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调研组: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重要内容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可贵探索和实践,也是中原经济区建设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既可以节约和保护耕地,促进农村市场发育、探索农民增收新途径,拓宽农民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2.
金宗志 《当代广西》2013,(11):24-25
【核心提示】 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密不可分。产业发展为城镇化建设提供动力和支撑,而城镇化建设又为产业发展聚集要素,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产业推动城镇化建设,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城市产业发挥集聚作用,吸引农民进城就业创业,解决自身发展问题,融入城市变为市民;二是城市生产要素流向农村,让农民在当地转移就业,通过产业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农民就地市民化。  相似文献   

3.
要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应该立足于其根源,从城乡二元体制上下功夫,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在新型城镇化的推动下,通过城乡一体化来重新界定中国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关系。换言之,就是要将城市和农村、农业和工业、市民和农民作为一个相互统一的整体来看待,而不是差别对待。  相似文献   

4.
朱丽颖 《理论月刊》2015,(2):153-157
新型城镇化战略核心是以人为本的"农民工市民化"转型。"农民工市民化"不是简单身份转换,而是实现"外来农民"向"城市人"乃至"现代人"转化的城市深度融合过程。面对"新型城乡二元结构"对农民工市民化的挑战,一个终身浸润式的"大教育"环境——完善的社区教育化人成为消解"新型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的必然要求。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不仅需要发挥社区教育的优势,更要转变社区教育参与各方认识,完善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主体,构建社区学院为主的实体教育平台,设计个性化教育课程体系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城镇化推动下,乡村社区逐步分化与转型。作为一种新型社区,城乡一体型农村新社区既保留着一定的传统农村社区特征,又具有现代城市社区的部分功能,是我国乡村社会现代化的重要表现。城乡一体型农村新社区是转变社会中社会力量释放、个体自由发展的新场所,是城乡基层社会的重要链接点,城乡一体化发展及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支撑点。城乡一体型农村新社区在推动城乡社会协调发展、实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与城乡社会融合,优化基层治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过,由于制度、体制、社会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城乡一体型农村新社区的功能发挥并不完善,进一步发挥其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还须进行相应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王焱 《群众》2015,(2):63-64
<正>在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张的背景下,大批农民转化为市民,农村居民点转变为城市社区,破解过渡型社区的治理难题,日益成为一个值得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的现实问题。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常见社区形态,过渡型社区包括村改居型、农村拆迁整体安置型、商品房型社区等,"过渡型社区"这个名称,强调了这类社区的过渡性特征。在居民由"农民"向"市民"转化的过渡期,各种问题和矛盾不断在社区酝酿、碰撞,社区治理的各种难  相似文献   

7.
正新型城镇化是以统筹城乡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基本特征,实现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系统联动解决中国发展转型中的各类城乡问题,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重大战略举措。因此,新型城镇化和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对新城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一是新城的规划建设必须转变发展理念,摒弃增长导向的发展模式,树立"以人为本、创新、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并以此作为基本准则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二是新城不能仅考虑自身发展,必须化解城乡发展双重问题。一方面需要为城市化的发展提供空间载体,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另一方面要解决中心城市发展问题。三是新城必须进行制度创新,打破城乡割裂发展模式,成为城乡一体化的探索者和  相似文献   

8.
李英 《人民论坛》2012,(35):82-83
统筹城乡发展战略跳出了"以农言农"的圈子,统筹了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实现城乡资源共享、产业互补、市场互动和人力互助。西安统筹城乡建设重点城镇将实现"三化"带动"三农",工业化目标为实现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城镇化目标为实现农民向社区集中,产业化目标为实现土地向规模化集中。  相似文献   

9.
<正>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我们认为,中共马鞍山市委第八次党代会确定的"马鞍山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是组团式、网格化、田园城市发展模式",具有新型城镇化的特征,既体现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的精神,又避免了城市"摊大饼"扩张模式带来的弊端,利用了我  相似文献   

