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宋是明州(宁波古称明州)快速发展时期,随着江南经济持续开发和海上丝绸之路蓬勃发展,逐渐发展成为中国东南区域经济、贸易和文化的重心。明州是宋廷指定的通往高丽的唯一官方往来口岸,成为宋、丽双方官方贸易的唯一通道和商品集散地。本文主要基于历史学视角研究明州成为宋、丽官方政治及贸易往来的诸因素分析;宋与高丽官方、民间贸易实现的形式和种类;海外贸易对宋代明州政治、经济的影响,对宁波当代国际贸易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将给中国的粮食安全带来多方面的影响。2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粮食市场已经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在市场机制的利益驱使下,买方市场会是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的基础设施投入下降,经济全球化又会使粮价下降,致使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加入WTO以后,可能会发生针对我国的有效粮食禁运,所以要防止再次转入卖方市场的周期循环。因此,我国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改革粮食供求格局,调整粮食生产结构;建立粮食进出口的农业保护机制;调控粮食进出口,稳定国内粮食市场;加强粮食生产能力的储备。  相似文献   

3.
目前,大泉州发展战略正进入实施阶段,丰泽区必须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力求“近水楼台先得月”。本文就丰泽区如何“围绕增创港口及外商投资区域的优势,加强工业基础、港口配套和符合涉外功能的城市化建设”作初浅探讨。一、港口在泉州区域经济、文化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泉州位于太平洋西海岸、晋江出海口,古称刺桐港,始显于唐,称盛于宋,是南宋和元代的中国首港。由于海外交通便利,对外贸易渠道畅通,宋、元期间,泉州的纺织、陶瓷、酿造、制糖、茶叶、矿冶、造船、航运、建筑、农业等各行各业都出现空前的繁荣盛况。作为“海上丝…  相似文献   

4.
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思考丁希滨,范荣豪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粮食生产,出台了一系列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的措施和对策,对保持和促进粮食生产的发展是非常及时和十分必要的。最近;农业部提出到本世纪末全国粮食增产1000亿斤的奋斗目标,山东对此有着...  相似文献   

5.
论港口经济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和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港口经济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来讲十分重要。港口经济发展的作用和方向仍然是我国当前所要研究的很重要课题,如何进一步推动港口经济与区域经济的互动良性发展,各地区仍需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强化。  相似文献   

6.
郑励志 《唯实》2005,(4):14-14
粮食安令包括数量、质量年和品种三个方面.为此.必须大力推进粮业产业结构和品种结构的调整.走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的发展道路.实现粮食经济可持续发展。1.优化粮食的区域布局。调整粮食种植结构,要十分注意尊重科学发挥粮食生产的区域优势,根据江苏各地的气候、生态环境和地域特点,做到规划科学,布局合理.产品各具特色,避免低水平重复。  相似文献   

7.
一、对日贸易断绝,导致澳门经济迅速衰落澳门经济曾有过半个多世纪的辉煌,葡萄牙人靠垄断中日贸易发了横财。而从17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这种局面很快就被打破。一是驶往日本的中国商船越来越多,葡萄牙人无法像从前那样在广州购到较多的生丝、丝绸;二是随着日本政府出海贸易禁令的解除,日本商人也越来越活跃,他们带着本国出产的白银和其他特产,到东南亚各国开展贸易,成了葡萄牙人有力的竞争对手;三是荷兰与日本的贸易发展较快,使葡萄牙人再也无法垄断生丝贸易;四是葡萄牙人已彻底失去了日本人的好感和信任。在台湾海峡一带,…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的宁波港口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港口间竞争与合作并存的背景下加强对港口经济发展的研究十分必要。30年来宁波港口建设对宁波区域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处理好港口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的关系,是加快宁波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80年代中期以来,在世界政治和经济激烈动荡、变化多端的大背景中,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迅速发展,成为当今国际经济贸易合作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这一形式是由同一地区的一些国家为维护共同利益,巩固和扩大内部市场,迅速增强实力,共同对外竞争而组成的不同紧密程度的经济贸易合作集团。综观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态势,其主要特点是: 第一,进程明显加快。一方面是区域集团内的一体化程度提高。如欧洲联盟的前身——欧共体在成立后的头20年内,只实行了关税同盟、共同农业政策和外贸政策,建立了欧洲贸易体系和货币体系,以及维持欧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保税区,是经国务院批准,在靠近港口、机场等交通枢纽地带设立,实行围网封闭管理和特殊的贸易政策并由海关监管的特殊区域,其基本功能是出口加工、开展国际贸易、保税仓储和商品展示。设立保税区的根本目标,是改善投资建设软环境,特别是利用海关保税的独特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国外资金和技术发展外向型经济,使保税区真正成为开放型经济新的增长点,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在近10年的发展中,保税区已成为我国拉动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科技创新和高科技产业化基地,是沟通国内外两个市场的重要桥梁,在对外贸易中发挥了重…  相似文献   

