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振国 《前线》2020,(2):48-48
有一副对联:“鼠无大小皆称老,鹦有雌雄都叫哥。”为什么小老鼠被称“老”呢?因为鼠的“老资格”,它和人的关系,似乎配用“老”来称谓。十二生肖鼠为首,虎蛇牛马跟后头,小老鼠凭啥排第一?详说这事,搬个小马扎怕够听半天的。简单说,有“鼠咬天开说”:相传当初是老鼠将混沌一团的天地咬开,使宇宙成型的。有“先下手为强说”:传说玉皇大帝甄选包括猫在内的十二种动物作为人的属相,让猫通知开会排座次。这本来没老鼠啥事,但老鼠耳尖偷听到了消息,率先跑到天宫报到;而待猫通知完毕赶到天庭后,糊涂的玉帝早已排定位子,鼠第一,猫出局,从此猫对老鼠恨得牙根痒痒。还有其他版本说法,但不管怎么说,老鼠是凭借自己的本事和聪明劲儿上位的。鼠为十二生肖之首,与十二地支之首“子”相配,故称子鼠。  相似文献   

2.
猫鼠之战     
记得有这样一则笑话:猫来到老鼠洞门口说,“你知道我在等你吗?”老鼠在洞内说:“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这虽是笑话,但却也说出了猫没有忘记自己的天职:捉鼠。可近日看到一漫画:一只猫忽然发现一只衔着鱼的老鼠,即扬爪逐之。鼠见猫穷追不舍,便扔下鱼逃之。是继续追鼠还是停下吃鱼?猫的选择是:叼走了鱼,放走了鼠。一向恪尽职守的猫为何一反常态“渎”了“职”呢?原因无非三个方面:一是主人失职,没有教育好、管好猫,没有让猫去练就在新时期捉鼠的  相似文献   

3.
喂鼠     
翁和老伴各有爱好。他爱书,藏书如命;老伴爱宠物,养了两只大花猫。然赵翁家的鼠害却尤甚。大白天,阳光透过门窗,赵家窗明几净,老鼠深藏不露。可一到夜晚,众鼠齐出,无有不到之处。那两只大花猫却懒洋洋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旁若无鼠。老鼠在赵家翻箱倒柜,偷吃偷喝,这于赵翁而言,并算不了什么,惟老鼠进了书橱,咬文嚼字,啃得他心疼。为了灭鼠,赵翁想去买几包鼠药,可老妻不准,怕万一药死了猫。为这事,老妻骂过他:“你这老不死的只疼书,就不顾我疼猫。”所以,买鼠药的事就只好一票否决。猫不捕鼠,为了猫之苟安又不便以药…  相似文献   

4.
“学生见了老师,如同老鼠见了猫,马上静悄悄。”这是一个传统的经典比喻。而如今,不少“老鼠”不怕“猫”——上课看杂书、听音乐、讲话,甚至拍摄侮辱老师的视频在网上“发表”……  相似文献   

5.
说鼠谈猫     
为了消除鼠患,人们“令鸡司夜,使狸捕鼠”(《韩非子》),“桎狗捕鼠”(《吕氏春秋》卷26)。西汉初年我国才有驯猫捕鼠的记载。据神经生物学家长期对猫研究证明:猫抓老鼠属于一种攻击行为。它的下丘脑里有“饱中枢”和“饮食中枢”,若“饱中枢”损毁,猫就不知饱地拼命吃,天长日久便越长越胖;若“饮食中枢”损毁后,就将不吃不喝,直至饿死。没有任何损害的猫,饥饿时见了老鼠,是非抓不可的。可现在,有些人视猫为宠物,用美味佳肴供养,这些猫也就用不着捕鼠了。久而久之,见到老鼠不知为何物,与鼠“和平共处”者有之,有时甚…  相似文献   

6.
有位做地方官的朋友,曾颇有感触地对我说:“做个好官跟做个好人一样,既要有所“不怕”,更要有所“怕”。“不怕”,才能直腰杆,秉公正;“怕”,才能尽责任,行正路。经他举一反三地解析后,我便发觉在这似乎有些矛盾的“为官定律”中,有着相辅相成的哲理!仔细想想,我们有的“公仆”之所以最终犯下了愧对党和人民的罪愆,就是因为他们没能正确处理“不怕”与“怕”的关系使然。 所谓“不怕”,就是“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歪风邪气,“不怕”恶权凶势之高压,“不怕”奸佞小人之花招,永葆“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大义大勇,始终保持刚直不阿,秉公明廉的凛凛正气。所  相似文献   

7.
“猫”与“鼠”的异变赵永涛今岁鼠年,鼠们借机着实嚣张了一番。某市元宵节灯会上,一只硕鼠披红挂彩,出尽风头。近又看到一幅立意奇特的漫画,画的是一群老鼠簇拥着一只大狸猫,有的向猫劝酒,有的给猫喂肉,有的为猫捶背,有的为猫提尾巴;更有那些妩媚妖艳的母老鼠竟...  相似文献   

