭宇案等现象,受到关注的陌生社会成员间初始信任问题,研究设计社会求助情景实验,尝试探索陌生社会成员间初始信任决策影响因素,发现性别在初始信任决策中具有重要影响,面对女性求助者大学生较难做拒绝决策,对男性求助者的信任决策和拒绝决策没有差异;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增加群体认同,控制减低男性刻板印象威胁、建立信任契约与惩罚背叛、安全信任的社会环境等策略,增强大学生社会初始信任感,提升社会的公共信任。  相似文献   

10.
乔立娜 《电子政务》2012,(12):81-87
简要综述了第30届国际行政科学大会分议题"电子政务平台,加强公众信任"的研讨热点:在电子政务情境下,公众信任如何概念化;从政府内部运作与外部公众媒介视角考察电子政务如何影响公众信任等。概述了与会学者对电子政务发展对公众信任的影响与作用的主要观点:电子政务发展能够较大程度提升公众信任,但对公众信任的基本价值取向难有实质性突破,对挽回各国政府的信任危机难有大作为,并将引发新的公众信任危机等。介绍了各国加快电子政务发展,增强公众信任的主要实践。总结了国际社会加快电子政务发展、增强公众信任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信任问题的研究对社会稳定及其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近年来,社会信任危机事件时有发生,党和政府的政治信任度也面临考验。要解决社会信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如健全法律体制,巩固社会信任的基石;规范政府行为,不断提高政府的威信;构建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提升社会主义政治体系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一项对13个村庄社会信任情况的调查,采用问卷抽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村社会信任危机大背景下的四个生长点进行了探讨,并认为转变传统信任模式,构建新型社会信任机制是促进这些生长点发育和成长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关于人际信任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理论分析与实证相结合、以评价为目标进行相关研究及讨论,探讨了当代青年人际信任情况及人际信任建立机制,并建议家庭、学校和社会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青年的人际信任危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信任的一般概念的讨论出发,对信任和网络信任的概念内涵、产生机制、影响因素依次作了探讨和梳理。在各种有关信任和网络信任的解释模型中,选择了信任发生过程的要素模型作为基本框架,来理解网络信任的本质及其建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好的治理——善治应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并能够进一步巩㈤和促进信任关系的发展。这其中社会对政府的信任占据核心位置。而对于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而言,公信力的损耗已经成为凼扰政府发展的紧迫问题。甚至有学者认为,在目前态势下,放任政府信任危机的发展,很有可能导致政治危机的出现。  相似文献   

16.
周若辉 《湖湘论坛》2013,(3):98-102
社会信任是检验一个社会“质量”的最重要标尺。借鉴欧盟的“社会质量”理论及其基本内涵,社会信任也是“社会质量”理论的核心价值理念。当下中国较大面积的“社会信任危机”已经开始严重影响社会的良性运转,影响到“社会质量’’的整体状态。因此,如何通过重建社会信任来全面提升“社会质量”,也成为人们必须深入思考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蒋林峰  李建华 《求索》2013,(12):126-128
在当前社会深度转型期。我国社会的各个领域正面临着严峻的信任危机.在这种社会信任环境里,公司顾客信任关系日益成为公司市场生存与发展的社会资本、无形资产和核心竞争力,是公司信任关系中重要的构成要素,必须引起重视。从伦理学角度来看.应该遵循诚信、尊重、公正等主要道德原则.加强公司顾客信任关系构建.增强顾客对公司产品与服务的信任度、关誉度及依赖度.显著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吴家庆  凌应生 《求索》2014,(4):47-51
政府获取信任的能力直接反映执政党全信力状况。从信任关系发生、社会信任文化转型和政府权成构建三个维度对当前政府信任危机的发生机理分析,警示党的长期执政已面临严峻的全信危机挑战。坚定群众路线,将维护和实现最大化的全共利益作为党和政府绩效考核的首要啄则;推进社会信任文化转型,构建新型社会全信模式;转变权力意识,以执政有效性为核心兑现承诺,提升全信力,是重建政府信任、提升执政全信力应对全信危机挑战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社会转型必然导致青年人群在价值、观念及行为态度上的变化,并由此而改变青年人群在不同社会层面上的信用评价及信任态度。由于社会转型所形成的一些制度暂时空白,致使社会上、中、下三个层面上的非诚信行为增多,从而引发了青年人群对部分政府组织、工商企业及其他研究机构和一些个人的信任危机。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中国电子政务电子信任体系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跨域单点登录管理平台.对跨域单点登录管理平台在电子政务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统一信任服务、统一用户管理、统一资源授权对跨域单点登录管理平台的基础支撑作用.对跨域单点登录管理平台的核心组成进行了规划,将全域安全认证管理中心与跨域单点登录安全认证系统作为必要组成部分.重点研究了跨域单点登录管理平台的关键技术,如双向访问控制技术、跨域单点登录技术、身份认证信息跨域传递技术等.最后阐述了跨域单点登录管理平台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以促进我国信任服务体系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