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江董琴,1888年生于福建省永定县高头乡贫农家庭。原名栋柳,曾用名江春孚。少时以卖豆腐赚些钱求学,稍大,考进漳州师范学校,毕业后任职于永定县烟酒公卖局。后来因与县长不睦而弃职;又因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事泄,于1910年逃往南洋,在槟榔屿定居,并在槟城  相似文献   

2.
于右任先生是老同盟会成员,国民党元老,他曾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可以说与中山陵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晚年居住台湾的他,对祖国大陆,对故乡,对亲人,无时不在挂念中,对中山陵也从未忘怀。于右任早年投身民主革命,1906年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从事民主革命活动。1924年底,他随孙中山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创始人 ,中国国民党左派领导人之一 ,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者 ,可敬的爱国主义者 ,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邓演达为了自己的革命信仰 ,坚贞不屈 ,于1 93 1年 1 1月 2 9日 ,被国民党反动派蒋介石杀害。今年是他殉难七十周年。邓演达是一位忠勇奋发 ,艰苦卓绝的民主革命家。他早年受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影响 ,参加了同盟会。在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 ,于 1 92 0年参加了孙中山先生建立的国民党武装力量援闽粤军第一师 ,成为孙中山先生的积极追随者。他英勇善战 ,受到孙中山先生的器重。在 1 92 4年至 1 92 6年第一次国共合作…  相似文献   

4.
宇园忆先祖     
我的爷爷程拱宸是福州辛亥革命领导者之一,宇园是他和弟弟程慕贤建造并定居的房子,位于仓山桃花山东侧的山下。当年爷爷和仓山的同盟会其他战友共同领导福州的辛亥革命并取得了胜利,而宇园和它周围的几百座同时代的房子形成了今近现代西式建筑群,体现了那个时代的一个文化也见证了那段革命的历史。作为出生在宇园的后人,忆念起已故的先辈,感慨之情油然而生,忍不住想提笔留下些许回忆,留下一点点故事。爷爷早在1904年即参加了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的秘密工作,1911年武昌起义的前夕,他接受黄兴密令,从上海带回福州同盟会速谋独立的信函,并成功策…  相似文献   

5.
黎惠东 《黄埔》2009,(4):44-46
中国第一家革命博物馆是1926年由黄埔军校创办的“革命博览室”,它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后,黄埔军校于1926年11月开始筹建,目的在于纪念黄埔军校总理孙中山先生,主要展示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事迹。它位于广州黄埔岛黄埔军校校本部西侧的一座现在被群众习惯称之为“中山故居”,黄埔军校时期被学校师生称之为“孙总理纪念室”的两层小洋楼内。  相似文献   

6.
石东 《协商论坛》2011,(9):50-51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织中国同盟会。留日河南籍学生踊跃参加,次年建立同盟会河南支部,创办《河南》等杂志.宣传鼓吹民族民主革命。与此同时刘纯仁等在省内也建立革命团体。1906年,东京同盟会河南支部派人回开封秘密组建河南同盟会分部,  相似文献   

7.
何洛 《协商论坛》2011,(10):17-17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孙中山先生领导成立的同盟会,因迎合历史潮流,队伍不断壮大。辛亥前夕,革命的气氛已非常浓烈。洛阳也与全国其他城市一样,孕育着革命的火种,时刻等待时机的到来。光绪末年,同盟会员、偃师县人杨源懋,新蔡县人刘粹轩来到洛阳建立了河南府中学堂(即后建的省立第八中学——洛阳中学),以办教育为掩护,策划革命,成为洛阳地区第一个秘密的革命活动据点。同时,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的台湾情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水宝 《两岸关系》2006,(12):25-25
今年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回顾孙中山先生40年的革命生涯,他一直都在为祖国的统一而奔波,台湾始终萦系在他的心中。1894年,孙中山先生上书李鸿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被拒后,于11月24日到檀香山创建了革命团体兴中会。甲午战争失败后,腐败的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相似文献   

9.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是20世纪初中国革命走向高潮的起点。同盟会是怎样建立起来的?长期以来存在一种很有影响的观点,即认为“同盟会是以孙中山为中心所组织的革命团体”。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主要是忽略了黄兴的关键作用。同盟会成立前,黄兴的组党活动及其巨大成就,为同盟会的建立奠定了深厚的组织基础。同盟会组建过程中,黄兴主动积极协作,才使同盟会在孙中山到达日本后仅一个月就顺利建成。同盟会成立后,内部风潮迭起,还是黄兴作了中流砥柱,竭力维护孙中山的领导地位,维护内部团结,才得以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漱耳 《春秋》2020,(2):27-31
当同盟会在日本成立之际,他初识孙中山,成为同盟会会员;在武昌城内一声枪响之时,他发动安图起义,首倡共和;在革命遭受挫折紧要关头,他追随孙中山,投入"二次革命"。然而,由于政治理念相同,他与陈炯明渐渐走到了一起……刘大同(1865-1952),原名建封,后改名大同,号芝叟、芝里老人、百花洲客等,山东安丘人,清末秀才,系清朝宰相刘墉之后。早年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开展革命活动。曾高举反清义旗,在吉林省安图县建立"大同共和国"。在中华民国成立前两个月创建新生的共和政体,可谓先声夺人,意义重大。晚年客居济南百花洲,1952年在济南病逝。  相似文献   

