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台北文林苑、苗粟大埔抗拆迁,声援"广大兴"船长,为洪仲丘呐喊,反"旺中媒体垄断","反服贸"学运,"反核四"游行一系列事件说明,台湾所谓的"新公民运动"是由激进的绿营政党与政治人物组成"台独"势力暗中煽动青年学子、一部分对现状不满的民众发起的政治抗争运动,呈现"公民运动""异化"与"绿化"的特点。这些运动旨以"民粹主义"削弱执政者统治的合法性,阻碍两岸关系的进一步深化。而台湾执政当局缺乏原则一味退让,更增加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变量。  相似文献   

2.
蔡英文执政后,由于其坚持不承认"九二共识"及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政治基础,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受阻,两岸事务主管部门沟通中断,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协商停顿,两岸关系出现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呈现复杂严峻的局面。海内外同胞密切关注两岸关系的发展前景,高度警惕"台独"势力是否将再次甚嚣尘上,卷土重来。我们需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随着台海形势变化,始终不渝地推动中国的和平统一,坚决反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5,(3)
<正>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入巩固深化新阶段,为进一步增进"两岸一家亲"理念,让两岸同胞共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从本期起,拟向海内外华人广泛征集"‘圆·中国梦’三言两语心里话"征文活动。要求发自肺腑、有感而发,短小精悍、言简意赅,与时俱进、催人向上,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7,(3)
<正>摘编自1月18日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台当局领导人蔡英文出访中美洲9天行程结束,她在返台记者会上重提"踏实外交",强调"双边关系"的重要性。但是,记者会中却不提如何和大陆交往,是疏忽,还是认为不重要?多年前,钱复任台当局"外交部部长"时,曾在"立法院"答询"立委"说:"两岸关系比‘外交关系'更重要。"这句话反映在政治、经济、安全上可谓至理名言,其精义是,如果两岸关系搞坏了,台湾"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5.
肖杨 《两岸关系》2013,(5):16-18
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持续推进。回顾过往,从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会谈,开启两岸协商先河;到2008年海协会与海基会恢复谈判,两岸终于"雨过天晴";再到如今两会经签署18项协议,达成诸多共识,20年来两岸关系走过风风雨雨、跌宕起伏。汪辜会谈所蕴涵的丰富内涵和精神财富不仅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退,反  相似文献   

6.
自去年六月李登辉访美引发两岸关系紧张以来,到现在已一年了,至今雨过而天未晴,主要是祖国东南一隅的台湾上空至今阴云未散。李先生的"就职演说"是否会带来一线曙光呢?善良的人们既要察其言,更要观其行。一、"演说"基调大体未出人们所料人们早就估计到,李先生五月二十日就职演说的调子不外三种可能:一是接受两岸关系紧张的教训,真正回到"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上来,按照"江  相似文献   

7.
傅铁生 《黄埔》2011,(1):8-9
一、"五都选举"对两岸关系影响有限从"五都选举"的性质看。"五都选举"是台湾的地方选举,候选人的个人特质、施政理念、施政政绩,成为吸引选民投票意向的最重要因素,而候选人对两岸关系的态度则相对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5,(1)
<正>在两岸关系进入巩固深化新阶段,为进一步增进"两岸一家亲"理念,让两岸同胞共享两岸和平发展的成果,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从本期起,拟向海内外华人广泛征集"‘圆·中国梦’三言两语心里话"征文活动。要求发自肺腑、有感而发,短小精悍、言简意赅,与时俱进、催人向上,  相似文献   

