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国家自主性是我们认识转型期利益整合问题的一个非常有益但又常常被忽视的视角。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不同群体间的利益分化与冲突日益加剧。与此同时,其利益关系却处于严重失衡的状态且缺乏有效的整合机制。究其根源,在于当前我们的国家自主性陷入了一种双重困境,即国家自主性不足和国家自主性无限增长两种因素同时存在。而要实现转型社会的利益协调与整合,出路在于要由失衡走向均衡,在宏观上构建有限合理的国家自主性,培育健康能动的公民社会,以实现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微观上则要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均衡机制,实现不同群体间的互惠共生。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农民工的聚群性,容易形成共同的利益扩求,并通过其群体的骨干去诉求这些利益。这是社会中一个平等的群体,虽然处于城市的边缘,却需要其他群体的包容和尊重随着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聚群性问题出现,沿海较发达地区城市社会管理中新生代农民工聚群争取利益引发的公共安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普惠全体国民的"红利期"后,我国的改革进入了利益分割、矛盾凸现的"考验期"。利益失衡导致各种社会利益群体的诉求开始在法律层面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变迁中的复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的复杂性,在很大程度上是从高度集权的总体性社会和总体性社会组织,向社会资源控制权力的多层次化、多元化和社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转变中形成的。社会群体分化、利益主体多元化所导致的利益群体博弈的复杂性造成了社会组织结构的复杂性。而我国现代化的复杂性就在于国家要同时面对原发现代化国家所不曾遭遇到的多个时代交织在一起的问题和矛盾。  相似文献   

5.
从各个方面来看,农民工群体边缘化的生存境遇非常明显,这是他们利益诉求的生存缘起。在描述和建构农民工利益诉求方式的基础上,文章从个体主观条件、微观组织前提和客观社会背景等方面就农民工利益诉求方式的理性化展开了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曹茸  刘家益 《前沿》2013,(15):152-155
利益表达是社会成员向社会管理者表达自身合理利益要求的行为.在我国,大众媒介作为舆论喉舌,是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重要渠道,对社会各群体的利益表达具有当仁不让的社会责任.因此,大众媒介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以及弱势群体通过大众媒介对自身利益诉求的表达——即媒介表达,对于他们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矛盾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对中西部劳动力输出大省的典型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媒介表达调查显示,这一群体的媒介表达状况不容乐观,因此需要政府、大众传播媒介、新生代农民工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建立有效的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以便让他们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7.
农村劳动力流动中的民生问题:历史演进与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是以农民工的形式实现的,农村劳动力流动中的民生问题就是农民工群体的基本生存权益、社会经济权益和发展进步权益不能有效实现的问题。当前,深入研究农民工民生问题,推进农民工民生利益保障机制建设,有利于保护和开发我国劳动力资源,维护我国产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对上海46名私营企业主关于社会利益分化问题认识的调查可以看到,当前私营企业主阶层对社会利益分化现象普遍关注,对有人刻意划分社会"强势群体"、"弱势群体"的作法十分反感,对党和国家整合社会利益持赞同态度.在对调查材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思考了如何正确认识社会利益的分化与整合、中国共产党在社会利益整合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解决社会利益过度分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论风险社会视域下多元化群体利益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涛  Liu Tao 《长白学刊》2009,(5):119-123
当前,群体利益冲突是我国利益群体多元化中的重要表征,也是社会风险的重要诱因。群体利益冲突主要表现为群体物质利益的冲突和群体价值利益的冲突,制度性失衡、政策性失衡和执行性失衡是导致群体利益冲突的主要原因。及时化解群体利益冲突,防范社会风险,需要创新制度安排,保持利益群体多元分化中的秩序;完善公共政策,统筹兼顾各群体的切身利益;强化监督管理,确保权力行使的公共属性。  相似文献   

10.
利益协调是维护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的基础和保障,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大作用:利益协调能够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和冲突,增进社会团结和睦,维护社会政治的稳定,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因此,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畅通的利益表达机制、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科学的利益观念导向机制.  相似文献   

11.
刘涛 《传承》2008,(8):50-51
利益协调是维护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的基础和保障,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大作用:利益协调能够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和冲突,增进社会团结和睦,维护社会政治的稳定,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因此,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畅通的利益表达机制、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科学的利益观念导向机制。  相似文献   

12.
利益关系是社会关系的本质。我国当前社会结构变化中最突出、最核心的问题是利益结构的变化。当前的利益格局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执政党要统筹兼顾社会各阶层和群体的利益,必须不断提高处理利益关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正>"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让每个利益群体都有反映自己声音的代表。""农民工多的地方,应有农民工代表。""让农  相似文献   

14.
2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们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前中国社会的发展突出地表现在社会转型.社会转型引发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变革,社会利益群体结构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进而引起社会利益的新变化,对统一战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新世纪统一战线的功能模式也必将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和利益群体的新变化及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劲松 《新东方》2002,(4):9-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主要表现为原有阶级阶层的内部分化、一些利益群体被重新激活、新的利益群体萌生、利益主体交叉流动现象增多,并呈现出低度社会分化将向高度转变、贫富差距拉大趋势短时间内难以完全改变、畸形分化将走向规范、社会心理趋于稳定、群体意识增强的趋势。变化的原因包括宏观政策、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职业结构、经济全球化等方面因素。对于这种变化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应该以全面的科学的态度来加以认识,这样才能为探讨当代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和利益群体关系的协调思路提供一个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利益群体重新分化组合并形成了不同的利益阶层,各阶层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时有发生。其成因在于政策的错位与缺位。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均衡机制、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需要从制度上建立和完善能够全面表达社会利益的机制、有效平衡社会利益的机制、科学调整社会利益的机制和形成制度化解决社会利益冲突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人大建设》2010,(9):55-55
单大圣8月23日在《北京日报·理论周刊》撰文认为,社会建设的提出,源于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社会利益关系的急剧变化。因此,社会建设的出发点应该是承认社会各个群体利益的分化.落脚点也应是解决利益矛盾,特别是解决涉及基本民生的利益矛盾。  相似文献   

18.
张金典 《前沿》2006,3(2):198-200
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和谐的主导力量。人是利益人,人的利益主要包括物质利益、精神利益、政治利益和发展利益。社会和谐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利益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在于解决好人的利益问题。解决好人的利益问题,主要是善于促进利益增长、调节利益均衡、做好利益保障、畅通利益表达、协调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19.
以利益群体多样化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必然引发利益要求的冲突和社会矛盾的积累,利益整合、人心凝聚成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中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这种社会结构变化为我国的多党合作政党制度提供了优越性发挥的契机和自身发展完善的空间.应充分利用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资源,协调多种利益群体的政治诉求,促进政治文明发展,提高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20.
浅议和谐社会视阈下的企业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红 《湖湘论坛》2008,21(3):93-95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在新世纪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决策将对我国社会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社会各个层次的主要组织团体都要担负不同程度的社会责任,而作为社会经济主体的企业将肩负重要的责任和使命。企业在持续不断地创造社会经济价值和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必须同时兼顾社会其他利益主体的切身利益和自然环境的保护。企业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尊重企业在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规律,努力协调好与企业相关利益群体的关系,同时政府也要通过加强立法和执法工作,积极引导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实现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双赢,从而达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