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在延安杨家岭,听讲解员讲了这样一段往事.抗战时期,从国外归来的科学家陈嘉庚先生,分别到重庆和延安考察.他先到了重庆,蒋介石非常热情地招待了他,并花800块大洋,在重庆最好的酒店为他摆了一桌接风宴.接着,陈嘉庚又到了延安,毛泽东也非常热情地招待了他,并请他吃了自己亲手种的菜.只是这一顿饭,只花了两毛钱.事后,陈嘉庚深有感慨地说:"蒋介石招待我花了800大洋,而毛泽东招待我只用了两毛钱.得天下者,共产党也!"  相似文献   

2.
在延安杨家岭,听讲解员讲述这样一段往事。 抗战时期,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回国慰劳抗战军民,分别来到重庆和延安。他先到了重庆。蒋介石非常热情地招待了他,并花800块银元在重庆最好的酒店为他摆了一桌“接风宴”。之后,陈嘉庚又到了延安,毛泽东也非常热情地招待了他,并请他吃了自己亲手种的菜。这一顿饭,只花了1.5元钱。  相似文献   

3.
吃喝知盛衰     
江泽民总书记在中纪委八次全会的讲话中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奢’是在败国败家。”吃喝玩乐是奢的一种表现,所以中共中央、国务院规定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挥霍浪费。吃喝知盛衰。1940年,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回国慰问抗日将士。在重庆,蒋介石花800元大洋请他吃了一顿山珍海味。在延安,毛泽东主席也请他吃了一顿饭,除了一只炖鸡外,其余都是战士们自己种的菜。毛主席指着鸡说,这是房东老大娘听说有贵客,特意把生蛋的母鸡拿来招待你的。陈嘉庚听了,当时就哭了,他深有感触地说了一句话:“共产党必胜,国民党必败。”  相似文献   

4.
正1940年5月31日,新加坡华侨陈嘉庚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访问重庆后,抵达延安。陈嘉庚在延安先后考察了工厂、机关、学校和市场,广泛接触老百姓,延安廉洁简朴的作风与重庆当局奢靡之风形成强烈反差(1)。返回新加坡后,陈嘉庚将在重庆和延安的所见所闻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5.
“我曾亲眼见到总司令朱德自己装了饭杂在勤务兵中,狼吞虎咽吃了个饱。”1940年,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在延安的见闻,改变了他的看法。在重庆,蒋介石请他吃了一顿800大洋的盛宴。在延安,毛泽东则用亲手栽种的蔬菜和邻居送来的一只母鸡宴请他。  相似文献   

6.
黄禹康 《世纪桥》2012,(10):45-49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为了慰劳祖国抗战军民,南洋华侨首领陈嘉庚亲自组织并率领南洋各属华侨筹赈会回国慰劳团(简称“南侨慰劳团”),对重庆和延安等地进行了实地慰劳考察。通过对战时国共两党的近距离观察,陈嘉庚对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官员大失所望,对毛泽东的中共及延安军民则大加赞赏,并作了“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的演讲,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军民和华侨的抗日斗志。  相似文献   

7.
陆石 《红岩春秋》2009,(1):22-24
秧歌队“改戏风波” 1944年春,周副主席(在延安时,大家对他的称呼)邀请重庆各家报社的记者来延安参观访问,并组成了一个新闻记者代表团。周副主席要举行一次秧歌剧汇演来招待他们。他对这次汇演非常重视,事先开了一个动员会,有鲁迅文学院、边区群众剧团、八路军留守兵团、中央党校、延安保安处、延安直属分区、  相似文献   

8.
"我曾亲眼见到总司令朱德自己装了饭杂在勤务兵中,狼吞虎咽吃了个饱。"1940年,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在延安的见闻,改变了他的看法。在重庆,蒋介石请他吃了一顿800大洋的盛宴。在延安,毛泽东则用亲手栽种的蔬菜和邻居送来的一只母鸡宴请他。他当时就感慨":得天下者,共产党也,中国的希望,在延安。"1979年,邓小平的一段话,仿佛是对陈嘉庚感慨的"解密":"我们大家都是从苦里过来的,经历过不少困难的时期……为什么过去很困难的局面我们都能渡过?根本的问题是我们的干部、党员同人民群众一块苦。"  相似文献   

9.
1940年5月31日至6月8日,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访问了延安。短短九天的延安之行,他得出结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并为共产党人培育和开创的官兵一致、军民一家、甘苦与共、同仇敌忾的一代新风所深深感动。说到官兵一致,可从陈嘉庚看朱总司令打篮球谈起。  相似文献   

10.
抗战期间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率领南侨慰劳团回国劳军、考察。他满怀希望地在重庆考察了一个多月,结果却使他大失所望:“绝无一项稍感满意,与抗战艰难时际不甚适合耳”。从此,他在政治上与中国国民党大大拉开了距离。而后他又带着“延安方面未知如何”的心情,前往延安认真考察了8天,所见所闻,让他大开眼界:“如拨云雾见青天,喜慰莫可言喻。”印象极为深刻,至为向往。从此他开始和中国共产党交上了朋友。  相似文献   