11.
建立我国粮食生产稳定增长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红宇 《新视野》2005,(4):17-19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潮流和WTO框架下,粮食安全有了新内涵,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依据比较优势原则规划和布局粮食生产,使粮食生产既能保证经济发展和政治安定的需要,又兼具经济上的合理性。换言之,就是要发挥主产区的比较优势和种粮农民的积极性。主产区是国家粮食生产的比较优势区域,数量庞大的农户特别是主产区农户是粮食生产的基础,他们提供了国家大部分粮食供给,而且种粮收入也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发展粮食生产具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双重功效。因此,建立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调动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积极性是最终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12.
民以食为天,地为农之本。粮食问题历来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问题和敏感的社会政治问题。粮食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一种涉及国家安全的特殊商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是其首要内容.又是其他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和前提。农业生产发展,首先是粮食生产的稳定和发展。而在当前形势下,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则是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张春红 《世纪桥》2009,(24):48-49
山东临清在明清两代属京杭大运河沿岸的商业重镇,凭借其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籍运河流通之便,以南粮北运为契机,逐渐发展成为华北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纺织品和粮食中转贸易中心。经济的发展,使其政治地位也不断得到提升,明弘治二年(1489年),临清由县升为州,清乾隆四十一年(1777年),又升为直隶州。但是自近代以来,临清发展被边缘化,进而渐趋衰落,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商路变迁;社会原因;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圈是一个以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联为一体的经济联合体。中国经济圈的形成对祖国的完整统一十分有利。1997年7月1日,香港这个亚太地区的金融、贸易、航运、信息和旅游中心及最大的出口、转口贸易基地已回归中国;1999年澳门也将回归中国;海峡两岸的统一也是大势所趋。大陆的人力、物力加上台湾、香港、澳门雄厚的资金和技术,统一的中国一定会是一个世界经济巨人。中国在未来的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中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促进世界经济繁荣作出更大贡献。近们多年来,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之间的经贸关系发展非常迅速,…  相似文献   

15.
一、要始终高度重视粮食生产问题,保持粮食生产政策的稳定,调动农民粮食生产的积极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迅速地从1978年的3亿吨,先后突破4亿吨、5亿吨大关,很重要的原因是政策的导向和高度重视.具体来说,一是指导思想上重视粮食生产,行政上加强对粮食生产的领导力度,如“米袋子”省长负责制,使各级政府加大抓粮食生产的力度,对粮食生产的发展从宏观上创造了一个好的环境.二是经济政策的调整,包括粮食收购价格的大幅度提高、粮食价格体系和流通体制的改革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对粮食生产的发展都起到了促进作用.相反,政策上的偏差和重视程度不够,会使粮食生产的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如80年代沿海地区重工轻农,直接引发了粮食生产的萎缩,致使全国粮食生产增长缓慢.  相似文献   

16.
张静 《理论文萃》2008,(4):46-52
区域政策是针对区域问题而言的。通常区域问题分为三种:落后病、萧条病和膨胀病;对应这三类区域问题,至少有三类问题区域,即落后区域、萧条区域和膨胀区域。①区域问题和问题区域的产生是由于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不均衡而造成的,而经济活动最突出的地理特征是集中,包括人口集中、许多行业的生产在空间上的集中。  相似文献   

17.
时事测试     
9月27日至10月9日,美国西海岸所有的港口由于劳资纠纷而暂时关闭。昔日繁忙有序的港口突然间变得死气沉沉、拥塞不堪。在港口外,等待入港的货轮密密麻麻;港口内,集装箱堆积如山,混乱无序。这次罢工和封港事件是代表资方的太平洋海运协会与代表劳方的国际码头工人及仓储工会联盟发生的纠纷引起的。劳资双方从今年5月开始洽淡契约,但在是否允许港口采用节省劳工的新科技等关键问题上出现了分歧。美国西海岸是美国与亚洲地区进出口贸易的最主要门户,每年进出口货物价值达3000多亿美元,约占美国贸易总量的一半。西海岸港口全…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和本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虽然由于各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水准和意识形态等因素的不同,使经济全球化进程受到不同国家的不同经济水准、政治立场和社会制度的影响,并且这些影响已被深深烙印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之中。但是作为一种经济现象,经济全球化还是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本质。   一、经济全球化的特点   一是世界贸易迅速增长。世界贸易迅速增长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它的重要因素。各国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一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世界经济的大气候,因而,各国越来越重视将自己…  相似文献   

19.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区域竞争力,在知识经济与信息化背景下,构建发达的现代生产服务体系为提升区域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我国现阶段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生产性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不强。因此,应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细化深化专业分工,鼓励生产企业改造现有业务流程,推进业务外包,进一步提升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实现区域经济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冯永农 《唯实》2005,(4):13-14
发展粮食生产及确保粮食安全的主要力量在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区的首要问题在于正确处理好发展粮食生产与提高种粮农民收入的关系。2004年以来,我市粮食生产和粮农收入均实现较快增长,但粮食比较效益低、市场竞争力弱的状况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保护粮食持续发展、提高粮农收人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