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戚继光(公元1528—1587),字元敬,今山东蓬莱人,祖籍安徽定远,出身名门。他自幼受家庭影响,饱读兵书,练兵习武。一生为保卫东南海防、抗击日本倭寇侵犯和镇守北线边防、抵御鞑靼进犯作出了卓著的贡献。他一生写下了大量军事著作,《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是其中最著名的。其军事实践和军事思想给后人留下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菲荑 《乡音》2016,(4):50
迁西县三屯营刘乐棋子火勺制作技艺历史悠久,2013年入选唐山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三屯营因明代初期有三百屯田军户而得名。自明隆庆二年始,抗倭名将戚继光驻此16年,专为士兵驻守敌楼、行军打仗研制军制食品"棋炒"。因制作完毕后在球形顶部按出了一个坑,使其形状像勺子而得名,后又被称为火勺。当时戚继光的子弟兵来自江浙一带,战士怀念家乡,做出火勺,后经不断改  相似文献   

3.
张玉强 《春秋》2010,(6):51-53
明代抗倭是我国沿海军民保家卫国、抵御外侵的重大军事行动和历史事件,在兵备体制、军备思想、海防体系等方面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军事财富,而在山东所形成的"营、卫、所"这一独有的海防体制,近年来又引起了人们的热切关注。  相似文献   

4.
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与岳飞齐名的杰出军事家、著名民族英雄。在抗击倭寇保家卫国的斗争中,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其功勋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对这位民族英雄的事迹,小时候就为之钦佩,随着时间的推移,英雄的高大形象在我心里挥之不去。怀着这份情结借这次出差山东蓬莱机会,在一个晴朗的秋日,我终于走进了戚继光故里。戚继光故里,位于山东省蓬莱县城牌坊街北侧。当我走进牌坊街时,对面掩映在花丛中长卷式的大型浮雕壁画映入[帘,画中人物栩栩如生,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英雄当年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场面。“母子节…  相似文献   

5.
明朝为防御山东半岛倭寇之需,在半岛东部文登设营,名文登营。嘉靖年间倭患猖獗,戚继光受命领登州、即墨、文登三营备倭山东,写下了《过文登营》这首著名爱国诗篇。如今,500多年过去了,文登营已成为历史,然而戚继光的《过文登营》一诗,却使人们记住了“齐东重镇”文登营以及山东半岛抗倭的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6.
布局能力戚继光是明代著名抗倭将领,相当于现在企业的业务经理。从1559年开始,他率领的戚家军曾屡次攻坚、解围、迎战、追击,从未在战斗中被倭寇击溃,其胜利记录无出其右。除了部队的素质之外,主帅戚继光卓越的管理才能是决定胜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五千年的文明,造就了中国人重感情、重家庭的特点。所以"惧内"的幽默上涉帝王将相,下及黎民百姓,真是"惧内"面前,人人平等。明代功业赫赫的抗倭名将戚继光,据说他"怕老婆"之甚,连他的部下  相似文献   

8.
张景龙 《春秋》2017,(1):45-47
蓬莱水城是我国北方建造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军港,距今已有近700百年的历史。作为山东海疆历史文化廊道上的重要海防遗址,蓬莱水城至今仍保存有3门清朝道光年间铸造的铁炮。蓬莱水城3门清代铁炮连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的6000斤蓬莱大铁炮均为山东巡抚托浑布在1841年筹办山东海防时所铸造。  相似文献   

9.
<正>1923年以后,高星侨一度无事可做,在法租界建筑一座花园楼(现赤峰道130号),全家由河东迁居新宅。这一年的"双十节"高星桥在新宅宴请汉纳根,为了迎接汉纳根,早在两个月以前就让他的两个儿子练习德国的军事礼节。这一天,他设的是天津最著名的义合成饭庄的酒席——八八席(64样菜)。汉纳根来到客厅,见到这里高悬德皇和他本人的大幅半身像,再见到高家公子向他行德国军礼,不胜感慨,恍若回到昔日德  相似文献   

10.
杜志明 《长白学刊》2014,(4):103-106
民壮是明代民兵中最主要、最普遍的一支武装力量。在军事组织上,民壮是卫所制度、营兵制与地方里甲、保甲组织相结合的产物,总甲和小甲既是民壮基层管理者,又是民壮组织的基本单位。在武装建制上,民壮主要效法卫所旗军制和营哨制,同时又因地而制宜,以战斗力之强弱为准则。这充分体现了民壮作为国家常备武装后备力量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1.
《春秋》2001,(5)
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全国各省纷纷响应,相继宣告独立,脱离清廷。山东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同盟会员,在武昌起义的影响和全国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推动下,一度倡导和促成了山东的独立。尽管山东独立后来受到袁世凯的破坏和镇压,被迫取消,但山东同盟会员在孙中山先生的指导下,仍然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相继发动了登州(蓬莱)、黄县、文登、荣成、青州、即墨、高密、诸城等地的起义,促成了  相似文献   

