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孙伟 《当代韩国》2003,(2):38-42
公元676年,新罗第三十代君王文武王法敏统一朝鲜半岛,标志着统一新罗时期的到来.而在文学方面,早已产生于三国时代的乡歌--朝鲜最早的文学形式,也得到了空前繁荣.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后人便称三国时期与统一新罗时期的乡歌作品为"新罗乡歌".作为朝鲜文学开端的乡歌是在汉文化的不断影响之下产生的.据史料记载,到公元二、三世纪,朝鲜人已可充分使用汉字.直至产生第一首诗歌<兜率歌>时为止,中国对朝鲜半岛的文化影响已逾近三、四百年.  相似文献   

2.
朝鲜“三·一”运动之意义朝鲜是数千年东方古老的封建国家,人民的经济生活非常贫乏,而且在腐败的专制政治下,人民的政治思想亦不能发达。但是在前资本主义时代,在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发展程度皆优越于日本,这样的朝鲜国家,自从在一九一①年被后进的日本帝国主义并吞以...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关注朝鲜问题,有一个逐步深入、不断深化的过程。本文试图从朝鲜甲午更张后、朝鲜沦为日本保护国前后、朝鲜被日本吞并前后等三个时期入手,研究分析梁启超相应的代表作,找出其在不同时期对朝鲜问题关注的重点,探寻其写作的目的和动机,梳理出内在的逻辑关系及变迁过程,揭示出梁启超关注朝鲜问题的根源,即对中国处境和命运的担忧,对清政府和民众的警醒,对民族复兴道路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至今仍非常活跃的韩国传统音乐,大部分是朝鲜时代中叶以后扎根或形成的,其底蕴来自儒教的礼乐思想。朝鲜是一个把儒教视为统治理念的国家,甚至比儒教发源地中国贯彻得更为彻底。礼乐制度传统在朝鲜比中国发展得更为顽强。本文从雅乐的存续与变容方面考察在朝鲜体现的礼乐思想,并提出其具体的根据(朝鲜宫中的祭礼乐和宴礼乐)。  相似文献   

5.
“三·一运动”的教训可是,“三一”大革命运动,终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枪刀下惨遭失败了,但它是朝鲜民族伟大精神的结晶,它打定了朝鲜民族革命的基础。它是朝鲜革命的划时代的分水岭。假使没有了它,朝鲜革命决不会有今日的基础。要之,“三一”革命运动是由当时亡国后刚...  相似文献   

6.
公元676年,新罗第三十代君王文武王法敏统一朝鲜半岛,标志着统一新罗时期的到来。而在文学方面,早已产生于三国时代的乡歌——朝鲜最早的文学形式,也得到了空前繁荣。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后人便称三国时期与统一新罗时期的乡歌作品为“新罗乡歌”。作为朝鲜文学开端的乡歌是在汉文化的不断影响之下产生的。据史料记载,到公元二、三世纪,朝鲜人已可充分使用汉字。直至产生第一首诗歌《兜率歌》时为止,中国对朝鲜半岛的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与朝鲜爱国青年康基柱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反帝战士。他深切同情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下的朝鲜人民,热情支持朝鲜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艰苦斗争。他在生前曾与一些在华朝鲜爱国青年结交来往,其中留有文字记载的至...  相似文献   

8.
金向德 《当代韩国》2016,(1):126-128
正李岩先生所著《朝鲜中古文学批评史研究》作为2014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之一,于2015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它作为国内首次系统论述朝鲜中古时期文学批评历史的专门著作,以三国中叶至高丽中叶的朝鲜中古时期的文学批评作为研究对象,引入广义的文学批评概念,把文学批评置于广阔的时代背景当中,探索与社会思想文化间的学理关系,以求展现其庐  相似文献   

9.
《牧民心书》是由朝鲜时代著名的思想家、学者、诗人、朝鲜实学家丁若镛(号茶山)所著的一部政治学著作,该书探求治理国家之道,以爱民、为民为中心思想,旁征博引,叙论精微,从中可以了解朝鲜古代的历史、文化思想及中韩政治、经济、文化源远流长的交流史。  相似文献   

10.
朝鲜“三·一运动”及中朝友谊的发展杜春和1919年在朝鲜爆发的“三·一运动”,是朝鲜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它开创了朝鲜由殖民地社会走上争取民族自由独立运动的新纪元。“三·一运动”和同年在中国爆发的“五四运动”,有着同样伟大的...  相似文献   

11.
儒学思想对韩国现代化的积极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儒学思想对韩国现代化的积极作用李敦球自古以来,朝鲜的思想、文化同儒家学说有着极其密切的亲缘关系。经过两千年的漫长岁月,儒学思想逐步影响到朝鲜社会的各个方面,与其传统的思想文化相融合,已成为朝鲜民族思想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虽然随着李朝的衰亡,儒学思...  相似文献   