8.
近日,看到有这样一幅漫画:一硕鼠扛着鱼竿,兴高采烈地向同伴高呼“钓猫去”,大大咧咧的虎猫,竟然缩头缩尾,猫之天威荡然不存。“老鼠钓猫”无疑是猫的大不幸。老鼠天性捣乱作祸,搅得人们寝食不安。人们总是依仗猫威捉鼠镇乱,以保平安。所以,人们爱猫、喜猫、养猫,视其为平安“保护神”。如今,猫竟被鼠辈所钓,猫将不猫,民何以安?曾震惊全国的江苏无锡新兴实业公司特大非法集资案中,在主犯邓斌的“钓竿下”,竟有46只“大猫”(县处级以上干部)上钩,为其非法集资摇旗呐喊,奔走助威;浙江省富阳市委原书记周某这只“猫”在…  相似文献   

9.
党政干部既是国家利益的代表者,又是群众利益的维护者,与人民群众关系有鱼水血肉之喻,党的群众路线和我国的政治体制,决定了党政干部对群众有正常的“怕”与“不怕”的心理。然而有少数同志对此认识模糊,对群众该怕时不怕,不该怕时却怕,其结果步入了误区,恶化了干群关系,影响了安定团结。由此可见,党政干部在对待群众问题上必须要有效地防止失误,进而走出误区。  相似文献   

10.
鼠年闲话鼠     
孙丽丽 《党课》2020,(1):102-103
记忆里小时候,母亲最先教我的歌谣是: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唯临临,猫来了,叽哩咕噜滚下来……那时候觉得小老鼠特别有趣可爱。那时我们还喜欢猜一个谜语:本来很小,偏偏说老。白天不见,晚上偷盗。谜底就是老鼠。2020年为庚子鼠年。“一日时辰子为首,十二生肖鼠占头”。鼠虽口碑不佳,相貌也不讨人喜欢,还落得个“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千古骂名。  相似文献   

11.
“猫论”,指的是邓小平引用刘伯承同志经常讲的一句四川话:“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后来引申为“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这一论点,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地道出了一个真理:干革命、办事情,不要拘泥于现成的方法和既定  相似文献   

12.
卜万红 《廉政瞭望》2010,(23):46-47
“圈子”内部的资源配置不断强化着这个“小团体”,使之成为牢不可破的“利益共同体”,甚至是“生死同盟”,彼此间都坚守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原则,“丢车保帅”是应对变故的常用策略。这使得铲除这类腐败现象异常艰难。  相似文献   

13.
“鬼”是面目狰狞的邪恶之魂。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话语体系中,“鬼”具有政治上的特殊含义,主要指帝国主义反动派和强权政治、霸权主义。毛泽东曾说:“世界上有人怕鬼,也有人不怕鬼。鬼是怕它好呢,还是不怕它好?……经验证明,鬼是怕不得的。越怕鬼就越有鬼,不怕鬼就没有鬼了。”“不怕鬼”,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斗争意志、斗争品格。  相似文献   

14.
在目前全面展开的“三讲”教育中,有个单位在自我解剖阶段,提出“四不怕”精神,即“解剖自己不怕严,听取意见不怕刺,亮出问题不怕丑,触及思想不怕痛”,班子成员个个摒弃私心杂念,严肃认真地查摆在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受到群众的好评。这种“四不怕”的勇气和...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生前曾这样说过:“共产党员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了也不好。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要好一些。”作为“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的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连流血、牺牲、坐牢、受酷刑都不怕,而在成为革命胜利后执政党的人民“公仆”的今天,为完善自己,兴旺事业,竟还有如此之多的惧怕,实  相似文献   

16.
鼠猫交易     
花猫吃老鼠吃腻了,想换换口味。一日,它寻见一棵大树枝上挂着一条鱼,垂涎三尺,但又懒得爬上树偷食。怎么办呢?逮老鼠是它的看家本领,它终于在老鼠身上想到了办法。 天黑时分,花猫隐藏在暗处,见到有两只大老鼠探头探脑地出了洞,于是冷不防扑了上去,将它们逮获。两只老鼠“吱吱”直叫,花猫不耐烦地训斥道:“叫什么?今天我还不想吃你们呢!”老鼠一听连忙求饶:“猫大爷,那你就放了我们吧?”“放你们  相似文献   

17.
不失小利难得大利 刘基《郁离子·捕鼠》讲了一则很有哲理的寓言故事:赵国有个人家中鼠多成灾,便到中山国向人要了一只猫。一个多月后,老鼠被猫吃光了,可同时他家的鸡也被吃光了。儿子为此很是苦恼,对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父亲回答:“这你就有所不知了。我所烦恼的是鼠多成灾,并不在乎有没有鸡。  相似文献   

18.
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字,新中国坚持“一边倒”,和苏联结成兄弟之交,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空前密切,西方反共产主义势力咬牙切齿地诬蔑说:“现在世界上出现了莫斯科——北京轴心,它们是比阿道夫·希特勒拼凑的柏林——东京轴心更加可怕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钱锋痛称,“小圈子”是窝案之源。 以权力为纽带,围绕某位核心人物织网,形成利益同盟的官场“小圈子”,历朝历代都有。时至今日,这种现象不但没有彻底清除,还“与时俱进”地出现许多新变种。  相似文献   

20.
王涛 《党课》2012,(12):76-77
上帝在塑造每个人性格的时候,恐怕就掺进了“怕”的因素,刚毅性格的人“怕”的成分就少一些,软弱性格的人“怕”的成分就多一些。大干世界,芸芸众生,倘若人人都“天不怕地不怕”或“生死都不怕”,人际关系将无法处理,整个社会就会乱套。而在生活中还有另一种“怕”,这种“怕”是一一门学问,是一种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