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汪金友 《公民导刊》2007,(10):55-55
《刘墉传》中有个故事,有一天,乾隆皇帝跟刘墉说:“朕今年45岁,属马的。你呢?”刘墉垂手说:“臣也45岁,属驴的。”乾隆感到惊奇,又问:“朕属马,爱卿怎么属驴?”刘墉说:“万岁属马,臣怎能同属?只好属驴了。”  相似文献   

2.
庄恩岳 《今日浙江》2013,(12):61-61
有一头驴,非常喜欢听蝉唱歌。于是,它对蝉说:"蝉小姐,我很爱听你唱歌。我也想唱,但是我的声音太难听了,不知道你吃什么东西,才使自己有如此美妙的歌喉,能告诉我吗?"蝉听了驴的赞美后很高  相似文献   

3.
李自强 《今日浙江》2014,(19):62-62
正《隋书·经籍志》所辑《汉武故事》记载:有一回,汉武帝乘车在宫中巡游,驾临管理车辇的郎署衙门时,碰见一位职位卑微的老郎官。只见他尨眉皓发,汉武帝忍不住问他:"叟何时为郎,何其老也?"老翁回答说:"臣姓颜名驷,江都人氏。以文帝时为郎。"武帝又问:"何其老而不遇也?"颜驷答道:"文帝好文,而臣好武;景帝好老,而臣方少;陛下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武帝感其言,擢拜颜驷为会稽都尉(郡军事长官)。  相似文献   

4.
徐富海 《中国减灾》2013,(2X):50-51
<正>大约3000年前,周幽王继位初,岐山守臣报告说:"泾、河、洛三座大山,同日发生地震。"听到这个消息,周幽王有些不高兴,他说:"山崩地震,此乃常事,何必告朕。"周幽王认为,山崩地震,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是常有的小事,这些经常发生的小事,告诉我干什么呢?还值得我亲自去处理吗?初看,周幽王似乎真有些朴素的"唯物主义精神",他不相信上天降灾警示的迷信,也不担忧什么怪力乱神的神话,而是把地震看成经常发生的现象,似乎具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胆魄,举重若轻。而实际上,他是无视灾难的影响,把自然灾害当小事,把救灾责任推一边,只顾自己享乐了,哪顾得上天下  相似文献   

5.
桂智 《两岸关系》2001,(1):26-27
提到台湾“畅销作家”,你会联想起谁的名字?是刘墉、痞子蔡、吴淡如,张曼娟,还是李敖,琼瑶?刘墉,吴淡如说,“叫我第一名!”作家身价知多少?千万、百万,还是上亿?虽然以外人的眼光来看,百万版税似乎相当优厚,可近5年来的台湾文坛天后吴淡如却指出:如果只是想赚钱,就投入别的行业吧!  相似文献   

6.
你是谁的人?     
笔者的一位老乡,今年大学毕业分到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不到一月就跑来向我诉苦,说单位不时有人神秘兮兮地问他:"你是谁的人?"并请教我,他该怎么办?我说,你只管埋头工作,告诉池们谁的人也不是,你是你自己的人.老乡苦笑着说:"不行啊,我们单位书记和主任矛盾很大……"我也感到无可奈阿,总不能教唆他"良臣择主而事"或"卖身投靠"吧!  相似文献   

7.
驴鸣的故事     
张鸣 《乡音》2015,(3):48
汉语对于动物的发声,有不同的说法,马谓之嘶,驴谓之鸣,牛谓之吼。其实,三者之中,驴鸣的动静最大,也最有特色。马嘶和牛吼都可以制止,给上几鞭子就得。但驴要是叫起来,根本刹不住车。就像牤牛打架一样,若想让它们停,非架火烧才行。所以,影视剧里,如果要嘲弄人夸夸其谈,多半会牵一头或者几头驴来,让它们跟镜头中某人一起叫个不停,特有喜剧效果。柳宗元寓言,写吓了老虎一跳的家畜,没说牛,也没说马,单挑了可爱的驴子。  相似文献   

8.
李文奇 《春秋》2013,(2):57
刘墉(1720一1805),字崇如,号石庵,高密市柴沟镇注沟社区逄戈庄(历史上曾属诸城)人,清代大学士、大书法家。刘墉幼时在老家读书,后随父刘统勋迁居京城驴市胡同(今礼士胡同)。乾隆六年(1741年)乡试中举。乾隆十六年(1751年)会试,以第六十四名中进士;殿试  相似文献   

9.
杨海亮 《传承》2008,(7):11-11
刘绍安与张志久是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战友。上甘岭战役前的一个晚上,张志久翻来覆去迟迟不能入睡。刘绍安被惊醒了,便有些好奇地问:"兄弟,在想什么呢?"张志久说:"这上战场倒没什么,死了也就死了,可我放心不下家里人啊!"原来这样,刘绍安便劝慰道:"俺山东老家也有老母啊,说实话,谁不挂牵呢?"顿时,两个汉子都沉默了。  相似文献   

10.
开心岛     
后悔救人 儿子问妈妈:"妈妈,你和爸爸是怎么认识的?" "有一回,我掉在水里差点淹死了,幸而有一位年轻的男子急忙跳入水中救了我?过了两个月,我们就结婚了?幸而你爸爸会游泳?" "可为什么爸爸总是对我说,千万不要去学习游泳呢!" 认错人 一天,汤姆坐在一列飞驰的火车上,车厢内只有他一个人? 当列车在某车站靠站时,车门打开,上来一个大汉,用刀子抵住汤姆的颈部威吓道:"要钱还是要命?"汤姆吓得哆哆嗦嗦地回答:"我身上一分钱也没有?"大汉恶狠狠地问:"那你为什么发抖?"汤姆哭丧着脸说:"我还以为你是检票员?" 没穿鞋 杰克看到乔治穿了一双 鳄鱼皮鞋,…  相似文献   

