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把邓小平介绍给赫鲁晓夫 1954年9月29日,赫鲁晓夫率部长会议主席布尔加宁、副主席米高扬等乘专机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并参加中国国庆庆典。9月30日,毛泽东率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陈云、邓小平等主要领导人,会见了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政府代表团成员。 当时邓小平并没有引起赫鲁晓夫的太多注意。在赫鲁晓夫的印象里,他只是很多副总理中的一位,中苏友协名誉理事之一。凡是有关对外的事务,他都表现克制,让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人出头露面。  相似文献   

2.
苏联在斯大林之后有两个知名的领导人,一个是赫鲁晓夫,一个是戈尔巴乔夫。他俩都感到邓小平这个人很厉害。1960年,56岁的邓小平奉命率中国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国际共产党26国会议,苏共中央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宴会,赫鲁晓夫等苏共中央主席团成员全部参加。赫鲁晓夫同邓小平坐在一起。当时,苏共对中共有很深的成见,落座不久,赫鲁晓夫就从阿尔巴尼  相似文献   

3.
赫鲁晓夫发起突然袭击 1960年6月下旬,进入仲夏的东欧名城布加勒斯特风光旖旎,景色诱人。 罗马尼亚工人党第三次代表大会正在这里召开。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也在这里召开。后者更让世人关注和瞩目。 6月24日,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会议正式开幕。 作为苏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和苏共代表团团长的赫鲁晓夫,首先上台发言。他毫不掩饰地说,在时代问题上重复列宁主义的论述是“教条主义”的做法,认为中共“拒绝和平共处”,是“希望战争”,“制造紧张局势”,是“左倾冒险主义”行为。他攻击中共在进行“托洛茨基  相似文献   

4.
1960年6月下旬,时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的伍修权随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真率领的中共代表团参加了在罗马尼亚举行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又称“布加勒斯特兄弟党会议”,同与会各国兄弟党代表团就当时国际局势中的迫切问题交换意见。会上,赫鲁晓夫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一生中先后六次前往莫斯科。他在那儿学习过,也在那儿斗争过。他曾令赫鲁晓夫气急败坏恼羞成怒,也曾令苏斯洛夫无言以对张口结舌……伟人逝去,风范长存,追寻邓小平在莫斯科的历史足迹,缅怀他的丰功伟绩,也是对这位中国人民的儿子的一种纪念。  相似文献   

6.
1957年11月7日是苏联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临近苏联十月革命节,10月25日,苏联驻华大使送来赫鲁晓夫给毛泽东的信,信中建议乘纪念十月革命40周年之机召开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工人党以及法国共产党和意大利共产党的代表会议。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一生中先后六次到莫斯科,他在那儿学习过,也在那儿斗争过:他曾令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气急败坏,恼羞成怒,也曾令苏共政治局委员苏斯洛夫无言以对,张口结舌……伟人逝去,风范长存,追寻邓小平在莫斯科的历史足迹,使我们更加缅怀他的丰功伟绩,怀念他睿智果断的政治家、外交家风范。  相似文献   

8.
由于邓小平文能治国安邦,武能带兵打仗,且办事干净练达、雷厉风行,年龄又最小,因而,毛泽东对他十分器重并寄予厚望。1957年11月,毛泽东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在向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介绍他的同事时,第二个就是邓小平。他说:这个人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柔中有刚,绵里藏针,很有发展前途,是个难得的人才。在毛泽东的介绍中,邓小平是唯一一位没有缺点的人。  相似文献   

9.
1960年,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共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26国党的起草委员会。在26国党起草讨论有关文件的过程中,赫鲁晓夫企图以“苏联为首”的家长制作风压制中国和其他兄弟党,为此,邓小平与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方代表展开了艰苦而又机智的斗争。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后半期的国际舞台上,邓小平算得上是叱咤风云的国家领导人之一。他坚定的原则立场、从容的外交家气度、纵横捭阖的外交技艺,赢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邓小平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崭露头角,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中苏论争和谈判。邓小平自始至终是中苏论战和谈判的中方主帅之一。他为维护中国共产党的原则立场和中国的国家利益,与苏共领导人赫鲁晓夫进行了四次坚决的斗争。  相似文献   

11.
黄禹康 《世纪风采》2008,(10):14-17
1960年,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共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26同党的起草委员会。在26同党起草讨论有关文件的过程中,赫鲁晓夫企图以“苏联为首”的家长制作风压制中国和其他兄弟党,邓小平与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方代表展开了艰苦卓绝而义充满机智的斗争,留下了一些鲜为人知的秘闻轶事。  相似文献   

