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服务“三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旅游大有作为。四川是旅游资源大省,是“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乡村旅游发展走在全国的前列。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拓展了旅游资源领域,丰富了四川旅游产品,满足了城乡居民旅游需求,已成为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以及贫困地区农民致富的重要手段和重要经济来源。  相似文献   

2.
地震之后的这一年,从省政府主导出台《关于加快恢复振兴旅游业的意见》和《关于做大做强旅游企业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两项政策”,帮助旅游企业排忧解难,到省旅游局大力实施“招大引强、线路统筹、游客信心提振、乡村旅游提升和质量强旅”五大行动,协调各方联动实施旅游重振工程,四川旅游业可谓走过了一条艰辛的道路。盘点四川旅游,令人欣喜的是,2009年1—10月,全省已累计实现旅游收入12501亿元,同比增长43.4%,提前两个月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全年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3.
“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虽然‘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对四川旅游产业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但是,四川发展旅游的决心和信心并没有改变,四川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现在,四川旅游业灾后重建的各项工作正在科学有序地推进。四川是需要我们关注的灾区,四川人是值得我们支持和学习的勇者、强者和奋斗者。”2009年5月12日,在第六届中国旅游论坛上,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一力如是说。由世界旅游组织、香港理工大学和四川省旅游局联合主办的本届论坛,最为突出的主题就是旅游业的灾后重建,同时,会议代表认为重振旅游之四川模式也为中外旅游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4.
目前,全省新闻战线开展了“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为此,本刊推出记者“走基层”深度报道,为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5.
四川旅游可持续发展全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的旅游资源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精品,还不包括正在开发中的精品,我到省旅游局以后,去过两次香格里拉,才发现香格里拉很多核心景区都在四川,与兄弟省区交界的地方,不但有原生态自然风光,还有保存良好的少数民族风情,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构成美丽的图画。我看了之后不只觉得美丽,还有一种感动”,被“感动”的四川旅游局局长刘捷在西博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时任局长已经两年,但他仍然充满感情的叙述当年的感动。源于这种感动的“情结”,刘捷着手四川旅游业这篇大文章。红色旅游形成品牌效应5月15日,随着四川红色旅游展…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电视真人秀《两天一夜》的火爆上演,四川各景区在这个"淡季"变得"旺"起来。面对四川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省旅游局如何让这些旅游资源"走出去",为人所知?记者走进四川省旅游局,寻找答案。记者:省旅游局如何想到以电视真人秀的方式对四川旅游进行推介?收到了怎样的效益?郝康理:四川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除九寨、峨眉等著名景  相似文献   

7.
文化资讯     
《共产党人》2009,(15):14-14
宁夏打造9台旅游景区旅游文化剧目 7月26日,记者从全区旅游文化剧(节)目评审座谈会了解到,今年,我区将创排完成9台旅游文化剧目呈现给国内外游客,目前已创排完成5部。据介绍,为创新、培育壮大文化旅游产业,自治区党委、政府将旅游文化优秀旅游文化剧(节)目的创演列入今年实施的“六大文化工程”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2011年暮春的一天,栾德成,这名“什邡援建第一人”,见到记者的第一句话就是:“天气多好啊,四川又是大片油菜花开了,漂亮啊!”记者能感觉得到,即使已经退休,栾德成的心仍牵挂着什邡的一草一木。  相似文献   

9.
最近,由中国旅游摄影家协会主办的“文学、摄影名家聚焦新汶川”创作采风活动,将各路文学作家和摄影名家相聚一起,共同见证了灾后汶川的新面貌。旅游业是汶川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旅游对羌族百姓而言,既是经济也是文化。汶川县委书记青理东如实地讲:“我们要在灾后重建的基础上发展起跳。打响‘汶川’品牌,把汶川变成四川经济西进的桥头堡、川西北高原开放发展的高地、现代文化旅游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10.
梓夫 《支部生活》2006,(1):32-33
一目前,我省旅游面临着“不进则退、慢进也退”的严峻形势。2004年,云南省在国内旅游收入方面,比四川省少208亿元,接待国内游客少近5400万人次,已经由过去“四川追赶云南”变为“云南学习四川”。  相似文献   