11.
王立常 《创造》2003,(11):59-59
笔者的一位老乡,今年大学毕业分到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不到一月就跑来向我诉苦,说单位不时有人神秘兮兮地问他:"你是谁的人?"并请教我,他该怎么办?我说,你只管埋头工作,告诉他们谁的人也不是,你是你自己的人。老乡苦笑着说:"不行啊,我们单位书记和主任矛盾很大……"我也感到无可奈何,总不能教唆他"良臣择主而事"或"卖身投靠"吧!像我这位老乡一样"遭遇"的人,在我的所见所闻中绝非一例,不过是形式与程度稍有差异而已。譬如,某甲近有高升,其顶头上司便悄悄告诉甲:"你的提拔,我是出了大力的!"某乙被批准入了党,其党小组长便迫不及待地对乙说:"你的…  相似文献   

12.
今日歌     
在父母跟前,说到没话的时候,母亲总有这样的感叹:"最小的孩子都当孩子妈了,你说我们能不老吗?"好像兄弟6个只有我是催逼着他们变老的大坏蛋似的。所以,20岁生日来得就有点冒失,30岁生日没敢张扬,刚刚过去的40岁生日,连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父母在,万万不能说老。  相似文献   

13.
测字     
《创造》2016,(1)
正话说明末李闯王攻下潼关之后,京师大震,崇祯皇帝觉得明王朝日子不多了,到底前路如何?要问问神仙。所以有一天青衣小帽溜出皇宫,在街上找了一个测字摊,旁边看了半天,觉得这个测字摊还可以,前面说的都挺准。然后皇帝就上去了,说我测个字。算命先生说:"说吧,哪个字?"崇祯说:"有没有的‘有'吧!"先生问:"问国事还是问家事呢?"崇祯说:"问国事。"先生一看说:"这字不好。为什么?你看这个‘有'啊,上面是‘大'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8,(4)
正民进党今年是否再和柯文哲结盟,先决条件似乎是柯文哲得先再一次确认蔡英文口中的"台湾价值",不料柯却反呛蔡英文:"很想知道她的‘台湾价值’是什么?"台湾《中时电子报》1月29日发表评论说,老实说,台湾民众和大陆民众也都想知道,蔡英文的"台湾价值"是什么?如今蔡英文口中的"台湾价值",显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6,(6)
正记得贫僧还是儿童的时候,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人问我:"你是哪家的孩子?"我说:"万福新村的。"我父母的故居就在万福村。到了扬州,人家又问我:"你是哪里人?"我告诉他们:"我是仙女镇的人。"到了南京,出家以后,经常有人问起贫僧哪里人?我说:"我是扬州江都人。"后来有因缘到了其他省份,每当人们问起贫僧哪里人?我就回答他说:"我是江苏人。"四五十年前,贫僧周游  相似文献   

16.
园丁梦     
几乎每一个孩子都被问过这样的问题:"你长大了想做什么?你的理想是什么?你的梦想是什么?"我自然也不例外,遇到过几次这样的提问。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第一次听见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我想了许久。其实在那个年龄,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想要做什么。转眼就到了小学三年级,新来的班主任提出了同样的问题,我又想了许久。那时候班主任年轻英俊又和蔼可亲,课也上  相似文献   

17.
今年一开春,网络上纷纷嚷嚷地热炒两个孩子关于感谢的话题,一个是盛大集团总裁唐骏和9岁女孩林妙可在一个电视节目中的谈话.唐骏问林妙可:"你得了这个奖,想说一点什么呢?"林妙可说:"我感谢祖国、感谢胡爷爷,感谢所有的一切."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要研究马连道? 马连道是全国最大的自然形成的销地茶叶市场.1996年前,它是被京城大部分人遗忘且荒凉的一条街道,想从马连道打一辆"的士",起码要等半小时.如果你在北京的某个地方叫个"的士",说:"到马连道."那司机肯定会说:"哪儿?马连道在什么地方?"2000年后,你再在北京任何地方,叫一辆"的士",说:"马连道",司机马上会应道:"茶叶街吗?".当初,北京市最大的茶叶公司"北京茶叶总公司"就建在马连道,南方几家茶商想沾沾光,也在马连道建立了自家的茶庄.  相似文献   

19.
《晋书·武帝纪》有文:帝与右将军皇甫陶论事,陶与帝争言,散骑常侍(官名)郑徽表请罪之。帝曰:“谠言(正直的言论)謇谔(正直敢言貌),所望于左右也。人主常以阿媚为患,岂以争臣为损哉。徽越朕妄奏,岂朕之意。”遂免徽官。此文大意是,晋武帝司马炎与右将军皇甫陶议论国事,皇甫陶与晋武帝争执起来,散骑常侍郑徽上表请求处分皇甫陶。晋武帝说:“发表正直的言论,正是我所希望于左右大臣的。人主常把阿谀奉承当作祸患,哪会把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臣下当作一种损害呢。郑徽越过职掌范围随便乱发议论,并非我的意愿。”于是免掉了郑徽的官职。由“人主常…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我叫栾凤起,现年30岁,幼时因病双腿致残,行走艰难,独身生活。1993年5月,我筹集了几百元钱办了个经销点,但每天的营业额不过十几元,赢利块儿八角的,勉强能维持住生活。记得刚开业不久的一天,一位工商干部来我家,看后对我说:"你的生意不大,也无法向你要费,好好干,只要不向国家要就可以了。"我听后感到还是社会主义好。可是,7月21日,我乡的三位税务干部来到我家,进院就喊:"栾凤起,税。"我问:"缴多少?"他说:"103元。"我想,这税怎么这么高?不是说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