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于1991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随后,国务院又相继颁布了《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的规定》等一系列法规和行政法规,我国著作权保护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1992年和1993年,我国先后加入了《伯尔尼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公约》、《世界版权公约》和《保护录音制作者防止未经许可复制其录音制品公约》等国  相似文献   

2.
完善著作权立法适应入世后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铭 《前沿》2004,9(2):116-118
《著作权法》于 2 0 0 1年 1 0月 2 7日在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完成了一次修改 ,很大程度解决了我国加入WTO后与有关国际条约的衔接问题 ,加大了对著作权的保护力度。笔者从我国著作权的法律规范与TRIPS协议要求的差距入手 ,分析了我国《著作权法》修改的主要内容以及仍然存在的某些问题 ,希望能对完善著作权的法律保护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美国著作权的刑事保护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十九世纪就开始了著作权的刑事保护。此后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修正侵犯著作权犯罪的相关规定,降低侵犯著作权犯罪的起刑点,规定新类型的侵犯著作权犯罪,提高侵犯著作权犯罪刑罚规定和实施的力度。这些做法极大地提高了美国著作权刑事保护的水平,对于加强我国著作权的刑事保护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立足于我国的现实情况,我们应当改变中国著作权刑事保护的立场,降低侵犯著作权犯罪的主客观构成要件起点,将严重侵犯保护著作权的权利技术措施和权利管理电子信息的行为规定为新型的侵犯著作权犯罪,提高侵犯著作权犯罪的刑罚并加大执行力度,加强我国著作权刑事保护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4.
著作权法和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对侵犯著作权中人身权的行为和法律制裁措施作了明文规定,但这些规定已不能完全适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客观情况。对侵犯著作权中人身权的行为,要加大行政处理力度,制裁措施除了适用著作权法和著作法实施条例规定的行政处罚措施外,还应规定给予侵权人以行政处分。而对于情节严重,触犯刑法的,则要提交司法机关给予法律制裁。  相似文献   

5.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中形成的、揭示地质物理信息的材料。我国矿产资源法原则性规定了地质资料受著作权保护,然而缺少科学的可行性规定,矿产资源法和著作权法没有真正建立起地质资料著作权保护机制。文章指出,地质资料中具有独创性的表达是著作权保护的对象,地勘单位、投资人将视具体情形分享著作权。根据地勘行业的社会地位和行业特性,地质资料著作权保护需要完善权利归属、权利限制等制度。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已于1990年9月7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自今年6月1日起施行。制定和实施《著作权法》,对于保护作者的著作权及其有关的权益,鼓励优秀作品的创作和传播,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科学事业,扩大国际科学文化交流,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就著作权的保护和限制以及当前编辑出版部门如何保护著作权的一些具体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委员长会议的委托,作关于《惩治侵犯著作权的犯罪的决定(草案)》的说明。 1990年制定著作权法以来,对于保护作者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促进  相似文献   

8.
西方各主要国家侵犯著作权犯罪种类繁多、法网严密 ,过多的侵犯著作权犯罪规定不利于著作权保护的利益平衡 ,但西方著作权犯罪立法仍然有值得我国借鉴之处 ,我国侵犯著作权犯罪的种类需要在保护著作权利益平衡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适当地增加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一 我国著作财产权转让制度的缺陷著作财产权的转让是指著作权人将部分或全部著作财产权让予他人。它是著作权贸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是实现个人精神财富动态使用和社会精神财富流动增值的重要手段。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回避了著作权是否可转让的问题 ,仅在第三章规定 :“使用他人作品应当与著作权人订立合同或者取得许可” ,并规定了著作权使用许可合同的主要内容。关于我国著作权法是否准许转让著作财产权 ,理论界有不同的观点 ,持否定说的学者认为 ,既然著作权法只规定了著作财产权的使用许可 ,而没有规定转让 ,就应当认为我国著作财产权是…  相似文献   

