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946年7月中旬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向关内外解放区大举进攻以后,“政协决议”实际上已被彻底撕毁,和谈也等于完全破裂.10月初,美国特使马歇尔向蒋介石提出停战10日,恢复和谈.美国大使司徒雷登请民盟秘书长梁漱溟到上海劝周恩来回南京继续和谈.梁漱溟不忍见大局破裂,于10月10日到上海与周恩来长谈,周恩来指出国民党欺人太甚,马歇尔提出休战10日,也是以实行蒋介石提出的两项无理要求为前提,实际是为蒋介石作缓兵之计,以便他利用这个时间,调兵遣将,好向解放区发动进一步攻势.周认为目前不宜回南京,因为对方不具备谈判的条件.梁说中共对和平的诚意是有目共睹的,力劝周回南京.周没有坚决拒绝.梁认为有了结果,便高兴地于11日坐夜车返回南京了.  相似文献   

2.
过去,在国民党统治下,我做过大学教授,也从过政,曾历任县长、专员、少将政治部主任、国民党特别党部书记长等职。解放前夕,还参与了国共和谈。邵力子先生始终坚持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革命三民主义主张,几次国共和谈都有他参加,素有“和平老人”之称。1948年12月我应邵力子老师之邀,由上海到南京住他家,当他的秘书。1949年元旦蒋政权提出愿与  相似文献   

3.
<正>1916年,23岁的梁漱溟将自己所写的一本哲学书送给蔡元培,希望换取来北京大学读书的机会。某次,两人见面,蔡元培不等梁漱溟发问,主动说:"你的大作《究元决疑论》我拜读过了,有胆识,有立论,见解独到。我这次到北大当校  相似文献   

4.
正《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由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自2021年3月20日起施行。近年来,特别是"十三五"期间,上海养老服务体系的"四梁八柱"已基本建成定型,在深化"9073"养老服务格局的基础上,上海持续探索大城养老的新思路、新模式。《条例》的出台,以立法的形式巩固已有的经验和成果,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工作在"法治引领"下,更加可持续发展,更加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持坚 《当代广西》2014,(23):60-60
正此前有关曹聚仁的报道,多是讲述他作为"两岸密使",为两岸和谈而奔波,但对其前半生的描述语焉不详。本文则重点讲述曹聚仁前50年的激昂人生。曹聚仁1900年6月生于浙江浦江县,其父是清末最后一科的秀才。曹聚仁天生聪慧,先入私塾,熟读经典。1915年,曹聚仁考入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五四运动时,他和宣中华、冯雪峰等领导了著名的"一师风潮"。1921年,他从一师毕业后来到上海,成为邵力子主编的《民国日报》副刊《觉悟》的主要撰稿人。依靠《民国日报》的圈子,他结识了许多师友,例如陈独秀、张闻天、  相似文献   

6.
李波  商鸣臣 《春秋》2015,(2):46-48
梁漱溟是当代中国享有盛名的传奇式大学者。他生平中的许多轶事成为趣闻,在人们中间广泛传颂着。梁漱溟,原名焕鼎,字青铭,1893年生于一个破落的贵旅之家,祖籍广西桂林,祖父一代起在北京做官。漱溟名字的由来,是他在19岁到《民国报》做编辑时的事。有一次,报社总编辑孙炳文在为他写扇面时,顺手写下"漱溟"二字,本人很喜欢,从此漱溟这名字伴随他一生。他兄妹4人,一个哥哥,两个妹妹。梁漱溟生而瘠弱,又多罹灾病,未到天寒,往往手足发冷,五六岁时常患头晕目眩症,亲友老觉  相似文献   

7.
年前老母从其友人处借得《梁漱溟的最后39年》一书,我拿过来一翻,见其中有一章的题目是《"雅量"之争的余波》。"雅量"之争我倒略知一二,好奇的是"雅量"之争居然还有个"余波",这便勾引得我读了起来,没承想竟因此通读了全书。  相似文献   

8.
天津有一座"李文忠公天津专祠",1905年由袁世凯奉旨建造,它坐落在河北区金钢桥西子牙河畔(旧称"河北窑洼"),那是一个时代的背影。李鸿章一生中最辉煌的事业在天津。《清史稿》评论说:李鸿章"独究讨外国政学、法制、兵备、财用、工商、艺业。闻欧美出一新器,必百方营购以备不虞。"他将在上海、南京等地积累的丰富洋务经验移植到北方,把天津作为推行洋务新政的实验场,成为近代化运动的引擎,对"近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现代史上,梁漱溟以特立独行著称。终其一生,他坚持独立思考,表里如一,不趋炎附势,不妥协畏惧,是一位真正的大儒。程思远先生对梁漱溟的评价是:潜心行学,一代宗师,探索人生,无所畏惧。梁先生完全当得起这样的评价。"我是碰不到凶险事情的"  相似文献   

10.
由对外友协、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上海市对外友协、江苏省对外友协共同主办,日本著名音乐家谷村新司策划的"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暨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2007中日携手·世纪同行》大型公益演唱会"于9月29日、10月1日分别在上海、南京举行。  相似文献   

