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盗窃犯罪是危害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之一。据统计,在潍坊市历年来的全部刑事案件中,盗窃案件都要占百分之五十以上。由于这类案件在全部刑事案件中所占的比重大,它的升降直接决定着整个刑事案件的发案趋势,因而加强此类案件的侦察,及时有效地打击这一犯罪活动,已成为降低发案率,推动社会治安进一步稳定好转的关键。笔者试图通过对潍坊市近几年来这类犯罪的调查分析,预测一下它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当前盗窃犯罪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工具的迅猛发展,机动车自然成为犯罪分子袭击的目标,加上人们防范意识薄弱,此类案件侦破困难,打击不力,致使机动车被盗案件不断增多,广大群众深恶痛绝,反映强烈。今年元至五月份,郑州市管城区共发生各类盗窃案件345起,其中机动车被盗100起,占全部盗窃案件的28.9%,其中被盗汽车34辆,摩托车58辆,共损失折价216万元。因此,研究此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和利益不受损失或少受损失,很有必要。一、机动车被盗案件的发生规律1、发案时间今年元至五月发生机动车被盗案件共100起,其中白天发…  相似文献   

3.
入市盗窃案件是盗窃案件中发案最多的一类案件,约占全部盗窃案件的60%以上,它不仅在数量上逐年递增,而且在案件性质上也愈发严重,由入室盗窃转化为暴力抢劫和抢劫杀人的案件也大为增加。这类案件具有发案量大,危害面广的特点,已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因此,认真重视并切实加强对入室盗窃犯罪的防范,防止和减少这类案件的发生,对有力遏制整个刑事案件的高发势头和有效保障公民财产安全,具有十  相似文献   

4.
目前盗窃犯罪呈现团伙犯罪、流窜犯罪增多,盗窃国有财产、盗窃金融机构案件增多的特点,为扼制盗窃犯罪居高不下的态势,应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打击力度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盗窃家禽家畜是侵犯财产安全犯罪行为,是以家禽家畜为侵害对象的盗窃行为。这类犯罪行为直接侵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 一、盗窃家禽家畜犯罪活动的特点 1993以来,我县共发生盗窃家禽家畜案件92起,占盗窃案件总数的31.5%,占整个刑事案件的18.9%。从调查情况分析,盗窃家禽家畜犯罪有如下特点: 1.从案件发生的区域上看,主要集中在农村和城镇郊区。 2.从案件发生的时间上看.大部分是在夜间发生的。92起案件中,有82起发生在夜间的10点到次日凌晨4点这段时间。犯罪分子选择夜深人静时作案,易于隐蔽,便于转移赃物。从发案季节上看,四季均有,主要集中在秋冬两季。  相似文献   

6.
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自2001年1月至2003年10月,抢劫、抢夺("两抢")、盗窃犯罪案件居高不下,盗窃犯罪呈现出盗窃车辆案件多,盗窃公共财物多,共同盗窃犯罪多,盗窃目标明确的犯罪多等特点."两抢"犯罪呈现出犯罪手段形式多样,危害性大,车匪路霸案件突出,罪犯流动作案多,犯罪主体以青少年为主,团伙犯罪较为普遍等特点.其原因主要受社会上拜金主义、片面追求物欲风气,社会主体贫富差距拉大,有关部门管理混乱,控制弱化,司法机关打击不力,某些人素质不高、法律意识不强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北京机动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专门针对机动车内物品以及车辆部件、燃油而实施的盗窃犯罪(涉车侵财犯罪)呈现高发趋势,成为影响首都治安稳定的高发侵财类案件之一,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打击涉车侵财犯罪应坚持警情导侦,强化警情研判,不断创新打防机制深化合成作战,明确重点区域开展专案攻坚,坚持群防群治加强社会治理,着力提升涉车侵财犯罪打防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8.
一、刑事犯罪的特点(一)从案件结构类型分析,盗窃、抢劫、诈骗等侵财型案件比较突出。1995年以来以上三类案件均占全部案件的80%以上。盗窃案件主要集中在城区和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乡镇。入室盗窃所占比例最大,约占盗窃案件总数的50%,高发部位是城区、城...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逐步深入,社会朝着更加文明方向发展的同时,犯罪现象已成为影响人民生活,影响党和政府声誉的突出的社会问题。而在全部犯罪活动中,又以盗窃犯罪活动最为突出。1993年我区全年共接报刑事案件913起,立案805起。其中接报入室盗窃案件339起,立案281起,分别占全年接报、立案总数的37.1%和34.9%。在立案的281起入室盗窃案件中,一般案件173起,占全年入室盗窃立案的61.5%;重大案件104起,占全年入室盗窃立案的37%;特大案件4起,占全年入室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关于盗窃案件立案标准的讨论时起时伏,其中虽不乏真知卓见,但有的观点却令人担忧。从司法实践部门到法学理论界,都有一些人列举种种理由,主张提高盗窃案件的立案标准。这种不合国情的观点,不仅造成了执法思想上的混乱,而且在有的地方已经对打击盗窃犯罪的实践产生了有害影响。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就盗窃案件的立案标准(以下简称立案标准)发表一孔之见,以就教于司法界和法学界  相似文献   