9.
路梅 《两岸关系》2010,(12):15-15
<正>12月1日,来自两岸的专家学者在"2010年台湾政局暨两岸关系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上就台湾"五都"选举后两岸关系的发展进行探讨,多数与会者认为,"五都"选举对两岸关系影响有限,但其结果反映出两岸关系的一些问题与因素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0.
刘红 《统一论坛》2011,(6):12-13
"涉台外交"曾经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和平发展取得重大成果之际,"涉台外交"的任务,是根据外交的特殊功能,把其对和平发展的促进功能和作用发挥到最大。(一)充分认识"涉台外交"的新形势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也为"涉台外交"带来新的态势。台湾"外交"按时间顺序分为"四类",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7,(3)
<正>摘编自1月8日香港《亚洲周刊》近期,日本资深媒体人、旅台作家本田善彦在《亚洲周刊》上撰文指出:台湾经济因两岸关系而恶化,社会因一例一休、同性婚姻等分化对立,台湾是否步"东德"后尘,走向"解体"?他在文中进一步说明了蔡英文当局"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执政"失败。经济依然低迷,看不出复苏的迹象,"不当党产"所代表的所谓转型正义、一例一休、同性婚姻等议题,不只无法建立初步共识,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6,(11)
正"5·20"当天,蔡英文的"就职演说"犹如一枚重磅炸弹,在海峡两岸"炸"开了,蔡及台新当局对"九二共识"及一个中国原则意涵采模糊态度,令两岸同胞心里没底,特别是台湾同胞更加担忧未来的两岸关系,倘若两岸关系一旦转差,那么台湾大多行业必将受波及,必将出现又一个"经济寒冬",牵连到百万人的就业生活。而台湾多家媒体更是发表评论文章,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5,(4)
<正>在两岸关系进入巩固深化新阶段,为进一步增进"两岸一家亲"理念,让两岸同胞共享两岸和平发展的成果,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从本期起,拟向海内外华人广泛征集"‘圆·中国梦’三言两语心里话"征文活动。要求发自肺腑、有感而发,短小精悍、言简意赅,与时俱进、催人向上,弘扬时代主旋律。字数控制在80字以内。注明工作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5,(2)
<正>在两岸关系进入巩固深化新阶段,为进一步增进"两岸一家亲"理念,让两岸同胞共享两岸和平发展的成果,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从本期起,拟向海内外华人广泛征集"‘圆·中国梦’三言两语心里话"征文活动。要求发自肺腑、有感而发,短小精悍、言简意赅,与时俱进、催人向上,弘扬时代主旋律。字数控制在80字以内。注明工作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07,(4)
2007年初春,一年一度的“两会”开幕,两岸问题依然是台籍代表和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两岸话题年年谈,从坚决反“台独”到反“法理台独”,从促进两岸交流到关注台胞参政议政、开拓民间合作空间。“变”与“不变”之间尽显大陆方面认识上的“与时俱进”、对台原则立场的坚持与处理手法的日益灵活,也反映出两岸关系发展不断走向深化与广阔化;而陈水扁却不顾两岸政经形势变化,不顾岛内民众死活,趁机抛出“四要一没有”的“台独”新言论,妄图搅局,并主导“话题”。不过,他显然没有达  相似文献   

16.
纪欣 《台声》2014,(11):44-44
<正>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台湾统派团体时,谈了许多对于两岸关系的看法,其中包括"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国家统一不仅是形式上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通向和平统一的正确道路;遏制"台独"分裂活动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然要求等等。消息传到台湾,朝野政党只顾异口同声"不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7,(3)
<正>新媒体(New Media)在台湾政治场域起大规模的作用,可以追溯到2012年"反媒体垄断运动",其后在2013年因"洪仲丘事件"而起的"白衫军运动"发挥关键的动员作用。新媒体对于台湾青年所发挥的政治动员效果,最为明显的是2014年3月18日"太阳花学运"及当年底的"九合一选举",此后国民党兵败如山倒。由于这几场运动与选举结果都涉及两岸关系发展,因此新媒体对于两岸关系的影响开始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8.
<正>5月27日,以前民进党主席施明德为首的7位从事或研究两岸关系事务问题的台湾蓝绿阵营和学界人士,提出所谓"大一中架构"5原则,主张以此定位两岸关系。但从各方反应看,均采取了低调回应,且都以重申各自一贯立场为基调。舆论认为,虽然施明德等人的初衷是寻找两岸及台湾内部在两岸关系问题上的交集,但通观其立场与主张,其中一些提法本身就充满了矛盾,恐怕难以被各方所接受。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8,(2)
正台湾《旺报》2017年12月27日社评指出,2018年台湾县市选举热战提前开打,岛内"反中"势力又告抬头,意图重演2014年"太阳花"老戏码,扭曲两岸关系,获取选举利益。社论指出,2014年县市长等"九合一"公职全面改选时,民进党和"白色力量"挟"太阳花运动""反中"声势,卯足劲丑化两岸关系、抹黑两岸经贸交流合作机制,居然大获全胜。3年过去,2018年又是这项大  相似文献   

20.
正"两会"释放的改革信号正牵动着海内外的神经,而台湾的探寻背后,透露的是两岸越发深入的休戚与共。早春三月,又是举国上下"一年之计"启动的时刻。对于台湾来讲,大陆不仅是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最重要的旅游客源地,更是难以分割的"命运共同体"。对于台湾民众与媒体来讲,"大陆怎么变,一起看‘两会’"正在成为一种敏感与习惯。从"两岸关系走向"到"全面深化改革",从"向空气污染宣战"到"共圆中国梦"都成为台湾希望参与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