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既是对执政党治国理政过程的政治监督,也是民主党派作为主体参与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强化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职能,关系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和监督体系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在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价值、培育必要的政治文化土壤、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提升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实效性,前提在于准确定位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独特优势,关键在于明确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在此过程中的功能定位,构建起完善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2.
全面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前提是准确把握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对中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把握需要将视野放置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具体的历史进程之中。以历史制度主义为视角,将政党作为行动主体,可以发现,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呈现出辩证关系。革命时期政党对于基层社会的改造与整合是现代国家构建的前提,现代化建设资源积累时期社会内嵌于国家之内,改革开放激发了社会能动性的实现,社会的自主性进一步倒逼政党、国家制度的相应变革,形成了政党领导地位刚性与制度弹性的辩证统一,政党无产阶级特性与社会利益多元化的辩证统一,政党内在革命性与国家—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辩证统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政党需要从三个层面创新治理机制,加强组织资源的社会融入机制,构建责任政府压力的分解机制,创新超越民族—国家单位的政党间合作与沟通机制。  相似文献   

3.
<正>从性质上看,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从制度上看,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的根本领导制度;从政治上看,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从优势上看,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可以分为国家治理、党的执政、具体工作三个层面。一、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的层次及其结构(一)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的三个层次1.国家治理层面的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国家治理层面的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主要体现在党的战略定位和政策设计。一是2018年2月党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一起创造的新型政党制度。这种制度萌芽于近代以来中国谋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革命斗争中,随着新中国的建立而确立为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并且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内容越来越丰富。在这个历史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事业合作共事、荣辱与共,逐渐展示出了这种新型政党制度在促进社会和谐、保持政治稳定、凝聚全国人民推进社会进步等方面的独特政治功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仅是这个新型政党制度的历史逻辑所决定的,得到了各民主党派的确认和认可,也是这个新型政党制度成功实施的前提和保证。这种新型的政党关系突破了西方政党政治中一党制、多党制的逻辑框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的学说,充满中国智慧,是中国内生的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治理的突出特色和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变迁就是在党的引领和推动下展开的。这一过程以党政社关系的演变为扭结,历经党建国家、党改造整合社会、党领导社会管理、党领导社会治理四个阶段,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构筑了政治与社会前提,奠定了制度与物质基础,培育了多元治理主体,完善了治理体制机制,开启了社会治理全面现代化的新征程。这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以自身发展带动社会进步的过程,其成功经验:一是以党的思想理论的守正创新推进社会治理理念的现代化;二是以党的组织机制与队伍优化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三是以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推进社会治理的法治化、规范化;四是以党的自我革命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引领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政党制度形成的过程是中国革命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在外力驱动下进行现代化的过程。党建国家是当代国家建设的客观逻辑。这种客观逻辑反映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体现了中国政治逻辑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革命成功之后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地位。现代化的客观逻辑决定了现代化发展中所引发的社会分化必定会产生多元的政治力量,执政党要实现有效领导必须与民主党派进行政治协商和多党合作。中国的政党制度必须在现代化进程中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共产党在缔造新型现代国家和推动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地位,中国形成了政党与国家相互嵌入、政党主导型现代国家建设模式。在该模式中,“政党建设”和“国家治理”的协同推进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动性与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历史必然性之间的相互促进为内在机理;以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执政能力和全面从严治党能力来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统筹规划功能、系统推进功能和激励凝聚功能为互构联结的整体呈现;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同向同行的价值目标。三者共同彰显了中国特色治理框架下的独特互动逻辑。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我国实现中国梦的必经之路。党的全面领导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遵循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向,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核心和龙头。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在多党合作中居于领导地位,是由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决定的,由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性质决定的,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不能把西方多党制的政党关系作为衡量我国政党关系的标准.民主党派组织上的独立性和党际关系上的平等性,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我国政治生活和多党合作中的领导只能是政治领导,只能通过民主协商来实现.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根本利益和奋斗目标的共同性、我国民主党派的主动性和政党制度的优越性,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关系是一种互相依存、互相作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0.
知识窗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杜文黎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既是政治上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也是亲密合作的友党关系。这种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政党关系,根本不同于西方国家那种执政党与反对党、在朝党与在野党互相倾轧、互相斗争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是坚持和发展我国多党合作的关键,必须注意几个方面: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完善我国政党制度就是要把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对国家和社会领导和参与的行为 ,双方相互关系 ,影响国家政权机关的方式、方法等 ,以法律的、制度的形式进行规范 ,保障国家和社会生活有序地运转。  相似文献   