11.
税西恒事略     
税西恒事略钟品伦税西恒(1889──1980),又名绍圣,四川泸县白云乡人。1909年经李石曾介绍加入同盟会,积极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活动。1912年考取公费留学,入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机械系学习。后以优异成绩毕业,获德国国家工程师称号,任西门子电力...  相似文献   

12.
武昌首义的胜利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艰苦卓绝英勇斗争的结果,孙中山创建的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与武昌首义有着密切的关系。同盟会在南方发动的几次武装起义均遭失败,在革命党人处于失望、怀疑与彷徨的时候,同盟会却“收功实于武昌”。武昌首义的胜利证明了孙中山和同盟会三民主义纲领和武装反清的革命方针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意义,孙中山创立同盟会的伟大历史功绩永远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3.
“华侨为革命之母”这是孙中山先生对华侨的高度赞扬。他在《同盟演义序》中写道:“同盟会之成,多赖海外华侨之力,军饷胥出焉。及满清既覆,人人皆以为有不世之功,而华侨类不自伐,惟吾深知同盟会中非有华侨一部分者,清室无由而覆,民国无由而建也。”华侨之所以能成为孙中山革命的生力军,或捐资、或投身,不能不从他们的生活境遇说起。由于清廷腐败,不断割地赔款,及侵略者的掠夺,使民生涂炭,大批百姓,远走他乡,异域谋生,孤悬海外。到辛亥革命时,侨胞遍布世界各地,总数约700多万人,其中闽粤两省为最,约占总数90%以上。在华侨心中,自己永远是中华…  相似文献   

14.
许多台湾人都误认为孙中山是国民党带到台湾的,其实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就同台湾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只身三次到台湾,在那里留下了革命的踪影,现在的“逸仙公园”即“孙中山台湾史迹纪念馆”,就是由孙中山先生第二次赴台时居住过的“梅屋敷”旅馆改建而成的。孙中山先生对台湾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  相似文献   

15.
邢增杰 《新东方》2005,(3):26-30
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取得了胜利,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被称赞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但对于他退出临时总统后到首次国共合作前这一时期活动的评价,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拟就对他这一时期因持"十年不预政治"的主张,对中国革命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及其根源作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马勇 《同舟共进》2011,(9):56-57
2011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说到辛亥革命当然少不了孙中山。而要说孙中山,又不能不说中国革命的起源,说到孙中山革命思想的起源。晚清的中国革命,在孙中山的概念中,就是民族革命,就是推翻满洲人建立的王朝。而在孙中山那个时代,说句实在话,民族主义的思想已非常薄弱。经过两百多年的民族融合,特别是经过西方殖民者的刺激,"新异族"早已取代"老异族",中国读书人已没有传统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心理紧张,  相似文献   

17.
《春秋》1997,(1)
柳亚子先生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共产党忠实的朋友。柳亚子在逝世8年后的“文化大革命”中,竟发生了一起他本人想象不到的疯狂的迫害事件。1963年春,周恩来总理指示中国革命博物馆为1966年冬扩大纪念孙中山诞辰100周年,大力收集孙中山和同盟会元老廖仲恺、朱执信、何香凝、柳亚子等人的文物。他又派文化部副部长齐燕铭到柳家,动员家属捐赠遗物。不久,中国革命博物馆接受了柳氏家属捐献的柳亚子遗留的文献资料、诗文手稿及其他文物6000余件,博物馆将此作为革命文物加以珍藏,这是中国人民给予柳亚子的崇高荣誉。1966年“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康生  相似文献   

18.
《世纪行》2011,(6):40-40
苏兆征,1885年出生于广东香山(出生地今属珠海市)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03年起在香港外轮上做杂役,并因此接触经常乘船奔走革命的孙中山。在孙中山帮助鼓励下,苏兆征于1908年加入了同盟会。  相似文献   

19.
《公民导刊》2008,(5):44-45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殚精竭虑的一生。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的开拓进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孙中山先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强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 《天下为公——孙中山传》一书以近20万字和200多幅历史珍贵照片。记录了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从1866年出生到1925年病逝于北京的完整生平。其中着重记述了孙中山先生自1895年第一次武装起义到1925年北上近三十年的革命生涯。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与广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常周 《桂海论丛》2001,17(6):84-87
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为实现他“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建立民国 ,平均地权”的纲领和毕生致力的三民主义 ,曾多次亲临广西 ,领导镇南关起义 ,为1911年辛亥革命的胜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争取和讨伐桂系军阀陆荣廷 ,提出广西善后工作的方针 ;建立桂林大本营 ,督师北伐 ,在广西各界群众和军队中宣传三民主义 ,会见共产国际代表马林 ,并和马林一起探讨改组国民党 ,与社会各阶层及农民劳工联系 ,建立军官学校 ,促进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等问题 ,从而促使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思想的形成 ;规划广西交通建设的蓝图 ,还亲自参加了桂林到全州的军用公路动工典礼。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革命精神和人格魅力 ,给老一辈的广西人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广西人民对孙中山先生无限崇敬和怀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