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北京支部生活》2007,(11):51-52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相似文献   

2.
《党课》2009,(8):34-35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中国特色社会主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体现了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姜岩 《新长征》2009,(2):24-25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30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又为今后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是我们党和政府对国情、  相似文献   

5.
《共产党人》2008,(1):19-20
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礼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民生问题的提出,彰显中国共产党立党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的这些重要论述,为加快推进云南社会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对此作了明确部署: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近年来,辽宁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及十七大精神,从解决重点民生问题入手,加快构建和谐辽宁。使老工业基地的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全社会的安全感、安居感和正义感普遍增强。  相似文献   

9.
《理论与当代》2007,(12):56-58
“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提出民生“五有”目标是十七大报告的最大亮点,也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胡锦涛总书记近日在内蒙古考察时进一步对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提出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要使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过程“成为推动改善民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政策重民生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度。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在社会建设方面提出的目标和做出的承诺。  相似文献   

11.
今年以来,乌兰县从保障和改善民生入手,着力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县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了和谐乌兰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2.
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社会建设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保证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相似文献   

13.
领导要论     
《党的建设》2013,(11):4-7
习近平: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 不断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目标 ◎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是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目标的重要任务 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是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目标的重要任务。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各项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努力把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办成一项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德政工程。  相似文献   

14.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什么是民生?就是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啊。十七大说,民生就是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让我们过上更加美好的日子。  相似文献   

15.
社会建设如何建?这个问题一直是广大人民群众所关心、党中央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从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代会的报告都对社会建设有所表述。十八大更是将社会建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报告还分别从教育、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管理的六个方面进行了一一阐述。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加强社会建设的论述是亮点纷呈,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深入领会。  相似文献   

16.
, 《理论导报》2013,(3):59-59
答题思路:第一,这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从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看,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看,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看,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提出的一个伟大理念。和谐社会无疑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它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一种社会文明状态,体现了经济和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等诸多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到: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话语铿锵,响彻云天!  相似文献   

19.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战略部署。改善民生就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把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完善社会福利政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社会福利作为一种再分配手段,对于保障社会公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中国社会福利事业还有一些不和谐因素,本文通过对中国目前社会福利存在问题的反思,提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完善社会福利政策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