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正社区减灾是防灾减灾救灾的基础。本文认为,社区综合减灾应成为减灾工作的优先事项,提高社区群体对于灾害形成的认知,加强社区灾害风险评估,科学编制社区减灾规划,统筹发展和减灾,协调多元参与,才能促进社区综合减灾能力的提高和社区韧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减灾工作的前沿阵地,社区的减灾能力建设意义重大。社区灾害预警信息传播速度、社区居民风险意识、社区居民灾害自救互救技能等因素直接影响着社区减灾能力的高低。社区灾害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建设本着科学有效、节约成本的原则,在亚洲社区综合减灾合作一期项目基础上,统筹整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已有资源,紧密围绕二期项目建设目标,结合孟加拉国、尼泊尔和中国试点社区减灾能力建设需求,由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牵头组织开展  相似文献   

3.
正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灾害的直接承受单位,也是灾害管理的"第一响应人"。20世纪末,我国开始探索社区减灾工作,至今已近20年。在此期间,面对日益复杂严峻的灾害形势,随着国际社会对于社区减灾的日益关注和推崇,不管是自上而下的政策工具推动,还是自下而上的民间自发开展,我们发展出多类社区减灾模式,开发出多类社区灾害风险管理工具,整合传播推广社区减灾知识,取得了实在效果,提升了基层社区的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相似文献   

4.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防灾减灾的前沿阵地。社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和开展自救互救水平的高低,对于预防灾害、减少人员伤亡、减轻灾害损失意义重大。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六方面加强社区防灾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5.
上海高度重视社区综合减灾工作,探索适合上海特点的城市社区综合减灾模式. 上海城市社区综合减灾模式的特征 上海社区减灾工作着力推动"三个转变",即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从单灾种应对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轻灾害损失向减少灾害风险转变.  相似文献   

6.
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防灾减灾从我做起",要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公众参与尤为重要。而做好灾害的预防工作,实现灾害管理工作的"关口前移",由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社区风险评估工作是提升防灾减灾工作成效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7.
译者在上期介绍了社区减灾应该关注的七个方面。社区减灾是一个需要多方参与、共同协作的事业,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和地方灾害管理者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由于亚洲各国国情不同,灾害管理体制也有所区别,因此,本文仅从社区减灾的共性方面来介绍针对国家和地方灾害管理者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8.
《中国减灾》2011,(12):26-26
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防灾减灾从我做起”,要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公众参与尤为重要。而做好灾害的预防工作,实现灾害管理工作的“关口前移”,由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社区风险评估工作是提升防灾减灾工作成效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9.
正事实证明,面对中小型灾害,基层社区往往更能发挥减灾作用,有效地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因此,立足于中国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推动减灾型社区建设,是完善我国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方向。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天灾人祸频频发生,世界各国逐渐意识到,仅靠专业和行政力量恐怕很难完成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工作,社区在防灾减灾以及灾后重建等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于是纷纷开始强调社区防灾减灾的重要性,并陆续研究制定提升社区灾害防救能力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来红州 《中国减灾》2013,(12):12-13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也是防灾减灾工作的前沿阵地。社区居民是灾害的最直接承受者,更是应对灾害的第一响应人。因此,做好社区综合减灾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中国减灾》2013,(12):22-23
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是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要场所,是防灾减灾的前沿阵地。灾害发生时,社区不仅在第一时间直接面对灾害,更需在第一时间应急处置灾害。社区综合减灾能力的高低,对于整个国家减少人员伤亡,减轻灾害损失,意义都是非常重大和深远的。如何在社区防灾减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保险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张迪 《中国减灾》2013,(12):18-19
在城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中,社区是基本的组织单元,是强化社会对灾害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效发挥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的重要环节。为切实加强我国城市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依托2013年城市气象防灾减灾专项建设项目开展城市气象防灾减灾社区建设试点。  相似文献   

13.
防灾减灾的基础在社区,只有社区防灾减灾能力提高了,整体灾害的损失才能有效降低。"5·12"汶川地震之后,我国在社区减灾能力建设方面取得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减灾》2012,(19):16-17
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是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要场所,是防灾减灾的前沿阵地。社区不仅在第一时间直接面对灾害,更需在第一时间应急处置灾害。社区综合减灾能力的高低,对于整个国家减少人员伤亡,减轻灾害损失,意义都是非常重大和深远的。  相似文献   

15.
译者在上期介绍了社区减灾应该关注的七个方面.社区减灾是一个需要多方参与、共同协作的事业,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和地方灾害管理者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由于亚洲各国国情不同,灾害管理体制也有所区别,因此,本文仅从社区减灾的共性方面来介绍针对国家和地方灾害管理者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6.
正近些年来,陕西省按照"立足高远抓谋划、把准脉搏强指导、突出特色惠民生"的工作思路,全面落实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标准要求,不断完善减灾工作组织与管理机制,科学制定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有效开展灾害风险评估,合理配备救灾装备设施,广泛动员社区群众参与减灾活动,创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示范社区,极大提升了社区综合减灾事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细化。目前,全省已创建了221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30个"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相似文献   

17.
<正>近些年,随着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的推进和社区防灾减灾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国各地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社区灾害风险管理实践并形成自己的特色,为本地的社区和居民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本文就各地的灾害风险管理实践活动进行盘点,以期给今后的社区减灾工作带来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中国减灾》2012,(10):8-11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显著增加,灾害风险不断增加,减灾救灾工作繁重、任务艰巨。面对日益严峻的灾害形势,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把防灾减灾作为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来抓。近年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以提升城乡基层社区的综合减灾能力建设为重点,组织开展了“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推动“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的规范化、标准化。  相似文献   

19.
抵御自然灾害,各国政府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但只有社区居民认知了风险并采取有效的备灾和避灾措施,才能将人员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在这方面,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一直不懈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社区减灾管理经验。例如,德国政府开展的社区风险管理、印度社区减灾行动和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在亚洲六国开展的社区减灾项目等。其中,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在亚洲国家实施的可持续社区减灾项目很具有代表性和借鉴意义。其项目成果《亚洲可持续社区减灾实践》这本书为不同方面的灾害管理者,如政策制定者、国家灾害管理者、地方灾害管理者、培训者和社区工作者提供了一套可实际操作的方法。译者将分三期系统介绍。  相似文献   

20.
肖兆菁 《中国减灾》2013,(12):37-37
海南省海口市是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城市,受南海海洋气候影响,台风、水涝、干旱等灾害发生频率高,这些自然灾害给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2009年开展“全国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以来,海口市认真贯彻国家和海南省减灾工作规划,紧紧抓住国际旅游岛建设重大机遇,以打造“宜居、宜业、宜学、宜游”最精、最美省会城市和海南首善之城为契机,紧紧围绕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健全社区灾害应急管理机制,逐步提升社区综合减灾能力,构建社区综合防灾减灾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