12.
《东槎日录》作为一部重要的朝鲜通信使文献,详细记录了17世纪后期,朝鲜使臣泛槎海路出使日本的见闻及感受,对于研究日本江户时代的风土民情、朝日邦交,乃至东亚文化格局均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以《东槎日录》为中心,从朝鲜使臣的视角切入,考察在汉文化圈的整体语境之下,中国、朝鲜和日本彼此间的叙述、认识与想象,进而加深对东亚文化格局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李岩 《当代韩国》2008,(3):87-92
朝鲜三国时期不光是政治、经济的大变革时期,也是思想文化取得显著发展的历史阶段。佛教的传入及其本土化,就是这个历史时期思想文化界的一件大事。从佛教的传入及其发展过程看,它也处处受这一内部各种机制如政治、经济、文化的制约和影响。从本质上讲,这一接受过程,就是一种社会消化另一种社会思想文化的过程,或两种思想文化双向选择的过程,其结果就是外来思想文化本土化的过程。因为当时的三国正处于政权的巩固和经济文化的向上发展过程之中,需要一个能够辅助和刺激这种发展的意识形态,佛教恰逢这时从中国传进来,就顺应了这一时代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奎章阁介绍     
《当代韩国》2009,(4):I0005-I0006
首尔大学的奎章阁韩国学研究院既是所收藏韩国传统时代的文化的图书馆,也是韩国学的研究机关。这里收藏着被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朝鲜王朝实录》、《承政院日记》等在内的大约25万册图书资料,并以此为背景进行韩国学的研究、教育和资料的提供。  相似文献   

15.
有关朝鲜“三·一运动”的珍贵资料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提供编者按:今年3月1日,是朝鲜人民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而爆发的伟大“三·一”人民起义运动75周年。“三·一运动”被中国人称为朝鲜的五四运动。实际上,三·一运动在前,五...  相似文献   

16.
朝美“2·29协议”的签署及随后朝鲜的卫星发射让世界大跌眼镜,其实,对于这样的结果美朝双方都是有预期的,双方在签约过程中获得了自己所需的政治资本。“2·29”协议后,美国在经济、军事、外交等多个领域对朝鲜进行了打压,朝鲜也不甘示弱,对美国一如既往地以硬碰硬,并将“拥核”进行到底。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双方的这种较量将随着朝...  相似文献   

17.
如果我们稍加留意便可发现 ,韩国一直在射箭项目上占据世界领先地位 ,朝鲜也不甘示弱、紧随其后。这除了当今政府的支持和投入之外 ,必然与其民族的传统文化密不可分。本文试就这一主题进行探讨 ,使我们对朝鲜民族的射技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一 古代朝鲜的弓箭与弓术朝鲜的山地面积约占半岛全部领土的 75 % ,①远古时期植被茂密 ,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朝鲜民族自古擅长制“弓” ,必然与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生存条件、社会文化密切相关。百济“多不火食 ,厥田下湿 ,人皆山居” (《北史·东夷传》)。新罗“地多山险” (《新唐书·东夷传》…  相似文献   

18.
师存勋 《当代韩国》2016,(4):126-128
正近年来,朝鲜半岛文学、文化的研究风生水起,成为新的学术热点,研究成果越来越多,但有分量的研究成果还不多见。2016年1月,曹春茹、王国彪两位学者的《朝鲜诗家论明清诗歌》由国家社科规划办资助,由中央编译出版社隆重推出和出版。"本书立足朝鲜古代汉籍,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从全新的域外视角展示了明清诗歌的面貌和特色,扩大了明清诗歌的研究范围和影响,并进一步彰显了中国传统诗歌文化的魅力和国际地位,对中国其他时代文学的域外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韩自从1992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后,两国关系发展迅速,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交流不断扩大,高层领导往来日益频繁,经贸合作更加密切,科技文化交流持续不断。中韩两国人民十分重视这一友好合作关系,并希望全面推进中韩关系,将一个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带入对世纪。中韩文化胄景相近历在纽带悠长中国和韩国隔海相望,比邻而居,同属东方文化圈。韩国文化在历史上曾深受中国儒家学说的影响。儒家的伦理学说和哲学经典被传入古代朝鲜后,就广泛扎根于社会之中,深深影响着朝鲜人的伦理观念和处世哲学,并在韩国经济发展中起…  相似文献   

20.
刘畅 《当代韩国》2013,(3):57-65
1883年仁川开埠通商以后,烟台与朝鲜间开通了海上定期航线。汽船的定期航运不仅促进了两国间人员的往来,贸易额也开始呈增长态势。本文依据《中国旧海关史料》分析了仁川开埠通商以后,烟台与朝鲜贸易的趋势及特点。烟台与朝鲜的贸易以1893年为限分为前后两个时期,1883~1893年贸易额呈缓慢增长态势,烟台肩负着对朝鲜土货出口和洋货转运出口的职能。1894年以后由于从朝鲜进口了大量的高丽参,烟台与朝鲜的贸易额出现激增。就大宗商品而言,不仅有传统时代的朝贡物品,也出现了大量的近代工业制成品。总体而言,烟台是近代中朝贸易的重要港口,而人参贸易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