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传统伦理哲学与网络社会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正进入网络社会。网络社会发展突飞猛进 :互联网用户每年以50 %的速度疯狂地增长着 ,到1998年底 ,估计全球上网网民已1亿至1 2亿人。①在我国 ,截至1999年6月30日止 ,我国上网用户人数已达到400万 ,上网计算机总数146万台。 ② 发展之快 ,令世人惊叹 ,计算机网络技术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全面而深刻的影响 ,研究网络社会建设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中国传统伦理哲学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财富 ,闪耀着中国先哲们的睿智之光 ,蕴藏了宝贵的价值理念 ,对今天的网络社会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一、“仁者爱人”所起到的指导作…  相似文献   

2.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迅猛发展,社会的网络化已成为一种世界性趋势。截止2000年底,世界上网人数已突破4亿,预计在2004年将达到7亿;截止2001年6月,我国上网计算机为1002万台,上网用户为2650万人,我国开始进入网络社会。网络为人们开辟并提供一种新的社会交往空间和交往手段。网络交往与网络行动已成为信息时代人类社会交往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行动方式。虚拟实存的网络社会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网上的世界真精彩。政府上网可增加公平性、公开性,提高办事效率,便于人民参与和监督,网络在政府与人民的沟通上架起了一座桥梁。企业上网可减少中转环节,节约时间和成本,增加效益,网络使个性化、人性化服务得以实现。学校联网可克服  相似文献   

3.
《时事资料手册》2000,(4):57-57
今年我国网络事业发展迅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7月27日发布的最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6月30日,我国上网计算机数有650万台,拨号上网用户约为1176万,使用专线上网的用户为258万。  相似文献   

4.
网络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根据第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情况的调查统计,截止2001年底,我国上网计算机数约1254万台,上网用户人数约3370万人,用户年龄为18-30岁的占67.8%。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发潜能、休闲  相似文献   

5.
20多年前,美国人托夫勒在他著名的畅销书《第三次浪潮》中预言了信息社会的来临。这一预言中包含的美好前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贴近我们的现实生活。信息社会的主要标志,就是信息成为一种资源,而且是举足轻重的那一类。对信息资源的占有、信息的处理与传播成为决定一个国家经济、政治和文化进步的重大事件。信息社会,本质上就是网络社会。进入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都对计算机网络建设给予高度重视;与此同时,上网成了一种时尚。据估算,2001年国际互联网的用户增至5亿,全球电子商务达到1万多亿美元。去年我国网民达到2…  相似文献   

6.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己走入了千家万户。根据最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报告:截止到2006年6月30日,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1.23亿人,其中上网学生已达3000万,网民的年龄结构呈低龄化趋势。网络以它的互动性、便捷性、信息的多样化,对青少年的学习及生活产生着非常积极的影响。然而,网络使用与管理的缺失,网络中一些内容的不健康,以及网络的其它一些消极因素,对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又造成了极大的妨碍与威胁,有的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甚至上网成瘾,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
网络传播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报纸、广播、电视被称为对人类有着重大影响的传统三大媒体。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网络在许多方面发挥的作用可以与三大媒体相抗衡,因此人们称网络为“第四媒体”。据有关资料显示,截止1998年6月30日,我国网上用户已达117.5万,比年初的67万净增50.5万,增幅为75%,上网计算机54.2万,比年初增长64%。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购物、阅读新闻、交友等,网络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然而网络在给人们带来各种便  相似文献   

8.
人的INTERNE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包括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等的广泛应用,互联网以其独特的优势迅速得到普及。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0年7月27日在京发布的最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1999年是中国互联网大发展的一年。截止2000年6月30日,中国内地上网的计算机有650万台,网民人数达到1690万。除计算机外,同时使用移动终端、信息家电等其他设备上网的用户人数为30万。另据有关数据显示,全球目前共有近2.6亿人连上了互联网。截止99年,在网民人数的排名上,中国已经继美、日、英、德等国后…  相似文献   

9.
人类经历了百万年蒙昧.数万年游牧.几千年农耕.几百年工商。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之后.人类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信息网络时代.目前我国网民已突破2亿.上网计算机数达到7950万台.均居世界前列。通过互联网.可以进行信息查询、网上交流、网上教学、消息发布和商务活动等等。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加速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同时,又加大了国家、军队开展保密工作的难度。  相似文献   

