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闲适”是林语堂文艺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 ,其“闲适笔调”的主要内涵向外指向一种闲谈娓语式的小品文风格 ,向内则指向重表现、抒性灵的文艺观 ,同时又关乎对文学创作论和功能论的认识。“闲适笔调”论显示出林语堂对救世与自适这一自古以来困扰知识分子的矛盾难题的解答 ,其人生态度、小品文创作虽偏于自适 ,却又不是也未能一味闲适到底。林语堂当年提倡“闲适笔调”与其经济状况、闲适心境密切相关 ,未尝不具有将“粗犷的人心磨得渐渐的平滑”的负面影响 ,而今日流行之“小资”及“小资写作”更存在着仅关注个体自身生存状态、躲避责任、放弃关怀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正>或许从“爱情之都”到“东方休闲之都”,杭州从理想主义的浪漫中实现了现实的回归,开始了实实在在的城市品牌塑造;从中国体闲国际论坛的隆重召开到投资数十亿的世界休闲博览园的奠基,无一不体现了杭州人为此所做出的积极努力。杭州的美不仅仅在西湖,还有如珍珠散落般的人文历史、名人踪迹、民间传说、老店故居、传统佳艺和勤奋又闲适的  相似文献   

3.
雨夜品茗     
习惯于雨夜把盏窗前,慢慢地啜一林绿茗,融身于天地人茶合一的境界,独自品味无边的条意。“午夜平台上,细雨啜茗时”。雨声渐渐沥沥的夜,独倚高楼,捧一杯清茗,看着林中的茶叶一片一片慢慢地沉淀下去,心中也会生出一丝丝感伤。其实“入座半巨轻泛绿,开缄数计浅合香”,以一种宁静洋和的心态,输得浮生静夜闲,实在是一种福社。正如鲁迅先生说过“有好茶喝,会喝好条,是一种难得的清福。不过,要享受这种清福,首先必须有功夫,其次是练出来的特别感觉。”古代文人雅士无不以饮茶品茗为乐趣,“碧沉霞脚露,香泛乳花轻”,在碧绿色中…  相似文献   

4.
或许从“爱情之都”到“东方休闲之都”,杭州从理想主义的浪漫中实现了现实的回归,开始了实实在在的城市品牌塑造;从中国体闲国际论坛的隆重召开到投资数十亿的世界休闲博览园的奠基,无一不体现了杭州人为此所做出的积极努力。杭州的美不仅仅在西湖,还有如珍珠散落般的人文历史、名人踪迹、民间传说、老店故居、传统佳艺和勤奋又闲适的  相似文献   

5.
一、“休闲可以使人们获得更多的幸福感,保持内心的安宁”“休闲”是一个涉及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和哲学等多学科领域的术语。“人倚木而休”,表明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平等。“闲”同“娴”,表明思想的纯洁与宁静。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哲人那里,休闲总是与学习联系在一起的,是一种“美好的生活”,可以发展人的智慧、思想和良知。“休闲”,指的不仅仅是闲暇时间,也不仅是指“休闲活动”,更是指在休闲活动中人的闲适的“精神状态”。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休闲才是一切事物围绕的中心”,是科学和哲学的诞生地。亚里士多德认为,休闲可以使人们获得更多的幸福感,保持内心的安宁,“我们需要崇高的美德去工作,  相似文献   

6.
今夏的军训生活,是我成长道路上难得的磨砺,我亦寻到了长大的感觉,即“天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题记一、“皇家警察”训练场上,闷热至极,一向耐热的我,也被迫出了一身的汗,打破了17年来的“出汗”记录。教官谙于“先礼后兵”,可是没客气几天,就露出“我本无情”的面目,走“三大步伐”时说了多遍“走完就休息”,但是只有一次奏效,害我们总要在期待中“走”过。鄙人自信肢体语言还不错,可还没发挥几步,教官就把我从人群中揪出,说我与皇家警察成了一派——动作太大。这倒使我如愿与儿时…  相似文献   

