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人物介绍】柳州市柳南区太阳村镇桐村长洞屯村民刘强,从小身患小儿麻痹症,属于四级残疾。他要赡养92岁的老父亲,抚育两个不到13岁的学龄孩子,照顾患有精神残疾的妻子,以不利索的手脚为全家人遮风挡雨。脱贫前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仅622元,如今年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脱贫感言】不仅仅要脱贫,扩大养殖后我相信一定能够富起来!  相似文献   

2.
正为了照顾幼儿教育前的孩子,是请祖辈帮忙、雇用保姆还是自己辞职在家照顾?无论哪一种,都有着说不尽、道不完的无奈和辛酸。试想,如果有完善的0~3岁儿童照料服务体系,省了初为人之父母的家庭烦恼,该多好。这个美好的想法,也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秀榕在两会上提出的建议。她认为,"完善0~3岁儿童照料服务体系,为早期家庭  相似文献   

3.
这个故事并不惊心动魄,却余韵悠长—— 在甘肃省武威地区民勤县三雷乡中营村,有位43岁的农民高文大,除他自己和一个大女儿是健全人外,妻子智力残疾,两儿一女听力言语残疾。原先,这个家庭一贫如洗。后来,在乡政府、乡残联实施的扶贫解困行动中,他们得到了物资、技术等方面的帮助……这个家庭振  相似文献   

4.
徐娜 《中国减灾》2006,(6):26-27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家庭的宝贝,儿童代表着未来和希望.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孩子总是最受关注的,是被照顾、保护的重点.问题是,意外随时可能,隐患防不胜防.又是一年"六一"儿童节,一则"四成儿童服装不合格"的消息不合时宜地被披露.然而,服装问题不过是诸多儿童安全隐患的冰山一角.不洁食品、问题玩具、交通事故、校园安全,一个个隐患和陷阱随时等待着孩子们掉进去.他们已经逐渐被诸多的安全"杀手"包围了.  相似文献   

5.
第十一条本条规定了国家要采取措施,做好残疾预防工作。我们知道,多数残疾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是可以预防的。即使已经发生的残疾,如能采取补救措施,也能避免进一步加重。做好残疾预防,减少残疾的发生和发展,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减轻国家、社会和家庭的负担,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事实表明,实行残疾预防同不实行预防而在致残以后不得不照顾  相似文献   

6.
她是残障孩子的老师,更是他们的妈妈.2011年李辉调入特校工作,并担任保育员.特校的孩子大多存在智障、自闭、肢体残疾等多种障碍、多重残疾,他们的日常生活全靠老师的关心和照顾. 有一年的冬天特别冷,一天晚上,她正在检查学生的就寝情况,突然发现一个叫邓冰的女生口吐白沫,身体僵硬,不停地抽搐.从没见过这种阵势的李辉,吓得双腿发颤,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7.
“生命如奔腾不息的江水,若不碰触暗礁,又怎么会激起美丽的浪花.”这句话,用于形容残疾人陈钢,尤为恰当. 出生于安徽省南陵县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的陈钢,命运可谓多舛.刚来到这个世界,迎接他的就是人生的痛苦.因患有小脑缺氧症,父母虽带着他四处求医问诊,可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所限,仍落下四肢残疾的病根.但这并没有使他放弃与正常孩子一样求学的愿望,9岁那年他开始迈进学校门槛.尽管身有残疾,而他却有着一种坚强的毅力,在学习和生活上,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品学兼优.  相似文献   

8.
正"上天没有给她健康的身体,也带走了能在身边照顾她给她温暖给她爱的亲人们。""她的乐观坚强让人觉得心里更难受了,孩子真可怜。"了解雨芳故事的人都叹息命运对她的不公平。今年13岁的刘雨芳是锡林浩特市特殊教育学校启智部五年级的学生。因忍受不了家庭的贫困,妈妈自她年幼时就离开了家,父亲、叔叔相继去世,雨芳和妹妹两人一时孤苦无依。后来,年迈的奶奶从克旗来到锡林浩特,和两个孙女住在锡林浩特市南郊的一间破旧的小房子里。奶奶年事已高且肢体残疾,家庭没有经济来源,  相似文献   

9.
《中国残疾人》2008,(5):68-69
石哥:如何让孩子面对我们的残疾这个话题,在残疾朋友当中引起很大的反响。今天我们继续讨论这个问题,大家请了。  相似文献   

