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廖逊 《今日海南》2014,(2):23-23
<正>有人说,腐败是东方国家的特殊现象。其实不对,腐败是切国家的普遍现象。无论是英国长达60年的乔治三世时期,还是美国长达半个多世纪"镀金时代",都是典型的"腐败高发期"。有人说,腐败来自集权,"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其实也不全对,因为18-19世纪的英美两国,都建立了议会民主和多党政治,"腐败高发期"照来不误。2005年华盛顿只有人口20万,竟有3.5万人专靠院外游说吃饭,谁出钱多给谁干,分明是合法的政治腐败。假如没有漫长的社会改良运动和进步主义运动,英美两国的现代化进程早被腐败摧毁。  相似文献   

2.
腐败是一种公认的负面政治现象。在美国社会历史进程中,国人对腐败现象的警惕与遏制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在美国建国初期,国父们心怀对腐败的忧虑,创立了以结构性预防规则为特点的政治制度和话语;19世纪中期,美国政坛中大众政治兴起并确立政党分赃制的制度安排,但由此带来的严重腐败最终使得文官制取代了政党分赃制;20世纪初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垄断公司的出现再次带来腐败的蔓延,由此激发的进步主义运动与政府职能转变深刻改变了美国的政治制度框架。作为代议制民主国家,美国社会中围绕政治选举而产生的政治捐款不仅是社会争论的焦点问题,有时还会在立法部门与司法部门之间引发实质性分歧。当然,腐败问题在美国社会中并未导致不可克服的政治与社会危机,而其遏制腐败的经验也可为其他国家的反腐败努力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韩玉芳 《人民论坛》2010,(11):200-201
官场上的庸俗之风、低俗之风、媚俗之风反映着一种消极腐败的官场文化生态。其存在有深刻的历史文化根源。对官场低俗风气要寻根溯源,标本兼治,即要加强政治生态建设,培育风清气正的大环境;要培养耻感文化,从改善官德入手;要大兴学习之风,读好书以"医愚"。  相似文献   

4.
官场上的庸俗之风、低俗之风、媚俗之风反映着一种消极腐败的官场文化生态。其存在有深刻的历史文化根源。对官场低俗风气要寻根溯源,标本兼治,即要加强政治生态建设,培育风清气正的大环境;要培养耻感文化,从改善官德入手;要大兴学习之风,读好书以"医愚"。  相似文献   

5.
"微腐败"隐蔽性强、危害性大、腐蚀党员干部,容易导致群众信任危机。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微腐败",从基础工作抓起,筑牢风气建设根基;扎紧制度笼子,推进权力阳光运行;以纪律强化主体责任,增强党纪党规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6.
纵观雍正执掌朝政的13年,可以说,他是以务实精神治天下的。雍正刚一继位,便针对腐败衰颓之风进行了坚决的惩治与清肃。他直截了当地告诉文武百官:"朕生平最憎‘虚诈’二字","最恶虚名"。一"憎"一"恶",鲜明地表达了他对虚伪、欺诈等腐败风气的批判态度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把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摆在全党面前,特别对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方针,逐步加大治本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根本上遏制腐败现象,我们必须在思想方法、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上不断总结创新,努力构建领导干部“不想腐败、不能腐败、不敢腐败”的“三不”长效机制。一、关口前移,着眼防范,教育入手,夯实思想基础,使干部“不想腐败”反腐败三项工作格局中,第一项是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第二项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主要是抓风气问题,大量的工作是抓思想教育;第三项是办案,办案全过程也有不…  相似文献   

8.
分析近几年查处的大案要案,透视腐败官员欲壑难填、由小到大、边腐边升的心路历程,不难发现,贪官能够"做大"主要得益于以下"良好"的"生态环境"。一是风气不正,为贪官"做大"提供了"肥沃土壤"。从媒体披露的情况看,凡是发生大案要案的地方,当地的社会风气和官场风气都是乌烟瘴气。沈阳"慕  相似文献   

9.
美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是当今世界腐败最低水平国家之一。然而,一个多世纪以前,美国却是深度腐败的国家,19世纪70年代是其腐败现象的高发期。从腐败事件层出不穷的高峰期到锐减至并维持在一个低水平稳定期,得益于美国有效的反腐败努力和举措。结合美国经验,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人民论坛》2012,(4):59
上个世纪初美国的社会进步运动,以及揭露社会丑恶的"扒粪运动",最终一扫美国的腐败,为三十年代的新政以及二战后的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奠定了基础。19世纪后期,美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国家迅速致富。  相似文献   

