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许是温州人“敢冒天下先”所致,温州经济每走一步都令世人瞩目,都会伴随不少争议。好不容易结束了早期、中期的种种争议之后,如今温州人又陷入了新的争议——这就是近一两年的温州资本外流、企业外迁现象。究竟是温州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自然“外溢”,还是温州经济发展环境本身优势的“弱化”?究竟是温州经济进一步腾飞的“前奏”,还是温州工业发展模式本身存在着“缺憾”?带着对这  相似文献   

2.
徐忠友  李继凯 《小康》2006,(5):66-67
近几年随着温州一些经济指标的下滑,“温州模式”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温州市政府提出的“有为管理”是不是敲碎温州经济“天花板”的那只铁榔头?  相似文献   

3.
<正> 温州经济的持续繁荣和高速增长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不少学者对“温州模式”的成因作出了深刻而精辟的分析。不久前,温州著名的民营企业家、浙江霸力集团董事长王跃进在一个论坛上,对“温州模式”的成因提出了一个新的独  相似文献   

4.
藏富于民的“老百姓经济”在我国经济改革大潮中,敢为天下先的温州人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哪里没有市场,哪里就出现温州人”。20年改革开放,温州人走出了一条富有区域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温州以改革著称,以改革铸就辉煌.以改革名扬全国。温州35年来改革探索的伟大结晶就是“温州模式”。站在新一轮改革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需要回望过去、开辟未来。如何评价“温州模式”,是否坚持“温州模式”,是当前温州全面深化改革回避不了、绕不过去、必须回答的重大方向性问题.也是事关温州长远发展的战略性问题.还是事关温州未来在全省全国的发展地位和继续发挥重大作用的政治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喜欢闯荡、敢冒风险的温州人,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大潮中创造了具有强劲生命力的“温州模式”。温州优势何在,弱项何在?后面的路子又怎么走?就这些问题,近日,记者走访了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礽。  相似文献   

7.
以发展个体、私营经济闻名全国的浙江省温州市,其经济发展格局,早被我国经济理论界誉为“温州模式”。记者获悉,中共黄陂县委、县人民政府在制订“九五”和2010年及15年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目标时,正式提出要把黄陂建成“湖北的温州”,这一设想得到了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肯定。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黃陂县刘春海县长。记者:刘县长,最近,省委书记贾志杰对你们《关于加快发展全县个体、私营经济,把黄陂建成“湖北的温州”》的报告作了重要批示。请问,把黄陂建  相似文献   

8.
一、温州商品经济的兴起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瓯江入海处的温州是我国一个著名的港口城市,是1984年我国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历来是浙南和瓯江流域文化、经济和交通中心。温州人民素以善工经商著称。但是,“三中”全会以前,由于国际形势和“左”的经济政策,温州的经济发展缓慢。尤其是“文化大革命”十年,使温州的经济濒于破产的边缘。许多国营企业靠贷款发工资,农民更是逃荒,要饭流落四方,年人均收入不到60元。  相似文献   

9.
李剑飞 《政策瞭望》2004,(10):23-25
非公有制经济是促成“温州模式”和“台州现象”产生的重要内因。玉环地处台州、温州两地交汇处,独特的地缘条件使其天然集成了两种区域发展模式的优点,成为非公有制经济相对发达的县(市、区) 之一。至2003年底,玉环县共有非公有制工业企业8366家, 实现工业产值312.2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99.81%;吸纳就业人员16.56万人,占全  相似文献   

10.
吴存忠 《今日浙江》2003,(13):12-13
柳市,以发展股份合作制经济为起点,形成了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经济格局,是“温州模式”的发祥地之一。2002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19亿元,财政总收入5.1亿元,生产销售的低压电器占全国市场的近1/3,  相似文献   

11.
谭进 《观察与思考》2004,(16):30-31
<正> 从6月下旬以来,作为“温州模式”发源地之一的浙江温州乐清市柳市镇进入一年中最缺电的电力“迎峰度夏”时期。目前,在这个拥有200多家年产值500万元以上企业并在2003年实现145亿元工业总产值的温州经济强镇,每天约9万千瓦的企业和居民用电总负荷已大大超过下拨的不足4万千瓦的供电指标,这不仅使柳市镇成为温州市乃至全国最缺电的城镇之一,也使该镇所有的企业和百姓都遭遇着一场空前的  相似文献   