10.
对于未成年残疾人来说,"家"有着更多的含义.残疾孩子较健全孩子来说,承受的来自家庭之外的压力和挫折会更多,家庭是他们情感归属的港湾,是获得赋能激发的场所.相关研究表明,家庭环境对于残疾儿童身心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家庭参与被视为社区适应和社会参与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新时代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辅助力量.新颁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妇运》2013,(7):F0003-F0003
河北省衡水市中年妇女王小芬生活并不宽裕,但是从1984年收养第一名残疾弃婴后的三十年间,先后义务抚养了十四名残疾弃婴。不论春夏秋冬,她每天洗衣、做饭、收拾屋子、照顾孩子,从早到晚忙不停歇。王小芬与孩子们重新组成了温暖的大家庭。  相似文献   

12.
孝行天下     
文言 《今日浙江》2014,(8):52-53
正4月14日,第三届"浙江孝贤"颁奖仪式在杭州举行。获奖者中有照顾残疾婆婆的好媳妇,有为父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孩子,有独自撑起家庭重担的少年,有长年义务为老人服务的志愿者。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社会、家庭、邻里传递孝的文化,弘扬良好的社会风尚。与以往不同,本届评选增设了地方和团体的集体奖项目,以表彰在弘扬孝文化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地方和单位。这次评选不仅发动全社会参与,还开展了"新二十四孝"评选等活动,以促进孝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3.
刘颢 《中国残疾人》2017,(11):50-51
案例及问题 平安和开心(化名)是两个同龄的残疾儿童,今年都是8岁,在同一所普通学校上一年级.平安是一名智力残疾人,已经办理残疾证,开心存在精神方面的障碍,目前还没有办理残疾证,家长不想从小就给孩子贴上残疾的标签.两名孩子在康复和融合教育方面都由我的团队直接负责.本文通过这两个案例不同的康复效果,表现不同的家庭观念导致的康复效果之间的差异,及其对孩子下一步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母亲因病去世了,许月华的双亲都离开了人世,她成了孤儿。3个月后,她因捡煤核横穿铁路被压断双腿,成了一个高位截肢的残疾孩子,那一年,她12岁。许月华1岁时丧父,母亲带着她和姐姐改嫁到了邻村,12岁时丧母,仅仅过了3个月,她被高位截肢了,命运在那一年将所有的重担压在这个年仅12岁的孩子身上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系统关注家庭在照顾儿童方面面临的压力与需要。在对上海1543名12岁以下儿童的家长随机抽样调查基础上,本研究发现,上海众多家庭(成员)面临家庭与工作难以平衡、儿童照顾负担沉重的问题;和经济资助政策的完备相比,在社会化照顾和对家庭照顾的支持层面,国家干预的力度和广度都有待提高,现有的各项社会政策与服务都没有积极回应家庭对临时与长期照顾儿童的社会服务的需要。因此,要努力探索发展临时与长期的社会化儿童照顾服务,积极预防儿童忽视与儿童意外伤害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妇运》2010,(6):18-20
提起特殊教育学校,很多人包括智障孩子的家长都会把其定性为照顾残疾孩子饮食起居的“看护所”,对特教老师的评价则局限于其是不是一名合格的“保姆”。然而,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却有这样一所全国在校生数量最多的培智类特教学校——燎原学校。  相似文献   

17.
项大北 《北京观察》2015,(10):34-35
<正>目前的社会通行制度设计缺乏对失独老人的特殊关怀。失去了唯一的子女,也就是失去了唯一的法定赡养人,看病无人照顾,手术无人签字。这对于失独老人来说不仅不公,更是一种伤害。据报道,目前全国的"失独家庭"已过百万,北京市计生委披露,目前北京市共有3900个"失独家庭",而且这一数字还在增长(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长期基本国策,仍在执行中)。这个特殊群体引发的一系列家庭悲剧和社会问题,必须引起政府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8.
强迫儿童行乞应当如何定性□李福利1997年2月一天,赵某在京郊某旅店住宿,结识了河北省来京谋生的张某。张某带着其双眼重度残疾的10岁儿子张江。闲谈中张某流露出被这个残疾孩子拖累的不满。赵某想到其在车站等地常见到残疾人乞讨要钱,很招人同情,能“赚”不少...  相似文献   

19.
在一个普通的军人家里,有一位特殊的家庭成员,一个79岁的残疾老人,姓名不详,年龄也没人确知。这个被尊称为“爷爷”的残疾人与这个家庭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却在50年前被男主人的父母收留。悠悠岁月,荡涤了无穷尘埃,唯有最珍  相似文献   

20.
正一个残疾孩子的出生对于他的家庭无疑是一种深深的遗憾。在广州市青少年宫,志愿者老师们无私的爱让这些似乎从小就被定性的孩子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支点,拥有了充满阳光的少年时代。今天,我们将这段爱的经历如实还原在大家面前,如果全国成百上千家青少年宫都能志愿为残疾孩子献出自己的爱心,必将为他们的人生开创出一番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