12.
包炜杰 《求索》2023,(4):53-58
中国式现代化何以可能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进一步学术追问,这要求从国家治理层面作出符合中国经验事实与改革逻辑的系统性回答。从主体逻辑来看,党、政府与市场的内在关系成为中国国家建构的组织保障;从制度逻辑来看,通过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转化为治理效能,进而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关系;从价值逻辑来看,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人民城市等一系列国家治理鲜活实践深刻反映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驾驭好资本的价值底蕴。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不仅在理论上打破了西方治理理论窠臼,而且在实践中以治理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3.
政党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实现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联合中国各民主党派在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进程中,以维护国家稳定和发展为大局,以实现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国家为根本目标的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一、中国共产党领导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是共产党的友党、参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既不同于苏联的一党制,也不同于欧美资本丰义国家的两党制或多党制。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类社会组织迅速成长,并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政党制度产生了深刻影响;参政党作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主体之一,作为统战整合体系和国家制度整合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制度性力量,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特色和优势,在协助执政党整合社会的过程中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转型期参政党要理顺与社会组织的关系,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构建参政党与社会组织双向共赢合作机制,共同推动政府从善政走向善治。  相似文献   

16.
略论当代中国政党制度下的政党关系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作斌 《桂海论丛》2005,21(1):32-35
现代世界政党关系文明的主要表征是:以广泛的政党理念认同为基础,以强大的政党力量主导为支撑,以规范的政党体制运作为动力。当代中国政党制度下的政党关系具有政治关系中的领导与被领导、政权关系中的执政与参政、政党关系中的亲密友党关系等特点。必须进一步改善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政治领导,发挥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重要作用,完善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是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无论执政党还是参政党都是社会主义的政党。多党合作制度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8个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接受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度既不是多党制,也不是一党制。一党制缺乏公平和民主;多党制各种社会力量不集中,反对党与执政党互相拆台,社会不稳定。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则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在多党合作制度中,处于领导地位的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需求和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进行执政。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与共产党长期合作共事,共同为建设…  相似文献   

18.
毛志华  郭城 《今日海南》2019,(11):25-27
<正>办好党中的国十的九事届情四,中关全键会在围党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大问题,准确把握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演进方向及规律,将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首要优势,并对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作出全面部署。深刻理解政党治理与  相似文献   

19.
《世纪行》2015,(10)
<正>民主党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也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制度要素和实践主体。民主党派的政党意识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政党意识,不是以掌握国家政权为依归的意识,而是一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框架中,对自身参政党角色以及参政活动目的、规律、作用的把握意识,是一种民主党派对于自身地位、功能、使命的深刻认识,是党派成员对于自身角色的认同感、对于历史使命的责任感以及对于党派  相似文献   

20.
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论得到系统化阐发,习近平关于中国制度"最大优势"的相关论述是最具标志性的创新成果,深入揭示了中国制度治理体系的深层逻辑与功能机理。"最大优势论"指明,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本质特征和最根本原则,其发生逻辑在于中国"政党中心"的复合治理模式,依托民主集中的"党政双轨结构"、政党统筹"两个积极性"的"央地结构"、党建引领的基层治理结构以及"政党在场"的"政治—经济"结构,党的领导权在各级政权机关、基层治理和经济社会等领域得以展开和实现。"最大优势论"指明,党的领导是中国制度的根源性优势,是其他制度优势生成运行的根本保障,其转化机理在于通过使命型政党的全面领导和政治整合,使中国国家治理呈现出政治统治权威性、政党行动性与政府科层性治理相互融合的特点,蕴化出行动性治理与制度性治理、实质正义与程序正义、政党自我革命与制度自我完善有机统一的巨大优势和治理效能。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全面体现和进一步贯彻了制度"最大优势"的思想认识,突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抓住国家治理的关键和根本,在加强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的法治联结、综合运用制度效应与政策效应的总体思路中推进制度优势更好的转化为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