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诚信——和谐发展之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锡 《群众》2012,(12):77-78
诚信,顾名思义,即是诚实守信。一个社会和惜发展的状况与程度往往取决于社会诚信。没有诚信的社会往往是矛盾雨出乃至动荡的社会,也是没有活力、没有希望的社会。因此,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诚信既是经济社会和谐的平衡器,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社会和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苏胜利 《群众》2012,(9):36-38
和则兴,和则强。实现“两个率先”,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而且要在改善人民生活、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上走在前列。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全省各地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新思维探索社会管理的新机制、新方法,取得了突出成绩。本...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鹏 《青年论坛》2005,(3):12-14
构建和谐社会,社会和谐的基础是稳定,稳定的关键因素在于合理调整社会主流群体的利益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在于人民的理解和支持,强调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踏踏实实地为人民办实事。社会能否真正实现和谐,最终取决于人民对社会发展与利益分配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要促进经济长期又好又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就必须在加强经济建设的同时强化社会建设,而社会服务则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广义的社会服务包括生活福利性服务、生产性服务和社会性服务。  相似文献   

6.
徐林灿 《今日浙江》2008,(18):55-55
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是新时期“枫桥经验”的核心内容。它彰显的作用是保障和推动经济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7.
一个政党要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一般说来,要在实践实现好两大功能:一是广泛动员各咱社会发展资源;二是有效整合各种社会利益群体,以达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目标。各种社会发展资源动员得越充分,各咱社会利益群体整得越和谐,政党的执政地位就越巩固;反之,执政地位就会动摇乃至丧失。这也许可以算作政党执政的一条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吧!  相似文献   

8.
建立和谐税收环境是税务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更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文明的重要举措。笔者结合多年工作实践,就如何建立和完善和谐税收环境谈以下对策。  相似文献   

9.
马跃明  叶慧 《今日浙江》2011,(12):18-21
近年来,我省以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为主要载体,积极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取得了明显成效。面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进一步深化认识、强化责任,切实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作为重要内容.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不断探索创新,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
运用交叉科学原理和实证研究方法,本文分析1927-1937、1949-1957、1981-2005这三个时期经济政策对生产关系的影响,证明经济政策能否促进社会和谐首先不取决于其能否促进经济发展,而取决于它在增长与发展的过程中能否改善社会生产关系。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应该首先把注意力放在经济政策怎样改善社会生产关系上而非单纯的经济发展结果上。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在思想观上消除西方经济学的偏激影响,消除"近因效应"和"光环效应"等因素对经济政策决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人才是最活跃的生产力”。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强弱,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快慢,无不取决于科技水平和人才素质的高低,人才资源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各种资源中最为宝贵的资源。我市要在西部大开发中实现经济的新跨越,就必须要重视人才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12.
社会要和谐,社区要和谐,单位要和谐,家庭要和谐,最基础是人际要和谐,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要和谐。当然,要做到人际和谐,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于丹说《论语》主要是论述怎样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了,和谐了,社会就太平了。  相似文献   

13.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4.
生产与生活是人类实践的基本类型和固有矛盾。人类社会的和谐最终取决于生产与生活的和谐统一。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求我们必须在生产与生活的统一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何影 《前沿》2008,(4):151-153
在和谐社会的各个子系统中,政治系统的作用在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要,政治和谐不但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政治系统是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同社会是不可分割的,政治生活来源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且制约和影响着社会生活状况。和谐社会要处理的关系主要是政治关系,政治关系是社会关系中起着决定作用的关系,其他扛会关系的和谐关键取决于政治关系的和谐。政治处于失衡状态,社会和谐也就无法实现。政治系统的和谐在社会和谐与和谐社会的实现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是中国共产党着眼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进社会和谐作出的重大决策。这一决策为我国的社会建设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人民政协履行职能指明了方向:关注民生,履职为民。  相似文献   

17.
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过程也会伴生就业不足、失业、困难群体基本生活遭受威胁等问题,需要社会政策托底。社会政策托底应该是积极的托底,要从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有利于社会和谐、政治稳定和经济转型升级的角度,设计和发展社会政策,使其发挥保障基本民生、促进就业和社会参与、培育健康的社会心理、预防底层群体的社会沉淀、支持经济发展转型的综合功能。积极托底的社会政策是发展性的,它应该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政策对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陈岱云  武卫华 《求索》2008,(11):58-62
人口的观念取决于社会的存在,社会的存在反作用于人的意识观念。人口生育观念是生育文化的一部分。人口的生育观念正是随社会的发展而在变化、提升。从而使人口的生育由自然到理性的控制,使人口的发展由无计划到有计划以至于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相适应。人口生育观念在嬗变过程中,是随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而自觉的变化,这就是人口生育观念的“诱导性自发转变”内生型的理论;但是有的是在社会、政府施加一定影响力的情况下而理性的克服自己的思想障碍而不情愿的变化,这就是人口生育观念转变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型的外生型“政策性转变理论”或“超前型(超经济发展)的诱导转变”。中国人口的生育观念的嬗变主要的是属于后者,中国的人口转变就是在后一种情况下而实现的。所以说,中国的人口转变的低生育水平的稳定,新的生育观念的稳固需要有与其相适应的对策,因此,当今中国人口转变之后要适时研究调整人口政策,适应促进新时期的人口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娟 《前沿》2008,(2):126-128
“社会和谐”与“和谐社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社会和谐”是任何社会发展阶段中都可能达到的一种相对和谐、稳定、有序的社会关系状态。“和谐社会”则直接反映着社会制度的本质特征,只有在特定的社会形态下才能实现。本文从社会形态理论的视角出发,在对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中“社会和谐”的表征、程度、状态进行历史比较的基础上指出:社会和谐的历史演进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状态的量化改进;和谐社会则是这种量化改进的高级形态。构建和谐社会最终就是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十二五"时期浙江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工作的目标是:力争通过五年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齐抓共管格局进一步完善,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社会大局稳定的局面进一步巩固;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明显增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明显增强,社会管理服务的能力明显增强,保障经济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继续位居全国前列。要达到上述目标,要主动服务"第一要务",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化解社会矛盾;要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要坚持公正廉洁执法,提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和水平;要推动重心下移,夯实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健全完善体制机制,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