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王平 《中国法律》2008,(2):10-11,62-65
"民族"一词常在两种不同的含义上使用。一种用法是把"民族"与一个具有内部凝聚力的民族国家的人民概念等同,如中华民族等用法;另一种用法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的不同族群。本文所谓的"民族法制"是在后一种含义上使用民族概念的,是指在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中处理内部各民族关系的法律制度及其动态的运作体制。综观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民族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成就是基于中国的实际创造的,因而符合中国的国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些成就为进一步构建和完善中国民族法制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努力研讨改革开放的法律问题──为《改革开放中的刑法理论与实务》作序高铬暄近十多年以来,中国顺乎历史发展之潮流,坚定不移地推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发展经济,繁荣文化,建设民主与法制,从而使整个社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法制建设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改革开...  相似文献   

3.
于健龙 《中国法律》2008,(5):9-11,61-65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谱写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篇章,成就举世瞩目。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涉外仲裁事业迎来了绚烂的春天,并迅速得到发展。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简称贸仲)是以仲裁的方式,独立、公正地解决契约性或非契约性经济贸易等争议的常设商事仲裁机构,设立於1956年4月.当时名称为对外贸易仲裁委员会,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设立的国际商事仲裁机构。  相似文献   

4.
1978年,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为了让人民富裕,民族振兴,为了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开放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对中国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中的法制建设,当然以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为主要。刑事诉讼法是处理刑事案件的程序法,不直接调整经济关系,但它通过合法程序惩罚犯罪,保障社会安定,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因此,改革开放,同样离不开刑事诉讼法。在当前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刑事诉讼法也有个如何与之相适应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杨立新 《中国法律》2007,(2):11-12,63-65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已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讨论通过,成为正式的法律,这标志着中国民法典的建设完成了最为关键的部分,也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建设已经构建了核心部分。《物权法》记录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胜利成果,保障中国沿着改革开放道路继续大踏步前进。因此,这是一部极为重要的法律,对中国的法治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金融业发展进程加快。改革开放二十五年来,中国的金融业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金融资产总量不断增加。截止2004年6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外本外币资产总额达到29.75万亿元,与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年相比增加了109倍.中国证券境内上市公司市值总额为4.4万亿元。保险业总资产突破1万亿元  相似文献   

8.
首先要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进步表示祝贺。法律体系的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让我们携手为中国法治发展的下一个30年而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9.
在对外开放的30年中,外商投资企业作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中国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此同时,中国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也随之得以产生和发展,并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框架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改革当初以企业立法形式确立的外商投资企业法已不能完全适应中国当前改革开放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需要。在世界贸易组织的“国民待遇”原则下,中国外商投资企业法必然地会从目前实行的“双轨制”企业立法阶段发展到国家宏观调控立法阶段的外商投资法典制阶段,从而使外商投资者和中国国内的各市场经济主体一样,在中国享有真正法律意义上的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中国社会进入了中西文化激烈冲突的时代。勿庸置疑,学习西方先进的民主法治学说和制度,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法律制度,是当时中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跨入世界先进行列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正> 一、法律社会学及其在我国的兴起法律社会学原来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兴起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法学研究新方法和新思潮.它强调用社会学的实证研究方法来分析法律制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运行状态,强调用实态调查、统计分析等实证方法来对法律现象进行建立在事实材料基础上的经验研究;它所注重的是法律现象的"事实",而非"价值"或"形式". 法律社会学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和法律制度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条件下,适应当时社会法制改革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在西方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史,并已成  相似文献   

12.
经济法是市场规制法与宏观调控法的有机结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法体系由市场规制法和宏观调控法两个亚体系组成。资本主义经济法律体系中,市场规制法律体系形成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宏观调控法律体系形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前苏联、东欧没能建立起完整的经济法体系。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宏观调控法律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1992年后,市场规制法律体系也逐步形成。市场规制法和宏观调控法在产生顺序、解决问题、功能作用、调整性质、调整原则及调整内容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  相似文献   

13.
自1979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无数事实已充分说明,经济要发展,民族要强盛,唯一的途径就是在确保主权的前提下,打开大门,对外开放,改革自身,迎接挑战。在开放的环境下参与竞争,在竞争中求得发展。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国民经济已有了长足发展,国际竞争力得到明显加强。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一直被排斥在世界贸易组织之外,这不仅影响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战略,同时对一个在世界贸易排行榜上名列第10位的贸易大国也是极不公正的。因为中国已是相互依存的全球经济中的重要一员,中国越来越需要世贸组…  相似文献   

14.
种若静  许兵  丁天球  周琰 《中国法律》2008,(5):15-17,71-76
伴随国家改革开放的历史步伐,司法行政工作走过了近30年不平凡的历程。这30年是司法行政工作重新恢复和蓬勃发展的辉煌30年,是司法行政工作在实践中发展、在探索中前进的30年。30年来中国司法行政工作的建设与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历史性变革和取得伟大成就的生动反映,是对党的正确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有力印证,是中国依法治国实践不断深化的成果体现。  相似文献   

15.
《共产党宣言》是在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其中充满了对当时制度的观察和反思,在全球经济危机的今天,其对法治建设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中国化要求我们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的法律实践相结合,要求把法治发展和民族发展的特点相结合,要求重视马克思法学理论的创新。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对宣言中法学理论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世纪之交看新中国民商法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国民商法的发展是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法律思想意识和国际环境因素等条件互动作用的结果。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三十年里,党和国家曾为民商法的恢复和发展作了诸多努力,但最终因历史的原因尤其是大规模的政治运动而收效甚微。新中国民商法的真正发展,是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近二十年的事情,在此期间,民商法在改革开放政策所造就的良好社会环境中获得了辉煌的发展。世纪之交,我们看新中国民商法的发展,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民商法在由当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等因素汇聚成的强大合力的推动下,必将呈现出更加辉煌、更加繁荣的景象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湖北省1996年法律服务工作将采取哪些措施,从哪几方面进行新的突破,本刊记者带着这个问题,专题采访了湖北省司法厅厅长鲁德喜。当记者问起湖北省今年法律服务工作构想时,鲁德喜同志强调指出:法律服务是司法行政机关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的重要手段,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大服务思想,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工作职能,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1996年,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公证、律师和乡镇法律服务工作力度,力争在法律服务…  相似文献   

18.
研究国际经济法,促进改革开放华东政法学院副院长曹建明教授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如何建立与此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同时,我国的法律体系又如何与国际经贸法律制度、国际惯例接轨,这是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需要,也是国际经济法研究面临的一...  相似文献   

19.
张苏军 《中国法律》2008,(4):4-6,52-56
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从启蒙、发展,走向全面深化的30年,中国经济、社会、政治及思想文化领域的深刻变革和发展,孕育和成就了法制宣传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20.
首先要时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进步表示祝贺.法律体系的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让我们携手为中国法治发展的下一个30年而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