10.
潘强  王正军 《公安学刊》2003,(2):67-69,96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公安机关的经济案件侦查工作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了适应WTO关于著作权保护的相关规则,我国已于2001年10月修改了<著作权法>,在立法上大大缩短了与WTO规则要求的差距.侵犯著作权犯罪案件的侦查工作为此也应做一定的调整,以适应"入世"的要求.本文对这一问题做了一些尝试性的探讨,并就"入世"后侦办此类案件时可能遇见的一些具体的问题如侵犯著作权犯罪的侦查范围、侵害对象的认定、辩护理由的审查等提出了自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1.
2020年11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著作权法的决定。新修改的著作权法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著作权法规定了我国著作权保护领域的基本制度,于1991年施行,共经过2001年、2010年、2020年三次修改。  相似文献   

12.
试论期刊著作权的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尚志 《公安学刊》2006,(2):106-108
期刊作为一种汇编作品,是当然的著作权客体,受著作权法的保护。期刊著作权的双重主体──期刊社(编辑部)与作者之间是一种合同关系。网络背景下期刊著作权更易遭受侵犯。保护期刊著作权既要保护作者的著作权,也要保护期刊社(编辑部)的著作权。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著作权刑法保护的缺陷与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刑法规定了一系列的罪名 ,对严重侵害著作权的行为进行刑惩。但与国外著作权刑法保护相比 ,无论是在刑事责任主、客观归责的条件还是著作权刑法保护范围、刑罚惩罚的方法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必须对刑法进一步完善 ,才能与国际社会著作权刑法保护相接轨 ,也才能使刑法与我国的著作权法保持协调  相似文献   

14.
《著作权法》明确规定时事新闻不受著作权保护,给新闻剽窃与抄袭提供了"契机",不但侵害了源媒体或源作者的合法权益,影响了公众知情权的实现,给传媒产业的有序竞争带来了消极影响,也给源媒体和源作者的法律维权带来了困难。完善《著作权法》关于时事新闻保护的规定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有赖于知识的获得与积累;要获得知识与积累,就必须鼓励人们从事智力创作活动并保护人们由此而获得的智力劳动成果,这是知识产权立法之基石。著作权法的实质,是为鼓励智力创作,保护作者、著作权人、传播者的合法权益,调整他们互相之间以及他们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并且同侵犯著作权行为做斗争的法律规范。作者:是指创作了作品的人。著作权人:是指通过继承、遗赠或生前赠与,合同约定转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形式,合法取得著作权的人,传播人(又称邻接权人):是指传播作品的人。我国著作权法把传播人  相似文献   

16.
毛笔书法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当前,随着国家对发展文化事业的不断重视,中华文化也在不断的复兴和崛起,并一天天的走向国际化。因此,为了方便国际间的文化保护和交流,我国近些年对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做了多次修订。可见,我国对于文化产业的保护也在不断的加强。因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于传统文化著作权保护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旨在结合毛笔书法的艺术特性和我国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对其著作权保护的理论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侵犯著作权犯罪日益严重。虽然我国的著作权保护工作进展迅速,但是侵犯著作权犯罪还未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侵犯著作权犯罪作为一种经济犯罪,它有着深刻的经济、文化根源,并呈现出犯罪主体集团化,发案领域广泛化,作案手段智能化等特点。针对此类案件的难点,全面分析了侦查对策,为侦查人员有效的打击此类犯罪提供了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18.
著作权的客体是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即指在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按照著作权法的规定,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的主要条件有三个:第一,必须是以一定形式表现出来的智力创  相似文献   

19.
近10年来台湾著作权法与国际公约的接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于台湾岛内、外的种种原因,台湾的著作权制度日益迈向国际化。经过1992、1998年的两度修改,台湾著作权法在著作权的主体、客体及内容上都基本达到了《伯尔尼公约》和TRIPS的要求。但是,若进一步深入探究可以发现,台湾现行著作权法并非完全符合这些国际公约的各种标准,该法关于外国人著作的保护、出租权、电脑程式等问题的规定似乎仍与国际公约有一定距离。  相似文献   

20.
网络知识产权犯罪近年来日趋严重,特别是通过"私服"、"外挂"等方式侵犯著作权、牟取暴利的案件呈上升趋势。我国应加快网络游戏立法步伐,尽快制定并完善网络游戏的法律法规,明确"私服"、"外挂"等不法行为的性质、认定、法律责任,提供打击这些违法行为的直接依据;应当增加《刑法》与《著作权法》之间的协调性,弥合各种法律之间的内在冲突。网络环境下侵犯著作权犯罪的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立法、执法、司法多方面的力量有效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