12.
戴崇高 《小康》2005,(10):54-55
在中国电器行业,正泰、德力西饮誉神州,南存辉、胡成中和他们的企业一样声名远播,然而孕育两个电器泰斗的摇篮——温州乐清市柳市镇却鲜为人知。柳市,一个以生产经营工业电器而闻名的传奇集镇,它以浓墨重彩书写了一部雄浑神奇壮丽的创业史,一部温州经济的浓缩史,它生动地记载了温州改革开放26年的激荡风云、波澜荣辱。柳市——“温州模式”最早的发祥地,以其雄厚的电器生产、研发能力,成为“中国电器之都”,令全国、全世界为之瞩目!柳市镇位于烟波浩渺、鱼龙潜跃的乐清湾之滨,以“寰中绝胜”著称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雁荡山之麓。以柳树下形成…  相似文献   

13.
2000年的温州市在“建设现代化新温州”的总目标下,以实施特色产业名城战略为启动点,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高科技创新,教育等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不断创造“温州模式”新辉煌。“中国鞋都”建设。鞋革业是  相似文献   

14.
曾以“温州模式”闻名于世的温州,如今又向世人履现出一个新亮点——全力打造国际性轻工城。2002年7月,新任市委书记李强代表温州市委做出了这个新的战略郁署。  相似文献   

15.
浙江温州地处我国东南一隅,从一个东南沿海的贫穷落后地区,成为我国最具活力最具经济特色的城市之一,城市综合竞争力进入全国24强,国内生产总值年1330亿,增长率居全国第二位,居民人均收入居全国第六位。市区190多万人,初步建成大都市框架,小城镇从原来的18个跃升到144个,农村人口城市化在全国走在前列。巴彦淖尔市地处内蒙古西部,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虽然在地理位置、历史背景、经济环境、人文等方面与温州有很大的差异,但是通过对温州的学习考察,深感温州人创造的区域经济奇迹——“温州模式”,对我市经济发展有许多重要的、现实的启示。一…  相似文献   

16.
王宇波 《政策》2004,(6):51-51
嘉兴地处浙江省北部,西接杭州,毗邻上海。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温州模式”和“苏南模式”的影响下,嘉兴走上了区域块状经济与开放型经济结合,城乡一体化快速、协调发展的路子,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据国家统计局2001年对全国2000多个县(市)的综合发展指数测算,嘉兴5个县(市)全部进入前50名,全市城乡基本现  相似文献   

17.
温州治安的“第二次创业”本刊记者岑生挺,朱思恩十几年来的温州经济从群雄纷争的家庭作坊发展到今天股份合作企业鼎立,经历了一场脱胎换骨的革命。这场革命使温州赶走了贫穷迎来了富庶,但同时也付出了代价。经济无序引发治安无序温州的瑞安县(现已改市)坑源乡历来就...  相似文献   

18.
温州作为我国的改革前沿阵地,是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的特色区域,市场经济的风起云涌、经济格局的时空变换,使温州妇女接受了机遇和挑战的双重考验,她们的现实状况也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 改革初期:1979年以后,温州人充分利用传统工艺、自家劳力、家庭场地设施,从事投资省、上马快、技术简单的家庭工业,因地制宜地发展商品经济,很快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品”以及专业市场集聚的经济格局。温州妇女得益于改革开放的良好形势和地方经济的特殊格局,勃发了强烈的创业热情,开始以“夫妻搭档”的形式大踏步地加入社会生产…  相似文献   

19.
温州是“中国制造”的缩影,它生产出全国10%的服装、20%的鞋、60%的剃须刀.65%的锁具、80%的眼镜、90%的金属外壳打火机和90%的水彩笔。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是“温州模式”的一个特点。2008年民营经济占温州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0.9%。温州人口近800万,1/4是商人;有近50万温州人在世界各地经商,被称为“温州帮”。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的中国大地,万马奔腾,百舸争流。——新一轮的发展,波澜壮阔;新一轮的城市“洗牌”,悄然进行。因“温州模式”而闻名的温州,强烈感受到了竞争的激烈。——科学发展观的理念确立,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入人心,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步步“倒逼”,国外贸易壁垒的频频设卡,凸现了产业“低小散”、要素资源紧缺、区域发展不平衡、发展环境不适应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一直走在改革开放前沿的温州,切实体会到了“过坎爬坡”的步履沉重。——“对温州人的关注超过对温州本土的关注,对温州发展中一些矛盾问题的关注超过对温州发展经验的关注,对温州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