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众多“包二奶”案件中,谁是受害者?妻子?“二奶”?在运用法律进行自我保护时,谁在要求损害赔偿?妻子?“二奶”?然而最终,法律的天平倾向于谁?妻子的遭遇?“二奶”的不幸?  相似文献   

2.
“现在在干什么呀?”“听爸爸说话。”“平时在家喜欢干什么呀?”“看电视。”“帮妈妈干活吗?”“扫地。”“妈妈去哪里了?”“去……”和记者对话的是一位智力发育迟  相似文献   

3.
“侔”式推论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经》中讲到一种推论形式,叫做“侔”。近年出版的几本逻辑史著作对此均有所论及,但大都“语焉不详”,一般认为“侔”就是普通逻辑中的“附性法”,或相当于“附性法”。“侔”式推论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推理?它和附性法直接推理是否一同事?其逻辑性质如何?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客观依据又是什么?可靠性怎样?《墨经》对“侔”的研究达到了  相似文献   

4.
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种畸形的经济关系。消失了40多年的民间高利贷“死灰复燃”。曾被喻为“阎王债”、“驴打滚”的民间高利贷,能否躲过中国社会看不见、摸不着的巨大经济磁场而茁壮成长呢? 现今的“黄世仁”和“杨白劳”关系到底怎样?“杨白劳”是否“喝卤水”?“喜儿”是否“抵债入黄家”?请看——  相似文献   

5.
谁还记得“奠基”的意思?我们见惯了“奠基仪式”:一批领导,挥锹铲土,将一块刻有“奠基”字样的石头“掩埋”,掌声响起,镜头拍下。可是,将奠基石埋在地下的“奠基”是什么意思?有多少人能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宪政观念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 ?大学生的宪政观念应怎样培养 ?诸如此类的问题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本文作者在法律系二年级大学生中组织了一场关于“良性违宪”问题的辩论和讨论。通过讨论 ,我们可以发现大学生关于宪政的某些观念和观点。讨论中大学生们关注和争论的焦点问题主要有 :“良性违宪”的“宪”指的是什么 ?“良性违宪”的主体是谁 ?“良性”与“恶性”的界线是什么 ?应怎样评价“良性违宪”的实际效果 ?应怎样看待宪法与改革的关系 ?等等。同时 ,大学生们还分析了“良性违宪”在我国产生的原因 ,提出了加强和保障宪法实施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第一部   唐 李林说:“你总不会疑心我在这茶里给你投毒了吧?唉,有时候这人呀,认识了还不如不认识呢!唐,你说,如果我们从不认识,你会把那案子跟我联系起来吗?”李林的话让我的脊梁骨感到阵阵发冷。李林这是要先发制人吗? 我沉住气,装作翻书的样子问李林:“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唐,你看这四根茶叶,就好比四个人……” “哪四个?” “你、刘柳、我。我们是浮在上面的这三根。” “还有一个人呢?” “那个人我也不认识,可能就是沉在杯底的那一根吧?” “哦,这比喻实在是新鲜!我想听你给我解释。” “你看吧,这四根茶,…  相似文献   

8.
感谢主办者给了我发言的机会。我想谈的是“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晚上一起吃饭?”“不行啊,要加班。”“双休日要去哪里玩?”“哪都不能去,加班呢!”职场上的“红舞鞋”何时才能歇一歇? 效益决定“闲暇”或“加班”当下,“加班”是身处现代社会的人们推掉“闲暇娱乐”,无缘“游山玩水”最为普遍、最被接受、最令人无言以对的理由。据调查,在北京、重庆等地,近8成上班族不能按时下班,只有 2成职场人士真正享受着8小时工作制。  相似文献   

10.
《法学》1983,(7)
一、封建法典中,什么叫“谋反”、“谋判?”两者有什么共同点? 二、什么叫“直诉”、“越诉”?明代法律对“越诉”有何规定?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制度有哪些重要特点? 四、唐代法律制度有哪几种主要法律形式?试述其基本内容和相互关系。五、唐律在维护封建特权和阶级压迫制度方面有何规定,试详细论述之。六、清末《大清新刑律》对《大清律》的体例、刑名方面作了哪些修改,原因是什么,影响如何?  相似文献   

11.
笑口常开     
赶早市法官:“你因为什么事被指控?”囚犯:“我只是到商店里去早了一点。”“可那并没有过错呀?”法官疑惑不解,“你到底什么时候去的?”囚犯干脆地回答:“在商店开门前。”关键人物一天,广场上要绞死一名罪  相似文献   

12.
我们的法官每日在做什么?“判决案件”,所有的法官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法官如何判决案件?“依法判决”,有的法官会若有所思地回答。抽象的法律何以能适用于具体的案件?“法律解释”,学者型的法官会迟疑之后再回答。什么是法律解释?“探寻立法者的原意”,专家型的法官会很诚恳地告诉我们。探寻立法者的原意是可能的吗?“当然”,所有的法官会再次毫  相似文献   