11.
有没有“旅游诗”这一说。似乎还没有荣获诗坛的认定,可是作为出版物,“旅游诗”已经迈上了书坛。我非诗中人,但我却以为“旅游诗”这一说是可以成立的。何谓旅游诗,顾名思义,就是旅游中应用之诗。诗与旅游本来就有不解之缘,很多名篇、名句。是诗人们在山水之间“游”出来的,又叫山水诗、田园诗。借景抒情,以情写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诗是旅游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诗和旅游结合起来,并没有降低诗的身份。反而是让诗回归了大自然。  相似文献   

12.
刘云成 《当代贵州》2013,(35):44-45
近年来,地处乌江中下游核心区、有“黔中首郡,乌江明珠”之称的思南县紧紧围绕“历史文化、乌江、石林、温泉”四张名片,在铜仁市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中先行先试,以“改善基础、特色为根、文化铸魂”强力推进“旅游活县”战略,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以文化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主动融入文化旅游创新区及全省旅游发展“大公园”。  相似文献   

13.
~~四川教育四大“亮点”!本刊记者@陈晖~~  相似文献   

14.
旅游是文化经济产业,旅游只有与文化高度融合才有生命力。“推动我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推进旅游与文化相结合,努力建设旅游大省”,省十届二次全会强调“打造旅游品牌,发展和谐旅游,建设旅游大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结合我省“欠发达、欠开发”的省情实际,推进旅游与文化的深度互动,  相似文献   

15.
“旅游文化”和“文化旅游”是两个容易被混淆的概念,在旅游界对于二者概念也有众多分歧。本文通过对两个概念的分析,比较二者在侧重点、学科归属、研究重点三方面的差异,希望对旅游学术用语规范和学科建设有所益处。  相似文献   

16.
傅江涛 《共产党人》2004,(16):25-26
宁夏是我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素有“天下黄河富宁夏”、“塞上汀南胜江南”、“中国穆斯林省”之称,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和发祥地之一,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发展旅游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推动宁夏经济社会发展中将具有独特地位。旅游产品的惟一性、纯个性造就了旅游产品的“一枝独秀”。一个电视机是一个产品,你是“长虹”的,他是“康佳”的,虽然牌子不一样,但基本功能都一样,可以重复制造。而旅游产品就不能重复制造。要看黄河与沙漠融汇一体只能去宁夏的沙坡头,你到别处就没有了;要看大漠芦苇荡只能到宁夏的沙湖,在中同、在世界谁也造不出第二个,所以说是“一枝独秀”是旅游产品的优势之一。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四川旅游的最大特质—— 一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让成都的特质源远流长:一幅攻心联,“从古知兵非好战,后来治蜀要深思”使武候祠名扬天下:一句“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引峨眉游人如织……  相似文献   

18.
文化资讯     
《共产党人》2009,(23):14-14
宁夏等9省区牵手促黄河文化游升温 宁夏、陕西等沿黄9省区旅游局、38个沿黄城市代表团11月28日在山东东营举办的“第二届黄河文化旅游博览会”上,发表了好吕黄城市旅游合作(东营)宣言》,签署了沿黄城市旅游合作协议书,并成立了“沿黄城市旅游促进会”。38个沿黄城市将坚持“资源共享、品牌共树、市场共拓、产业共兴”的原则,突出打造“黄河文明”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19.
常乐 《理论与当代》2012,(12):36-38
本文通过对全国各省区旅游收入及旅游收入与GDP比值的对比分析,特别是云南和贵州旅游状况的对比分析,提出了“一次性消费”旅游和“重复性消费”旅游的概念并对这个概念所代表的旅游状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培育贵州“重复性消费”旅游项目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20.
唐永明  黄前生  文叶飞  罗翔 《当代贵州》2010,(18):I0005-I0005
9月10日,记者在集“千里苗疆第一寨”、“贵州最具魅力的十大景区”和苗文化的“活化石”等众多金字招牌于一身的松桃苗族自治县苗王城景区看到,苗王城墙雄伟壮观,迎龙广场气宇轩昂,苗王府城古朴典雅。山环水绕的景区内,吸引了摩肩接踵的中外游客。这表明松桃的文化旅游产业正以强劲的势头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