11.
这里的“天”不是自然界,而是特指人民群众和前进着的历史。陈嘉庚,一个对祖国怀着炽烈的爱,毕生致力于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事业的华侨领袖,1940年回国慰劳考察。他到了重庆和几乎全部国统区,也到了延安;他得到了强烈的感受和鲜明的对比。无党无派的华侨老人,从此作出了坚定的政治选择。  相似文献   

12.
周恩来记得“延安名角”1940年8月底,周恩来去苏联治疗臂伤后经延安返回重庆,在红岩八路军办事处工作的同志们都非常高兴,因为他回到红岩使整个气氛都改变了,大家在生活上好像也活跃起来,所有同志对他都非常尊敬爱戴。恩来同志本人对大家都很亲切,没有一点首长架子。那时,我对他不熟悉,在延安的时候听过他作报告,我们从延安新来的这批年青人在离开延安前,他和其他首长一起接见过我们,他还和我开过一句玩笑,说我是个“小广东”。有一天,我抄完急电,小鹏不在,我拿着一叠电报到恩来同志处,他很快专心地读完,抬头看见是我,有点惊愕地说:“你不是…  相似文献   

13.
袁浩 《党课》2006,(6):57-57
前不久,笔者到某村考察,村党支部书记在热情招待之后,面露难色地告诉笔者:由于当地特色种植比较出名,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总是隔三差五地前来参观、考察,每来一支参观队伍,他就得抽出一定时间来陪同,占用了大量工作时间,为此他感到非常苦恼。与这位村党支部书记情况相反的是,在一些偏远、贫困山区的老百姓,一年到头却很少能看到上级干部来村里考察、指导。  相似文献   

14.
抗战期间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率领南侨慰劳团回国劳军、考察.他满怀希望地在重庆考察了一个多月,结果却使他大失所望:"绝无一项稍感满意,与抗战艰难时际不甚适合耳".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见面,毛泽东对萧军表示了格外的礼遇。萧军第一次到延安是以旅行者的身份。1938年早春,他从临汾随“民族革命大学”西行撤退。后来他脱离学校渡过黄河,3月21日来到延安,住陕甘宁边区招待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08,(9):17-18
1940年,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回国考察延安,一踏上延安的土地就立即感到民主气息如春风拂面。他深深为共产党人所开辟的一代民主新风所打动,并预言“假如更多的人像他们那样刻苦耐劳、埋头苦干,我们中国一定可以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相似文献   

17.
赵赓 《党史文汇》2012,(6):49-52
(一) 1940年初,陈嘉庚以南侨总会主席的身份,发起组织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慰劳视察团成员先行出发回国,陈嘉庚本人及随行四人则于同年3月25日乘飞机到达重庆. 因为陈嘉庚对华侨界有巨大号召力,领导华侨筹赈作出过很大成绩,所以蒋介石政府动员了党、政、军200多个单位几千人在政府大员和蒋介石私人代表的带领下到机场欢迎陈嘉庚. 蒋介石为了博取陈嘉庚的欢心,在重庆一地即准备用8万元经费进行接待,包括举行一系列大小宴会.  相似文献   

18.
牛瑞芳 《红岩春秋》2014,(10):45-46
正2002年3月,得知我国杰出的外交家王炳南之子王黎明先生有意到重庆,访问抗战时期随父母在重庆的居住地"良庄"以及母亲曾经工作过的"保卫中国同盟旧址"(重庆宋庆龄旧居)。我们与他取得了联系,热情地邀请他到重庆。10月15日,67岁的王黎明来到重庆,并将珍藏几十年的宝贵文物——抗战时期由国民政府颁发给母亲王安娜的"国民政府防空洞出入证"捐赠给了重庆宋庆龄旧居陈  相似文献   

19.
删繁就简     
焦锐 《新湘评论》2013,(4):64-64
简者,艰苦奋斗之刃也,可砍去积弊陋习,斩断繁文缛节,遏制奢侈腐败,从而赢得民心,赢得信任。艰苦奋斗是我党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目光敏锐者可以透过它预测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1941年6月,爱国华侨陈嘉庚率团回国慰劳抗日将士,在重庆蒋介石花800银元隆重宴请他,  相似文献   

20.
正陈铨其人及其作品近日,笔者读了《党史博览》2016年第11期《国民党与〈野百合花〉事件》一文。该文记述了1942年延安内部因王实味一组题为《野百合花》的杂文引发的事件。其中,国民党居心叵测借机炒作从而推波助澜,使这一事件不可避免地恶化,形成延安整风运动中出现"审干"升级进而"扩大化"的一个重要外部因素。无独有偶,当年稍后在重庆等地上演的一出话剧《野玫瑰》,也由于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