7.
品茗赏月,把酒赋诗,需有闲适的心境;坐阶听雨,凭案挥毫,应具难得的雅兴。一管在手。可以倾吐“大江东去”的豪情快意,也能展现金声玉振的轻灵清丽。品读薛镛的书作,一派潇洒秀逸的风姿充盈其问,空灵、隽永、古拙、凝重,诸多美的风格元素不约而至,在墨与纸的简单组合里愈显生动、丰实。  相似文献   

8.
农谚道“立春天渐暖,雨水关肥忙;惊蛰快耙地,春分犁不闲。”“雨水”一过,荆楚大地就将开始一年的辛勤劳作了。然而,今年的春天,对于广大农民来说,却有着不寻常的地方。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为农民朋友撑起了新的保护伞。“三农”话题,又多出了许多的新意。在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三农”问题更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  相似文献   

9.
在宋诗对唐诗的继承中,白体诗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以语言的通俗、流畅,内容的闲适、快乐为宋人所接受。白居易晚年定居和集中创作闲适诗的洛阳,成为北宋白体接受的重镇。邵雍与司马光长期居洛,所作大量诗歌反映了安闲逸乐的主题、知足保和的心态,语言浅白易懂,具有明显的白体倾向。同时他们的诗歌形式变化多端,也是受到了白体求新求变精神的影响。然而,在白体接受上,邵雍更为彻底,司马光则有一定限度,一是因为邵雍居洛更久,心情更为闲适,在白体接受上能够一以贯之,司马光诗风多变,加上政治包袱沉重,故而在白体接受上有所局限。二是因为邵雍把闲、乐看成一种功业,诗歌则是促成这种功业的重要途径,司马光轻视诗歌的作用,仅仅看作一般意义上的娱乐、休闲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三鞭子"是今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由赵本山主演的一个小品节目。之所以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是其中两句台词使我思索至今。一句是"三声鞭响,来接县长",一句是"我们就象抬当年八路军的炮车一样将它(县长小车)抬出去"。看过小品的人都知道,何以出此两言?是因那县长肯为群众办实事,是个肯走到群众中去的好官。小品提醒我们重新思索"干部要到群众中去,为群众解决具体实际问题,为经济建设拿实招硬招"这一严肃问题。现在,我们某些"公仆"工作日程安排"紧紧张张":上午要赶大大小小的会场,中午要赴推脱不开的宴请,晚上要到舞场上轻松潇洒一下。既然浮身难得半刻闲,哪有  相似文献   

11.
小火慢炖的爱很难得,梦想也是. 时间打碎镜花水月,吉光片羽飞逝而去,返璞归真的相守成了稀缺品.人与人,人与物,人与梦想,都需要一根红绳维系,是由彼此系上的,而非月老. 山城巷里有条"爱情巷子",短而窄,却弥漫着无限深悠的韵味.木椅木桌,绿植蔓上旧墙壁,间或跳脱出一些花的颜色,晴时有光、阴时听雨,穿插几个闲适的背影,就是...  相似文献   

12.
“忌”,即忌讳,对某些可能产生不利后果约事力求避免。身在教坛者应忌讳些什么呢?一忌“有气无力”。政治教师一上讲台要精中饱满、情绪高昂、信心十足、表现出一种坚童自信的气势,给学生以鼓舞和力量,使学生指从老师身上获得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切已精神倦怠、萎靡不振、有气无力。“有气无句”会给学生一种松懈的感觉,影响学生的听果情绪,使教学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二忌“平铺直叙”。教师讲课语调要有轻有重、有起有伏、抑扬顿挫,不断调整讲课的力室;切忌一个声调、一个速度、水波不兴、波闲不惊,如同老太婆绞线、嘤嘤嗡嗡…  相似文献   

13.
一到周末,大学生居然无法度闲,一股油然而生的“周末惧闲症”正在悠悠校园中滋生蔓延,众多青年学子因耐不住寂寞而开始寻找感情的慰藉,只要情投意合,便陷入卿卿我我的“周末情人圈”,纷纷走进了“伊甸园”,借以打发无聊的时光。  相似文献   