11.
1921年夏,现代中国最著名的文化保守主义者,新儒家的先驱人物梁漱溟,在济南作了一个“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讲演,是年秋讲演稿整理出版。在此书中,梁漱溟“评判东西文化各家学说,而独发挥孔子哲学”,从文化渊源和人生哲学上对五四新文化运动进行了全面的清算。1923年3月18日,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西化派主将胡适,在《读书杂志》第8号上发表《读梁漱溟先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文,就梁漱溟《东西文  相似文献   

12.
《春秋》1994,(2)
梁漱溟先生一生先后有两位妻子伴他生活。1921年至1935年(即29岁至43岁)是黄靖贤女士,生有二子。1944年至1979年(51岁至86岁)是陈树芬女士,无子女,亦先于梁先生谢世。笔者此次介绍的是梁漱溟先生与他的元配夫人黄靖贤女士。梁先生早年倾心佛法,自20岁即茹素,欲出家为僧,年近30岁仍无意婚配。1921年在北京大学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后,先生的思想遂由佛家的出世转入儒家的入世,始有意家室。  相似文献   

13.
《中央日报》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民党中央机关党报。1928年2月1日于上海创刊,次年迁至南京,1937年12月13日因南京沦陷而停刊。1938年3月在长沙复刊,同年9月迁往重庆,其问又以《重庆各报联合版》《中央日报扫荡报联合版》的形式出版,1945年9月迁往南京复刊,1949年4月23日在大陆停刊,在大陆出版共22年,是当时最重要的官方报纸。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了《上海市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对上海科技奖励制度中的提名机制、奖励对象、颁奖周期、奖项类别等作出新的规定。《实施方案》到底新在哪里,又透露了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哪些信号?一、从"在上海"到"为上海",外籍科技工作者纳入四大奖的授奖范围四大奖奖励对象由"公民"改为"个人"是《实施方案》中最为创新、也最为亮眼的一笔,这  相似文献   

15.
张稚庐 《春秋》2011,(6):54-55
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廷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从此,西方列强以武力撞开中国大门,欧美商人纷至沓来。作为西方的媒体——报纸.也在国内应运而生。最早的中文报纸《上海新报》于1861年问世。1872年,英人美查兄弟在上海创办了著名的《申报》风行海内。济南是得风气之后的一座古城.迨20世纪初始有报纸。  相似文献   

16.
刘忠 《群众》2010,(7):41-42
<正>2010年5月21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中国丝绸协会主办,南京云锦研究所有限公司、南京云锦博物馆承办的"中国·南京云锦全球高层论坛"在上海世博园联合国馆举办。此次论坛发表了关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随着《南京!南京!》、《佥陵十三钗》等反映南京大屠杀历史题材影视剧的播放,一度鲜为人知的南京保卫战的有关历史细节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而随着有关史料的发掘,南京保卫战的历史原貌逐渐清晰。南京保卫战的决策是如何作出的1937年11月中旬,日军占领上海后,自太湖南北同时西进,威胁南京。为打破日军试图通过占领首都南  相似文献   

18.
再耐心一点     
2005年到2007年似乎是青年导演们集体发力的时期:2002年《开往春天的地铁》之后3年没拍电影的青年导演张一白一口气拍摄了两部电影《好奇害死猫》和《夜上海》;自《惊蛰》之后3年未拍电影的王全安完成了他第3部作品《图雅的婚事》;陆川自《可可西里》之后终于开拍《南京,南京》;2007年1月8日,王小帅的新片《左右》关机;1月19日,张扬的新片《落叶归根》在全国上映。1月9日,电影局、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和中国传媒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二届青年导演电影创作论坛”开幕。1月17日,2007年的全国电影工作会议上,电影局通过了青年电影导演资助计划:为有潜力、有创新精神的45岁以下、取得过初步成绩的青年导演提供政府资金支持。今年已确定扶持的青年导演有16人,包括陆川、王小帅、徐青蕾、贾樟柯、宁浩、宁才、乌兰塔娜、张扬等。  相似文献   

19.
梁漱溟     
梁漱溟,中国现代著各的文化哲学家。在他整个漫长的哲学生涯中,《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三部文化哲学专著可以标志他整个思想规迹的起伏和人生道路的坎坷。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祖籍广西桂林的梁漱溟出生在六朝之都北京,1900年入北京中西小学堂,1906年读完顺天中学,尔后毕业于直隶法政学校。梁漱溟在回忆其一生的思想发展时曾再三感叹父亲梁济对他早年哲学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深厚影响。他认为  相似文献   

20.
2000年,一本讲述作者在上海10年商海坎坷经历的《我的上海经验》在台湾岛内十分畅销。时隔两年,这本书的作者自称为商人而不是文人的陈彬在接受采访时说:“尽管开始我在上海做生意失败了,但我每次到上海去,都很愉快。而回台湾时,我感受到的不是天灾(如地震),就是贪污、八卦新闻之类,台湾的气氛我感宽不怎么样。今天的上海已经是全中国最发达、最领先的地区之一,我会到上海去投资10年,为什么?因为在台湾我没有更好的发展机会,我是不得不到上海去投资。现在我真的是喜欢上海,我今天到上海就是去找机会求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