11.
自行车是当今人民群众生活中主要交通工具之一,近年来由于对自行车管理,防范和对其犯罪打击等方面措施没有跟上,被盗案件日益增多。据不完全统计,1986年仅四平市区被盗挂失自行车1600台,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2.
在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三打击一整治"专项斗争行动的背景下,作为传统的盗抢骗犯罪重新引起公安机关的高度重视,也成为公安机关着力打击的犯罪类型之一。而串并案件作为打击盗抢骗犯罪的有力手段之一,在新的时期面临许多挑战,所以有必要重新梳理串并在侦破盗抢骗案件中的作用,丰富串并方法,为打击盗窃犯罪提供手段支撑。  相似文献   

13.
街面犯罪是一种对人民群众人身及财产安全影响较大的多发性犯罪,也是一个城市社会治安状况的风向标、晴雨表。侵财犯罪是最主要的街面犯罪形式。从宁波市北仑区的情况来看,街面侵财犯罪发案率较高,街面盗窃"三车"案件多发,公共场所侵财犯罪较为集中。预防控制街面侵财犯罪,需要不断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并通过机构改革和勤务机制改革切实推进警力下沉,实现"警力跟着警情走",提高街面见警率和对街面侵财犯罪的震慑力;同时要实现公共安全防范设施与城市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推进。  相似文献   

14.
试论当前盗窃机动车犯罪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北京市的盗窃机动车案件日益增多,被盗机动车数量总体居高不下,盗窃机动车犯罪比较严重.此类犯罪的特点主要是:犯罪主体团伙化;犯罪活动职业化;犯罪手段智能化;犯罪时间具有选择性;犯罪地点具有相对集中性;销赃专业化;犯罪主体具有较强的反侦查意识;作案过程快速化.对此,我们应深入研究并采取相应的侦查措施和对策,有效开展盗窃机动车犯罪的打击和防范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盗窃牲畜案件是影响农村治安的重要因素之一,此类犯罪多发于夜间、城市周边的县、市,具有跨地区流窜、连续、团伙作案,手段日趋暴力化等特点。当前,此类犯罪之所以猖獗,究其原因在于,养殖户的自身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不强,农村治安防范力量薄弱,群防群治的防范机制尚未健全和落到实处,基层警力严重不足,对盗窃势力和盗窃分子打击不力等。对此,应从加固圈养牲畜的圈舍设施,铺设便床或在圈舍墙上安装易于观察的便视窗、照明装置,动员养殖户安装报警器,对牲畜实行“身份证”管理,健全治安联防力量,加大侦查破案的打击力度等方面入手,遏制此类犯罪的高发态势。  相似文献   

16.
以盗窃、扒窃、诈骗为主要犯罪形式的多发性侵财案件是社会危害最为普遍、人民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突出犯罪类型之一。新形势下的多发性侵财案件在应用合成作战打击方面优势明显。但目前还存在机制不健全、战果难扩大、资源配置不匹配、刑侦基础不扎实等不足。多发性侵财案件的合成作战工作机制,应从精确指挥、分工明确、全面保障、奖惩有别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7.
“多次盗窃“若干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定盗窃罪有两种标准 ,一是数额标准 ,二是次数标准。我国刑法已明确将“多次盗窃”列为盗窃犯罪的一种形式 ,但《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多次盗窃”的界定欠合理 ,实践中难以据此强化对盗窃公私财物行为的打击。  相似文献   

18.
近期我国文物犯罪的动向和文物安全工作中的问题主要是:盗掘案件重点地区问题依旧严重;盗窃(抢)案件数量最多,石刻文物失盗案件泛滥;部分文物收藏单位的内部管理存在问题。建议加强文物安全的防范、石刻文物盗窃案件的打击和馆藏文物的管理,加大对寺庙文物和个人收藏文物的保护力度,建立和完善文物案件报送、统计、发布制度。  相似文献   

19.
跨区域流窜盗窃案件高危研判是一种新的具有实践价值的研判方法.该方法针对当前流窜盗窃案件的地域性特点,突破传统惯性思维和并案式研判方法,提出把作案人地籍分布作为分析核心的新技术.该研判方法具有理念先进、操作简单、开放实用等特点.在侦查工作中,跨区域流窜盗窃案件高危研判成为公安机关之间信息协作的支撑条件,是打击遏制此类犯罪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居民区入室盗窃案件发案较为突出,严重侵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和利益,给居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工作秩序带来影响,已成为当前影响社会治安秩序的一大隐患。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打击这类犯罪,本文试从武昌区2001年以来发生的居民区入室盗窃案件情况出发,对当前入室盗窃犯罪活动的主要特点、此类案件是否可防以及如何开展针对性的防范工作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