10.
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同于以"物的城镇化"为核心的传统城镇化,要求农村公共性与城镇化公共性对接、并轨,保障城乡居民公平、公正地享有同一、统一的公共性。解决城镇化发展中"人"的问题的公共性诉求在于:加速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优化城镇化发展的"人—物"结构;弥合城乡公共性断裂,努力让居村农民、进城农民和城镇市民都能享有均等化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籍于此,新型城镇化发展除了从拓展公共性空间和培育多元公共性两方面着力建构城乡一体化公共性外,还需要全面推进城乡政策、治理、服务和居民权益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1.
微言博语     
@栖云雅轩1719:政府要创新城市治理方式,特别是要注意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要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尊重市民对城市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鼓励企业和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真正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无疑是促进各地城市治理与社会公平的一声发令枪。@常寻是道只:努力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将为我国赢得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发挥的巨大空间。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  相似文献   

12.
白玉  赵晓霞 《重庆行政》2019,20(2):83-85
随着经济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已不容忽视,相对于城市社区而言,农村社区的发展相对滞后、公共服务资源匮乏等问题凸显。从现实来看,农村社区发展的“内卷化”趋势已不可避免,城乡差距明显。鉴于此,从体制突破的角度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为了实现农村地区快速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内生式手段。  相似文献   

13.
朱兴华 《群众》2009,(10):36-37
近年来.张家港市在全国率先把城市社区理念引人农村,把社区文化建设作为文明创建和提升人文素质的“一号工程”来抓.坚持“以城市的标准建农村、以市民的理念育农民”.充分发挥社区在文明创建中的“辐射源”和社会文化建设中的“着力点”作用.从“人居环境、人员素质、发展功能”三个方面实现城乡社区文明同步发展。通过持续创建,全市城乡社区基本实现了社区服务便捷、基础设施完备、文化丰富多彩、生态环境文明、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风气良好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4.
刘延华 《前沿》2014,(7):121-123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们当前社会建设的重点,也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是带动内需的强大动力,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关键所在。任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核心是人的城镇化,重点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让农民真正完成“进城”的目标,实现城乡共同发展。为此,必须寻找一条能够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道路,实现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共同实现。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如何可为——以城乡一体化为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担负着实现城乡一体化和促进居村农民市民化的重大使命,然而,它当前的建设方向并不明确,正在实施的建设行动也颇受争议。本文以城乡一体化为视角,分析了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制度失误和滕尼斯式社区的"天堂"特性,认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既要去城乡"二元化"、去"天堂"社区的"天真性",又要留住传统农村社区的温馨,并且还要与城市社区对接,使生活在新型农村社区的居民能分享到与城市市民等值的公共服务,并过上与城市市民一样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6.
樊德玲 《人民论坛》2014,(10):109-111
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存在城乡规划法缺失、农民土地物权形同虚设、户籍制度阻碍农民实现平等权利等问题。要想实现城镇化这一历史性的伟大工程,关键在于法制改革。新型城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有配套的法律法规来保驾护航,只有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落实,才能为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总体战略创设良好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7.
<正>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指的是居住在建制镇、集镇及村庄等地的农民,以中小城镇和农村新社区为依托,以农村地区的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为基础,以现代化的生产生活设施为支撑,以城乡等值公共服务为目标,实现获得与城市居民相似或相同合法身份和社会权利的市民化过程。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工程的实施,我省大大加快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省城镇  相似文献   

18.
《群众》2017,(7)
<正>城乡文化和谐共生,是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涵,也是新型城镇化实施效果的重要评价标准。我国城镇化的实践表明,城乡文化的和谐共生,主要表现为农民或农民工市民化、农村城镇化、城乡文化发展一体化。近年来,为推动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文 《理论月刊》2008,1(4):176-178
一般说来,农民市民化是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而同步产生的农民转变为市民的一种过程和状态.但是在我国特定的城乡二元制度背景下,却经历了"农民工市民化"这一过渡形式.而农民工市民化并不等于农民市民化.农民市民化的最终实现归根到底要有赖于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针对我国具体国情和发展阶段,构建和谐的城乡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而农民市民化又是构建和谐城乡关系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空间的扩张,也不是简单的经济数据的上升,更为关键的是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角色转变,实现农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一个完整的城镇化既需要物质和技术层面的城镇化,更需要社会文化和个体层面的城镇化,其中城镇化的关键是人的城镇化,只有实现了人的城镇化,我国城镇化才有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