12.
胡居成 《党史博览》2006,(10):18-20
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说,毛泽东"放出陈毅来攻击我" 陈毅和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曾多次见面、会谈,但给赫鲁晓夫留下深刻印象的是1959年10月2日那一次.当时,赫鲁晓夫结束了对美国的访问,匆匆赶往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庆典.他穿着意大利裁缝为他访美赶制的做工极为考究的灰色西装,神采飞扬,似乎在那个世界最富有的国度里受到的盛大欢迎的喜悦还没有消失.  相似文献   

13.
正1961年,尤其是在苏共召开二十二大之前的一段时间里,中苏双方经济、科技、技术合作部分恢复。真正执行了八十一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会议期间,中苏两党达成的关于协商一致的原则。对于1960年苏联政府撤销同中国签订的合同及合作项目,1961年苏方决定向一些尚未建成的项目补足设备。2月27日,刘少奇接见苏联大使契尔沃年科,契尔沃年科交来赫鲁晓夫给毛主席的信。信中表示,苏联愿意借给中国100万吨粮食和50万吨蔗  相似文献   

14.
周敬青 《党史纵览》2003,(11):20-26
建国后,毛泽东开始考虑选择接班人问题。1957年,毛泽东访苏时,曾向赫鲁晓夫谈到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都有条件接替他的工作。以后,毛泽东又讲过,我的接班人第一是刘少奇,第二是邓小平。1961年,他在同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谈话时也提到,刘少奇是他法定的接班人。刘少奇接班人的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是符合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客观实际,是能够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所接受的。但从1962年七千人大会开始,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刘少奇与毛泽东产生了严重的分歧。毛泽东对刘少奇的不满和怀疑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15.
白雪 《党史纵横》2005,(1):48-49
1956年2月25日,在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最后一天,赫鲁晓夫在会上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在这个报告中,赫鲁晓夫把以前口口声声称为“父亲”、“慈父”的斯大林指责为“暴君”、“刽子手”、“独裁者”和“破坏社会主义法制者”,使整个世界震惊,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严重的思想混乱。1956年10月,先后发生了波兰事件和匈牙利事件,西欧各国都发生了大批共产党员退党事件。赫鲁晓夫当时内外交困,地位岌岌可危,他非常需要在兄弟党内有影响的中共伸出手拉他一把。于是,他给中共中央发了一封“十万火急”的电报,请中共…  相似文献   

16.
赫鲁晓夫下台,周恩来肩负寻求中苏团结新途径的使命,最后一次踏进了克里姆林宫 1964年10月15日。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苏联克里米亚度假胜地。一架专机呼啸着冲向蓝天。 飞机上,中断度假的赫鲁晓夫虽然对克里姆林宫突然将他接回去感到有点不解,但依旧插科打诨,谈笑风生。他万万没有料到,在他离开莫斯科的这些天,国内政局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等待他的却是一纸无情的宣判。  相似文献   

17.
1956年10月19日,波兰统一工人党八中全会即将开幕时,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突然率军政大员,组成庞大的苏共中央代表团飞临华沙,要求出席波党八中全会。哥穆尔卡东山再起在此之前,当苏共获悉波党八中全会即将改组政治局、更换波党领导人时(哥穆尔卡已被提名为波党中央第一书记候选人,取代奥哈布),先是要求波党推迟会议日期,  相似文献   

18.
1956年10月19日,波兰统一工人党八中全会即将开幕时,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突然率军政大员,组成庞大的苏共中央代表团飞临华沙,要求出席波党八中全会。哥穆尔卡东山再起 在此之前,当苏共获悉波党八中全会即将改组政治局、更换波党领导人时(哥穆尔卡已被提名为波党中央第一书记候选人,取代奥哈布),先是要求波党推迟会议日期,  相似文献   

19.
1959年9月30日,赫鲁晓夫率苏联党政代表团前来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庆典。 当天晚上,中苏两国领导人便在中南海颐年堂举行了会谈。 赫鲁晓夫一开始就喋喋不休地谈他的美国之行,谈戴维营会议,又谈美国的工人是怎么富等等。毛泽东听得不耐烦了:“赫鲁晓夫同志,你去和美国人谈,我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主持的1975年全面整顿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1987年10月,邓小平在会见时任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总书记卡达尔时指出:"说到改革,其实在1974年到1975年我们已经试验过一段.那时的改革,用的名称是整顿,强调把经济搞上去,首先是恢复生产秩序."当时,作为全国经济领域整顿的突破口,铁路整顿扮演了重要角色,创造了宝贵的经验,对其他方面整顿的开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