12.
嵩岳黄河钟正气青天白日鉴孤忠记明代抗倭名将李天宠张正轩明代抗倭英雄戚继光,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然而,诞生于河洛大地的明代抗倭先驱、光耀史册的李天宠却鲜为人知。《明史·李天宠传》载道:“张经……其年十月与巡抚李天宠俱斩,天下冤之”。李天宠,何...  相似文献   

13.
周荣鑫是山东蓬莱人,曾任国务院秘书长、教育部部长。文革中,他充当了周恩来的“中南海救火队长”的角色。其女周少华,最近撰文记述了周荣鑫在文革中的经历,现摘编如下:  相似文献   

14.
《黄埔》2015,(1):19-21
梁天恩,1917年出生,原藉广西南宁。1936年8月,梁天恩从老家邕宁县考入当时在南宁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一分校学兵队时刚满18岁,年轻的他抱着满腔爱国热情投身军旅,踏上了抗战的征程。学兵一年毕业后,1937年8月,他在广西第7军170师517旅1020团第2营机枪连弹药排任班长。1937年10月,他随部队开赴上海淞沪前线任第3营重机枪班班长。以下是梁天恩老人对淞沪抗战的回忆。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清朝光绪以前,历代封建王朝都没有设立过专门的警察机关,治安事务由行政、军事、审判长官职掌。庚子年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清政府设置了“安民公所”,接着为了维持京师地区的治安,清政府将“安民公所”撤销,临时设立了警备、司法、治安三位一体的“京城善后协巡总局”。总局设专职大臣一人,兼职大臣四人和提调、总办、会办、巡捕官等。总局分设文案、营务 (掌巡防、捕盗等事)、发审 (掌审理犯  相似文献   

16.
正明朝中后期,倭患不断,日本浪人和海盗武装经常骚扰东南沿海,令疲于应付北方蒙古族的明王朝更加头痛不已。乱世出英雄,好在涌现出戚继光、俞大猷、李成梁等百战将军,强撑明王朝的大厦根基。还有一位与他们齐名的常胜将军,曾是戚继光的上司,他屡败倭寇,北御蒙古,还修建了近1500座空心敌台,他就是八达岭长城的再造者——谭纶。  相似文献   

17.
听说电影《五十一号兵站》里的“小老大”式的人物——傅共安老人就住在济南市槐荫区营市东街省燃料公司宿舍楼里,我怀着崇敬和好奇的心情拜访了他。当我敲开他的家门时,出来迎接我的是一位中等身材、体态微胖、脸面红润、满头白发的老人。他就是颇多传奇色彩的傅共安。当我说明来意之后,傅老陷入沉思,讲述了他五十多年前惊心动魄的经历。那是1945年春,日本鬼子还没有投降,我在山东日照地区当  相似文献   

18.
正许昌行我在美国的弟弟曹忻从网上看到河南仰岳公益组织发布的一则消息:"河南许昌志愿者在许找到一个辎汽6团的抗战老兵,名叫贾全生,1920年出生,已经96岁。"谈起自己的从军经历,他说:"我叫贾全生,原籍河南长葛董村,远征军辎汽6团2营上士班长,团长曹艺是少将,曹艺原来是副团长,后来当了团长,2营营长王伯照(应为王伯兆——作者注),另一个营长叫孙精武(应为孙靖五——作者注),山东  相似文献   

19.
正杨抡籍贯虽是云南,但是他长期生活在金陵,其与古琴谱之缘也就是很自然之事了。并且,在明代万历年间的金陵琴界,杨抡还是"琴歌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杨抡辑《真传正宗琴谱》(又名《太古遗音》),后又加入《伯牙心法》作为后编,是明代三大琴歌曲谱之一,具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杨抡,号桐庵,又号鹤浦,明云南鹤庆府(今鹤庆等县)白族人。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载,杨抡是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举人第42名、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  相似文献   

20.
张勋复辟以山东为主要基地1912年春天,中华民国成立,清帝宣告退位时,张勋正率被革命军打败的清军江防营驻扎在山东兖州。他对中国政局发生的这一历史性变革极端仇视,决心推翻民国,恢复清朝。为此,他令所部军队一律继续蓄留发辫,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