13.
几十年光阴荏苒,在中国,一直宣传“无名英雄”。我一直不明白:“无名”怎么算英雄?成为“英雄”的前提一定是家喻户晓,没人知晓的人怎么可能成为“英雄”?雷锋是英雄,如果当初不宣传他,他能成为几代人学习的楷模吗?数十年来,多少学雷锋的后人,不求名不求利,结果呢?或者没人知道他们,或者被人误解,说他们做好事是为了“出风头”、“动机不纯”。结果,做了好事反而像做了“贼”一样不敢说。为什么不能“大大方方”做好事呢?为什么不能做“有名英雄”呢?2006年4月,原黑龙江兵团32团为重建引水工程搞了一次募捐,当年在北大荒下乡的知青有54万,假…  相似文献   

14.
行政法是什么法?治民法还是治官法?控权法还是保权法?抑或是平衡法?行政法的功能是什么?维护公益还是保护私益?规范管理还是保障服务?抑或是兼顾二者?近年来,行政法学界开展了一场关于“行政法理论基础”的讨论,形成了若干不同的观点和主张(尚不足以称为“学派”),如“控权论”、“管理论”、“平衡论”、“服务论”、“公共权力论”、“政府法治论”等。为了加强各种观点、主张者之间的相互交流,使之互相了解对方的论点、论据,以便更好地开展学术争鸣和相互取长补短,逐步达成应当和可能达成的某些共识,北京大学法律学系行政法教研室组织了这一笔谈会,邀请行政法学界几位“有见之士”,概要地谈谈他们各自对行政法理论基础之己见。来稿我们作了若干删节和文字修改,笔谈题目也是根据各位学者来稿的内容确定的。  相似文献   

15.
在目前形势下,有人提问:既然剥削阶级已经消灭了,为什么还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法是否还是专政的工具?有的人则公然主张削弱或取消专政。那末,究竟什么是“专政”?为什么现阶段仍必须继续坚持专政?社会主义的法是否已经丧失其专政的功能?这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实际问题,也是一个有待澄清的理论问题。“实行人民民主专政”与“实行专政”概念不是等同的什么是“专政”?列宁说过:“专政是个大字眼,大字眼是不能随便乱说的。”(《列宁选集》第3卷,第517页)但人们在使用这个字眼时,往往把“实行人民民主专政”与“实  相似文献   

16.
小幽默     
为了竞争“法庭判你入狱,究竟为了什么?”“为了竞争。”“竞争什么?”“是这样的,我印制的纸币跟政府的一模一样。”确有疑惑审讯室中,法官疑惑不解地问强盗:“在你行窃的房间里,到处摆着值钱的东西,你为什么偏偏看中了那些不值钱的废物呢?”强盗说:“先生,我简直吃不消这套教  相似文献   

17.
冒牌博士刘志刚被判刑、“芙蓉姐姐”现象喧嚣一阵,使像他们一样的北京大学“游学生”(或边缘人)群体再度浮出水面。其实,从过去的“旁听生”、“偷听生”到今天的“边缘人”、“游学生”,一直都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北大校园里学习和生活。随着时代的变迁,他们的情况也在变化之中。他们是谁?为什么游学?为什么选择北大,而不是一墙之隔的清华,或者别的学校?徜徉在北大边缘,他们的成败得失怎样评说?泪水与欢笑如何挥洒?本刊记者走进这个特殊的群落,听他们讲述了一个个游学故事;也走进北大人中间,听他们评说自己身边的“边缘人”。  相似文献   

18.
法律取经     
世贸的加入需要法律的接轨,《公民经济权利与政治权利》的签署等待接轨,发展经济、文化更需要与国际接轨的法律。在我国加入“WTO”已经3年多的时候,审视移植法律的“景象”,我们发现我国的许多规则能迅速与国际规则接轨,法律“移植”功不可没。但是,我们看到的只是现成的规则。它们怎样漂洋过海来到中国?“植”入中国的土壤后,“水土”服不服?大量法律的移植而来,“利”何在,弊几多?“移植”过程几多艰辛?对这些打着问号的内容,我们可能知之甚少。《漂洋过海,取经“一事不再理”》一文,也许能诠释一项法律制度移入之“不易”;而7年前移入…  相似文献   

19.
“执行”是民事诉讼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究竟应当如何认识我国执行程序的社会主义性质?在执行程序中,应当贯彻什么样的原则?是坚持“审执合一”,还是“审执分立”的方针?  相似文献   

20.
笑口常开     
入口警察在超级市场追捕窃贼,却发现窃贼已逃脱。“怎么搞的? 我不是吩咐你们守住所有出口吗?”警察责怪部下。“我们都按你的吩咐做了。”一个警员答道,“只不过他是从入口逃掉的。”问路“请问,去警察局怎么走?”“到对面的肉店不付钱就拿几块牛排,10分钟后你便到警察局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