10.
刘春凌 《前沿》2012,(17):133-134
网络社会的发展,为人类社会及其发展拓宽了新的天地,与此同时,人类的网络社会活动,也出现了类同人类现实社会一样的问题.除了网络违法犯罪之外,我国网络社会的低俗之风也日益盛行,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极大阻碍.本文具体分析网络社会低俗之风的表现和生成原因,提出具体的治理对策,遏止网络低俗之风,消除其恶劣影响,对于构建和谐网络社会,提高人的文明素质,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重视和团结网络社会中的代表性人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统一战线》2012,(2):22-22
湖南省委常委、统战部长李微微撰文指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也给统一战线带来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截至201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4.85亿,微博用户达1.95亿人。  相似文献   

12.
给“网络热潮”降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 1972年电子邮件出现,到 1992年 www网络媒体网的诞生,再至今备受爆炒的电子商务,互联网正以比我们的想像快得多的速度爆炸性地发展,挑战着我们已有的生活秩序。 2000年都市最新的时尚是“上网”,最活跃的企业是“网络公司”,最令人信服的奇迹是“网络致富”。 以年轻人为参与主体的“网络风暴”   事实上,中国的网上用户 1994年还不过 1万人,而 1998年便猛增至 210万人。从 1996年至 1998年每年网上用户的平均增长率均超过了 300%。第五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显示:目前国内上网人数接近 900万,有人预测, 2000年我国的网…  相似文献   

13.
杨绣宏 《创造》2003,(1):43-44
网络化是指网络作为一种普遍性的工具和“第四媒体”,正在不断向整个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广泛地渗透。据统计,1998年6月,我国有互联网用户117.5万,但到1999年上半年,全国用户数已达400万,增长速度达340%。预计到2008年,中国上网用户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互联网用户群。可以预见,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全新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将是构成21世纪社会和个人发展的基础。尽管互联网在我国发展的历史不算长久,但它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在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随着网民人数的快速增长以及网络在我国社会生活各领域的普及,我国已经进入了网络传播时代。网络传播在为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和扩散带来契机的同时,也给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接受带来强烈冲击。  相似文献   

15.
邓海林 《群众》2014,(8):25-25
<正>目前,我国网民有6.18亿,手机网民达5亿,微博用户近3亿,网站近360万家。江苏网民有4095万,手机网民3349万,微博用户3681万,备案网站34.5万家。网络虚拟社会问题越来越多地影响现实社会治理,并更经常、更集中地反映现实社会治理问题。统筹好现实社会治  相似文献   

16.
我国互联网产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态势,微博客、即时通信等社交网络迅速兴起,成为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情感、休闲娱乐、展示创造的新平台。仅新浪、腾讯两家微博客网站的注册账号即达8亿。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手机上网用户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手机上网用户数已超越个人电脑达到4.2亿。一切都在昭示,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汹涌而来。  相似文献   

17.
在对武汉市在网吧上网的用户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男性用户的上网时间多于女性用户的上网时间。这一现象是真实的吗?对此,我们产生了怀疑。由于网络是一种新兴的媒体,因而对媒体访问者的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英文水平等方面有一定的要求,而且在我国目前的经济条件下...  相似文献   

18.
匡广姿 《湖湘论坛》2002,15(2):58-59
人类已进入网络时代,计算机互联网正以神奇的速度向世界各个角落蔓延,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伦理学的角度考察,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对道德的发展既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又引发出一系列的道德负效应,因此,加强“网德”建设,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发展先进文化的当务之急。最近,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要引导网络机构和广大网民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共同建设网络文明。”一、计算机网络的广泛使用促进道德的进步1网上交往对人们提出了新的道德要求。计算机网络有力地打破了“这里”与“那里”的界…  相似文献   

19.
《创造》2006,(11):11-11
2006年11月26日,记者从共青团中央了解到,到今年上半年,我国网民总数达到1.23亿人,其中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网民达1830万人,占到总数的14.9%。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成长发展的社会基础设施,获取信息、定向搜索、休闲娱乐、高效工作和优化生活已成为青少年基本的网络需求。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网民总数达5.38亿,微博用户已达2.74亿。互联网在中国的实际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人们的预料。网络时代也催生着人们不断高涨的网络参政热情,这也恰恰是网民对中国政治发展与社会政治生活现实热情关注的体现。以对反腐倡廉建设的网络参与为例,党的十八大以来",房叔"、"表叔"、"雷人"、"房妹"事件频频被网络举报曝光,多名官员密集被纪检监察机关公开停职调查,网络反腐的威力逐步显现,大大拓展和强化了社会主义民主监督的空间和效果,也在客观上提出了畅通网络监督体制机制、提升网络参与法制化和制度化水平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