11.
张惠新 《党建研究》2012,(12):92-95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强调要"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同时对新形势下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一、新形势下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意义重大所谓廉洁政治,就是不谋私利的政治,它与腐败  相似文献   

12.
警察的腐败和违法犯罪给公安工作带来严重危害:一是放纵了犯罪嫌疑人,使之肆无忌惮地从事犯罪活动;二是警察队伍道德风气败坏,失去有效的监督;三是警察的形象受到损害。因此,警察违法犯罪是比一般刑事犯罪更为严重的犯罪行为,具有不可估量的政治、社会、经济危害,如不采取果断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就会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破坏  相似文献   

13.
从政治生态视角看我国政党系统,执政党处于核心生态位,参政党处于特殊的次生态位;政治生态遭受严重"污染"是近年来执政党易发频发集体性腐败的主要生态因子。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为治理腐败提出了"推进政治生态建设"的时代新课题。对此,除了可从执政党党内生态的角度加强党内监督,还亟需从其外生态的角度寻找新路径强化参政党监督,包括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参政党政治生态位的重要性;完善制度机制,为参政党监督提供生态互动机制;加快探索出台《政党监督法》,为参政党监督执政党提供生态保障。这既是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的必要选项,也是涵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老虎苍蝇一起打"等治理腐败的口号,表明了反腐败的决心。本文对"零容忍"在腐败犯罪治理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并将其与刑法衔接。"零容忍"理论及其实践20世纪70年代,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等提出了破窗理论,认为如果被故意打破的建筑物的窗户不能及时得到修补的话,将会给人一种示范性的暗示——社会纵容这种行为。随着更多破烂窗户的出现,它将给人们一种失序的感知,由此将会造成公  相似文献   

15.
<正> 近日,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责任追究办法》)等四个文件,这四个法规文件的出台,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举措。。用人腐败是最大的腐败。考查一些腐败官员的成长史,用人部门常常慨叹"当初就选错了人"。这个根源,就在于干部选拔任用制  相似文献   

16.
吴波 《人民论坛》2015,(9):58-60
家族本身没有腐败的原罪,并非天然地腐败。家族式腐败也只是群体性腐败的表现形式之一。群体性腐败的存在对执政党产生了多重伤害,使得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严重趋于庸俗化,使得现实政治运行中逐步形成了一种"排优机制"。为此,需要信仰和道德教育的强化、党的建设各项制度的完善和持续铁腕反腐的齐头并进,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7.
不仅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相对权力同样导致相对腐败。绝对权力的腐败是专制下的腐败,相对权力的腐败是法治下的腐败,即法治堕落为官僚主义。官僚主义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韦伯式的官僚主义",即执法和司法官员的行为僵化;另一种是"阿伦特式的官僚主义",即执法和司法官员的冷漠无情。拒斥和批判这种以法治为名的官僚主义,正是从古至今中国政治伦理的关键所在。不同于西方法治视野下的"腐败"重在"徇情枉法",中国传统政治伦理中的腐败在于"以权谋私"。相比于不守法律的绝对权力和绝对腐败,被法律腐化的相对权力和相对腐败,是"无药可救"的腐败。如何避免堕落为"僵化冷漠"的官僚主义,是法治建设中最应当警惕的危险和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王建军 《前进》2016,(11):42-45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事业兴衰,惟在用人;用人之要,重在导向。""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用好一个干部,就等于树立起一面旗帜,错用一个干部,就会助长不正之风。要充分发挥选人用人导向对政治生态的直接引领作用,把从严刷新吏治、匡正用人风气作为净化政治生态的首要任务。近两年来,省委积极破解发生系统性塌方式腐败后的选人用人难题,严厉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匡正选人用人导向,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积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研究确定了一系列重大决策,特别是涉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方面的重要决策部署。《决定》中"科学"、"执行"、"监督"这几个词深刻揭示了惩治与预防腐败的关键。而且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将会出台一系列反腐倡廉的新措施,从而唱响了反腐倡廉的时代最强音。因此,在反腐这个重要问题上,我们必须深入研究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措施,从而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治建设新目标。  相似文献   

20.
杨聪 《传承》2009,(13):38-39
马寅初,20世纪中国经济学泰斗。早年留学美国,以一篇《纽约市财政》赢得了声誉,归国后即参与了对权势与腐败的斗争。可以说,当时中国多是识时务的"俊杰",却少有敢怒敢言的勇士。马寅初是一名勇士:他敢言,面对枪口毫不畏惧;他能言,令国民党反动派惊慌不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