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成果作为一种商品通过供需双方的谈判达成交易,被消费后形成一种新的产品或是物化到其他产品中去。通过转化,使科技成果变成现实的生产力,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科技与社会的一体化,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因此,科技成果能否成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点。本文拟从制度层面出发,时改善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现状、根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对发展我国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具有重大意义,但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在我国现阶段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我们在如何有效地利用科技成果创造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方面还存在着科技成果的有效供给能力不强、技术市场宏观失控、经营秩序较为混乱、技术商品结构比例失调、企业有效需求疲软等突出问题。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既要求科研机构和企业通过深化改革建立起科技与经济有效结合的微观机制,又需要政府通过转变职能建立起科技与经济有效结合的宏观机制。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揭示的是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力发展、变革的第一位的作用,科学技术只有实现了与经济的有效结合,并协调为一体,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第一生产力。要使公安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战斗力,一要树立科技面向公安市场的观点;二要从立项开始就为成果转化奠定基础;三要设立科技成果推广计划,带动转化;四要交流科技成果,促进转化;五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扶助转化;六要利用技术市场,实现转化;七要对科技成果的价值进行科学合理地评估;八要制定鼓励科技人员进行成果转化的激励政策和机制。  相似文献   

4.
科技生产力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世界各国都把发 展科技生产力作为综合国力较量的关键手段。因而,发展科技、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成为 现代国家政府首要的基本的职能之一。如何发挥政府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是实现我国 “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同志在继承马克思观点的基础上,于1988年进一步概括出的深刻论断。他不仅反映了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形势,而且也反映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十年来的理论与实践证明了这一论断的真理性。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之一,世界各国都把加强科学技术的发展置于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之首位,并在发展科学技术以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更凸显了科技产业的发展,凸显了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规模和速率。为此,如何提高科技转化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已构成全世界所共同关心的问题。 一、科技成果转化是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关键 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是科学技术和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这项工作的进程是我国科技战线和经济  相似文献   

6.
科技成果只有发生转化,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力。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很低,究其原因主要有:传统体制的影响;企业缺乏技术进步的动力和压力;科技投入不足,且结构不合理;企业自身资金不足;科技人员存有不适应因素。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必须增强全民的科技意识,深化体制改革,加大科技投入,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落实人才政策。  相似文献   

7.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需要建立良好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应当包含竞争激励机制;人才投入机制;资金投入机制;监督、管理机制。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研究,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8.
农业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要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农业企业(户)真正成为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主体;倡导农业企业(户)与科研院所合作;充分发挥农技推广机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科技成果的转化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企事业单位的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转化成产品的步伐越来越快。科技成果能否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于经济建设,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21世纪中华民族的振兴。从总体上讲,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大致分为: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还应该清醒地看到,在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规模、范围和效果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严重的影响或制约了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和科技第一生产力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一、科技产业化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加速科学技术产业化就是使科研、开发、生产一体化,尽快建立起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充  相似文献   

11.
世界科技发展的特点,揭示出科技与经济相互依存的关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经济发展对科学技术的渴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第一,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明显缩短,18世纪从科学发现到技术发明,大约需要50年时间,从技术发明到商品生产则要经过1...  相似文献   

12.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科技成果与市场对接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和问题,因而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各项措施,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3.
解决油田企业存在的科技研发与转化应用联系不紧密等制约成果转化的问题,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意义重大。促进油田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一是完善科技管理体系和发展规划,二是建立研发与转化应用一体化机制,三是建立以转化效益为导向的科技绩效评价机制,四是落实国家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政策,五是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补偿制度,六是强化科技成果转化配套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配套条件有:落实国家对鼓励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政策,明确油田企业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科技创新的地位,进一步加大科研和推广应用的资金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4.
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使命,对高校的科技成果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论述了高校科技成果管理工作应把重心转移到科技成果转化上来,建立以转化为核心的科技成果管理工作的目标,对成果的评价、登记、保密以及奖励工作都要围绕这个核心、服务这个核心,积极有效地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  相似文献   

15.
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直接关系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对铜仁市建设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具有重要意义。再好的科技成果不转化为生产力也毫无意义,为进一步推动铜仁市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要强化政府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彻底解决纪委、组织、人社等部门对创新创业的制约。激活资本魔方,以比较优势资源为导向加强科技项目计划的质量管理,加强技术应用型人才队伍和共享中试基地建设,运用大数据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保障水平,促进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加强对外合作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论坛》2013,(4):F0002-F0002,I0001
办学70余年来,云南农业大学秉承“开学养正、耕读至诚”的大学精神,植根云南红土高原,致力高素质人才培养和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担当使命增动力,科技创新添活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向“三农”持续释放科技能量,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边疆民族地区繁荣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的核心和灵魂,也从根本上指明了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源源不断地为社会提供高科技成果,加快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步伐,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高校产业作为高校事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份,享有人才集中、知识密集、信息灵通的优势,依靠掌握先进生产力的一流人才,并通过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用先进生产力代替落后生产力,从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是当前高校产业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重要社会职能.因此,如何进一步发展高校产业,如何把它建成高新技术的"孵化器",这是摆在当前产业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也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8.
高校科研工作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校科研工作应步出只求“学术价值”的象牙塔,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提高企业消化吸收科技成果的能力,有利加快高校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步伐。产学研结合使学校“过剩”的科技成果和技术力量有了发挥作用的场所。  相似文献   

19.
关于成都市科技创新模式选择及其政府政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更好地把握科技创新的基本规律,寻找符合成都实际的科技发展道路,及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新进步,作者对成都市科技创新模式选择问题,从基本理论与法律制度入手,对创新机制,存在的问题与政府政策支持进行了深入的具有开拓性和创造性的研究论证,提出了成都市应选择“推拉互动──联合组织型”科技创新模式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在新征程上,统筹“三教”协同创新,推进“三融”系统改革为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供了保障。本文分析研究推进“三融”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内在要求,同时对推进“三融”视域下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困境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整体推进“三融”视域下科研成果在津落地转化的思路,以推动天津教育、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打通成果转化的通道,以释放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