14.
最近,笔者到了一些地方和单位调研,听到和看到对一些撤(免)职干部“闲岗”现象的反映,感到有必要说几句。撤(免)职干部,是指违反党纪政纪受到撤职以上纪律处分或被组织免职处理,仍留原单位或调到其他单位工作的干部。“闲岗”现象,表现为被撤(免)职干部在编不在岗,大家忙做事,他们无事做,常年不上班,工资照样发。更有甚者,有的是一手领着国家工资,一手在社会上经商办企业,两手都抓钱。群众戏称他们是:在台上“牛”,下台来“闲”,转来转去都有“福”有“禄”。有的人发牢骚说:“如今安分守纪的还不如违纪违法的逍遥自在,独来独往,无人问津。”还有的讲:“违纪人员理应在工作中接受教育,用实际行动改正自己的错误。若长期闲岗,无疑是放纵。以致无事生非,谈何监督改造。同时也是对在职在岗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无形挫伤和影响,还十分有碍于党  相似文献   

15.
在茶楼,手捧一杯龙井,全身沉浸在温和馨香的氛围中;在展馆,欣赏一幅山水画,细细品味名家名作的精华所在;在近郊的鱼塘边,把持一根细竿,静待湖面水波颤动的瞬间;……在诗画江南浙江,在“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天城”杭州,休闲正在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使天堂的日子始终保持着新鲜和润泽。休闲的生活很悠远,《诗经》中,先民就吟出了“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休闲的生活很雅致,从《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到清代的闲适小品等文化经典,无一不是“休闲”传承的演绎。休闲的生活其实又很平常,看一场电影,踢一场球,读一本书,无论是静…  相似文献   

16.
罗一恒 《传承》2004,(2):32-32
1974年12月23日,周恩来等人在长沙向毛泽东汇报工作。毛泽东提议由邓小平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兼解放军总参谋长。毛泽东称赞邓小平“政治思想强”,“人材难得”。在说到“人材难得”时,81岁的毛泽东怕别人听不清楚,特地艰难地用笔写下“人材难”。刚写下三个字,周恩来马上会意地说:“人材难得”。于是,毛泽东放下笔,从而留下了一幅没有写完的手迹。毛泽东与邓小平的最初相见,是在党的“八七”会议上。这时,34岁的毛泽东是新任的湖南省委书记,23岁的邓小平则是新来的中央秘书。邓小平和与会的其他代表一起,第一次听到了毛泽…  相似文献   

17.
“……得失原本无常,更何况在充满诱惑的演艺圈。 我不会让自己很辛苦的, 我所需要和珍惜的不过是一种淡定的生活而己, 简单、闲适、从容……”  相似文献   

18.
书写人生     
<正> 有一天,在乡间闲走遇到一个铁匠,听着他历尽磨难的故事,看着他“沟壑纵横”却灿如霜菊的笑脸,还有他那间简小粗陋之极的门面,居然气势非凡地贴着一幅对联:“两间火烤烟熏屋,一个千锤百炼人”。回来的路上,我沉思了良久……  相似文献   

19.
“原子老人”的小学约翰·道尔顿,原子学说的创造人,被称为“原子老人”,12岁时曾在村头贴过这样的“招生广告”:“兹有约翰·道尔顿小学,学费低廉,质量可靠。欲报名者,请到本村旧仓库找道尔顿先生登记。”布告一出,村人顿时哗然。有人赞赏,有人惊讶,有人怀疑。还有人讽刺挖苦,认为这简直是弥天笑话:“12岁就想办学?”可是道尔顿却不为闲言所动,毅然按预定的目标走下去,结果真有几名家境贫苦的学生报名,有的年龄比道尔顿还大。而道尔顿则正儿八经、有条不紊地当起了这个“小学校”的小校长。由于他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桌上,摆着几份腐败分子在“双规”期间,在监狱里,在执行死刑前写的《忏悔书》,阅读以后,感慨良多。 这些腐败分子的忏悔书都是用他们的血和泪一字一句写成的。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在这些忏悔书里,腐败分子对自己蜕变和堕落过程的反省,一般讲来,认识是深刻的,追悔是真实的,给人们提供的警示和教育,更是十分难得的。 《忏悔书》之一:“几年来,身在监狱,每天面对铁门铁窗、高墙电网,我从心灵深处忏悔,并从自己极其惨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