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正同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工人村街青宜居社区的大多数家庭一样,刘桂华一家的生活是从每天早上7点钟开始的。早上7点,她去往离家500米的昌隆市场购买一天的生活所需;中午12点半,她与老伴吃过午饭,就来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与老年歌舞队的队员们一起排练义务宣传节目;晚上,做完一天的家务,检查好门窗、电器、开关及防爆器装置后,刘桂华与老伴安然进入梦乡,伴随着他们入梦的是社区防灾减灾宣传队员24小时不分昼夜的户外巡逻。这就是刘桂华一家平淡而平安的日常生活,也是青宜居社区数千户家庭的生活缩影。  相似文献   

2.
卜盛兰 《中国减灾》2012,(11):27-27
为普及减灾救灾知识,增强减灾救灾意识,提高社区居民避灾自救能力,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民政局严格按照《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紧紧围绕“减灾从社区做起,让灾难远离居民”的工作思路,立足社区现有的机构,整合辖区资源,积极探索创新,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支持、社区运作。  相似文献   

3.
为普及减灾救灾知识,增强减灾救灾意识,提高社区居民避灾自救能力,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民政局严格按照《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紧紧围绕"减灾从社区做起,让灾难远离居民"的工作思路,立足社区现有的机构,整合辖区资源,积极探索创新,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支持、社区运作、公众参与"的防灾减灾工作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2009年《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中明确提到要加强社区减灾能力建设,开展社区减灾工作,提高社区防灾减灾能力。本文试图在系统论指导下,对社区防灾减灾能力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培育途径。  相似文献   

5.
《中国减灾》2013,(12):22-23
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是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要场所,是防灾减灾的前沿阵地。灾害发生时,社区不仅在第一时间直接面对灾害,更需在第一时间应急处置灾害。社区综合减灾能力的高低,对于整个国家减少人员伤亡,减轻灾害损失,意义都是非常重大和深远的。如何在社区防灾减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保险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青云谱区是位于江西省南昌市的一个老城区,区域面积43.17平方公里,人口约30万人,辖5个街道1个镇,共有63个社区居委会和12个村委会,驻区单位众多。  相似文献   

7.
汪万福  齐芳 《中国减灾》2011,(15):36-37
2009年《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中明确提到要加强社区减灾能力建设,开展社区减灾工作,提高社区防灾减灾能力。本文试图在系统论指导下,对社区防灾减灾能力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培育途径。  相似文献   

8.
<正>社区是城市生活的基本细胞,是人口密集、生活要素集中的区域,是防灾减灾的前沿阵地,在应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减灾委的大力支持下,宁夏基层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得到普遍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相似文献   

9.
浴美施社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临浦镇北面,由五个小区组成,是临浦镇的中心新型社区,辖区有27家企事业单位,属于综合性社区。由于辖区内道路交通复杂、人员密集,存在的安全隐患也相对比较多,社区防灾减灾任务艰巨。  相似文献   

10.
正应对自然灾害是一个复杂而又困难的过程,抢险救灾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才能有效地进行。因此,建议将防灾减灾的宣传工作贯穿于日常的生活与工作当中,建立一个防灾减灾工作的常态机制。强化应急避险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普及,完善面向社区和公众的防灾科普宣教渠道,提高公众避险逃生和自救互救能力,把日常化的应急演练与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全民应急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健全防灾宣教体系。应急管理是对突发公共事件全过程的管理,应急管  相似文献   

11.
《中国减灾》2013,(13):30
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民政局充分发挥民政部门在社区建设方面的职能优势,以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为抓手,积极推进城乡社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建立了"政府领导、民政牵头、社区创建、群众参与、社会支持"的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工作机制,提高社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全市各级累计投入资金500余万元,用于宣传、培训、演练和设施建设等方面。目前,淮安市共有13个社区被授予"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称号,19个社区被授予"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称号。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民政局充分发挥民政部门在社区建设方面的职能优势,以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为抓手,积极推进城乡社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建立了"政府领导、民政牵头、社区创建、群众参与、社会支持"的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工作机制,提高社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全市各级累计投入资金500余万元,用于宣传、培训、演练和设施建设等方面.目前,淮安市共有13个社区被授予"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称号,19个社区被授予"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称号.  相似文献   

13.
灾害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安全,而基层社区无疑构成了综合防灾减灾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4.
陈必有  李云 《中国减灾》2014,(12):64-64
11月中旬,经过理论研究、实地调研和多方征求意见,上海市民政局组织编制的《城镇社区防灾减灾指南》基本定稿,并经市服标委审定通过。本指南为推荐性地方标准,适用于城镇社区防灾减灾工作的组织和实施。正文部分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社区防灾减灾要素等4个部分。此次地方标准的制订,旨在促进社区防灾减灾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永川区以社区为平台,以创建减灾示范社区为载体,以构建社区防灾减灾安全屏障为着力点,加强资源整合,努力探索创新,全力推进社区防灾减灾工作,基本形成了“居民自防自治、社区群防群治、部门联防联治、单位协防协治”的社区防灾减灾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正大龙湖街道柳集社区,是江苏省徐州市城市改造过程中的拆迁社区。为了降低各类灾害风险对社区的威胁,保障居民的安全,街道和社区把综合减灾工作提到重要位置,从组织领导、政策创制、硬件设施、宣传教育等方面全面推进社区减灾工作,在美丽的大龙湖畔营造了一个平安幸福的家园。  相似文献   

17.
周萍 《中国减灾》2012,(5):8-11
鲁豫,这是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名字,这是个被CNN称作“东方奥普拉”的女子。我们通常都忘记她其实姓陈,名鲁豫,名字里包含着父母籍贯的信息。她认为自己是一个很感性很随性的人,不刻意追求什么,很少上网,至今没有博客和微博,似乎刻意和这个世界保持着距离。但她又是中国谈话类节目的标杆人物,她的《鲁豫有约》红遍大江南北。访谈时的她成熟、美丽、  相似文献   

18.
第五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前夕,随着警报声响起,包括部分老人、青少年和残障人士在内的200余名群众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迅速而有序地撤出居民楼,按照预定方案疏散到楼前广场。整个过程仅用时1分20秒,实现了在最短时间内撤离的目标。这是陕西省宝鸡市经二路街道渭工路社区开展防灾减灾应急撤离演练的一个场景。这样的活动由社区及辖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定期组织,每次都有新内容,居民们踊跃参与,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综合防灾减灾形势依然严峻,还有不少环节需要完善和加强。在防灾减灾工作实践中,还存在诸如减灾综合协调机制尚不健全、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仍较淡薄、基层社区的减灾能力薄弱等多方面问题。近年来,基层政府积极指导社区制定灾害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社会减  相似文献   

20.
<正>"社区减灾"是指活跃在社区里的各个主体,如居民、企业、民间组织、基层政府等结成一种合作伙伴关系,在灾害面前具备基本的自救、互救能力。日本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自然灾害尤甚,多年来频频遭遇暴雨、暴风雪、洪水、地震、火山、泥石流、海啸、台风等灾害袭击,在饱受灾难折磨的过程中,日本政府和各地方社区汲取以往应对各种灾害的经验教训,推动地方防灾社区的建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