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今年以来,全国相继发生6月中下旬四川盆地至江汉江南地区洪涝风雹灾害、7月上旬渝川陕甘暴雨洪涝灾害、7月下旬西北地区和内蒙古洪涝风雹灾害、7月末新疆哈密暴雨洪涝灾害、台风"艾云尼""玛莉亚""摩羯""温比亚"等一系列重特大自然灾害事件,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灾区经济社会发生造成严重影响。截至8月20日统计,洪涝风雹台风和地质灾害共造成全国6424.9万人次受灾,431人死亡,52人失踪,298.9万人次紧急转移安  相似文献   

2.
张强 《中国减灾》2003,(2):25-28
2002年度(2001年12月至2002年11月),我国出现了干旱、暴雨洪涝、台风、沙尘暴、风雹、低温连阴雨、高温等多种气象灾害,使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灾情为中等偏重之年。全国降水量偏多,但时空分布不均,北方地区早春旱和伏秋旱范围广,华南沿海地区冬春夏初连旱;南方汛期降水量偏多,部分地区遭受暴雨洪涝或局地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一些地区重复受灾。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但起伏变化较大。登陆我国台风个数接近常年,灾情稍偏轻;沙尘天气出现时段集中,影响范围广,强度偏强;冰雹、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频繁,损失重于常年…  相似文献   

3.
正如同往年,2014年夏汛依然不平静,灾害的侵袭多次发生,影响遍及全国各地。我们挑选今年入汛以来8个灾害过程,涵盖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地震等灾害,分析其灾情和特点,为读者全面展示2014年夏汛灾害过程。  相似文献   

4.
《中国减灾》2014,(10):14-23
如同往年,2014年夏汛依然不平静,灾害的侵袭多次发生,影响遍及全国各地。我们挑选今年入汛以来8个灾害过程,涵盖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地震等灾害,分析其灾情和特点,为读者全面展示2014年夏汛灾害过程。  相似文献   

5.
暴雨洪涝灾害灾情等级划分依据和减灾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暴雨洪涝灾害灾情等级划分依据和减灾对策李吉顺,徐乃障(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每年各省上报的暴雨洪涝灾情有数十次至上百次,并多与台风和风雹灾情相互交叉,其文字描述的侧重点和灾情项目也不完全统一,为灾情分析和等级划分带来了不少困难。为此本文所依据的资...  相似文献   

6.
正据湖南、贵州两省民政厅报告,7月10日以来,两省出现较大范围强降雨天气过程,持续时间长,引发暴雨洪涝等灾害。7月16日17时,国家减灾委、民政部针对湖南、贵州两省近期暴雨洪涝灾情紧急启动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派出由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副主任、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副主任范一大带队的工作组赶赴灾区,查看灾情,帮助做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工作。工作组先后前往受灾较为严重的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常德市桃源县、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  相似文献   

7.
正回顾2013,这一年,自然灾害的阴影,并没有离我们远去。气候变化与地壳运动带来的强大破坏力深深地震撼并影响着整个世界。超强台风"海燕"横扫了菲律宾、越南及我国南部部分地区,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莫桑比克及我国部分地区遭受了洪水袭击,四川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甘肃岷县漳县"7·22"6.6级地震、7月四川盆地及西北地区东部暴雨洪涝、夏季南方地区持续高温干旱、8月东北地区洪涝风雹等重特大自然灾害相继发生。酷暑与严寒、干旱与洪涝、地震与台风,给世界和中国都带来了重大的损失与伤痛。  相似文献   

8.
《中国减灾》2005,(11):57-63
10月份,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强度和频率较汛期明显降低,主要灾害种类为台风和洪涝。本月,台风“龙王”在福建登陆并造成严重损失;洪涝灾情较上月有所减轻,但长江支流汉江、黄河支流渭河发生较为严重的秋汛。据统计,全国受灾人  相似文献   

9.
2017年,吉林、湖南遭受了严重暴雨洪涝灾害,四川、新疆先后发生了6级以上地震,四川还遭受了"624"茂县特大滑坡、"88"普格泥石流灾害的侵袭。面对严重的灾情,吉林、湖南、四川、新疆各级民政部门周密部署、科学应对,最大限度降低了灾害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影响。在民政部、财政部联合召开的2017—2018年度全国冬春救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吉林、湖南、四川、新疆民政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应对2017年洪涝、地震灾害的成功经验,分享了推进因灾倒损民房恢复重建工作采取的新举措,并就当前正在安排部署的受灾群众冬春救助工作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1997年全国灾情和救灾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秀山 《中国减灾》1998,8(1):11-14
1997年全国灾情和救灾工作王秀山(民政部救灾救济司)1自然灾害情况1997年,我国自然灾害发生较为频繁。主要发生了地震、雪灾、风雹、洪涝、台风、干旱、病虫害等灾害。民政部、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农业部、国家统计局、中国气象局等有关部门共同核定...  相似文献   

11.
(2007年7月25日)今年7月中旬以来,我市大部分地区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袭击,形成了洪涝、滑坡、泥石流等多种自然灾害,给全市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灾情重大、形势严峻、情况危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市委、市政府迅速采  相似文献   

12.
聚焦     
正国家减灾委、应急管理部针对广东省严重暴雨洪涝灾情紧急启动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9月2日11时,国家减灾委、应急管理部针对广东省严重暴雨洪涝灾情紧急启动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立即派出由救灾司、消防局、地震和地质灾害救援司、国家减灾中心等单位组成的工作组紧急赶赴灾区,实地查看灾情,指导支持地方做好抢险救灾和人员搜救工作,妥善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文字来源:应急管理部网站)国家减灾委、应急管理部针对云南省严重洪涝泥石流灾情紧急启动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  相似文献   

13.
《中国减灾》2005,(8):58-58
7月份,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风雹和台风灾害为主。据统计,全国受灾人口8664.8万人,死亡290人,紧急转移安置296.2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1163.3千公顷,绝收面积1686.3千公顷;倒塌房屋24.2万间,损坏房屋78.9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373.5亿元。与近年同期相比,今年7月份灾情属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4.
正在7月12日召开的国家减灾委员会专题会议上,国家减灾委员会副主任、民政部部长李立国汇报了今年以来全国灾情和抗灾救灾工作开展情况,并就下一步工作提出建议。本期杂志特将李立国部长讲话内容刊出,供学习参考。全国自然灾害发生情况今年以来,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风雹和地质灾害为主,地震活动水平偏弱,台风登陆偏晚,旱灾影响有限。截至7月12日8时,各  相似文献   

15.
正2018年夏,暴雨洪涝大范围肆虐,江西、四川、甘肃等地相继告急,桥梁道路被冲毁,民房倒塌,农作物绝收,经济损失惨重;台风接连登陆,甚至出现四个台风共存的少有场景,不仅数量多而且后劲足,深入至山东、河南、北京和内蒙古等地……今年的汛期依然不平静。4月16日正式成立的应急管理部备受关注,迎接大考。以人民为中心当好"守夜人"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7月中旬,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  相似文献   

16.
淮河流域异常洪涝及防灾减灾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维宽 《中国减灾》1997,7(3):23-25
淮河流域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性气候带,为显著的季风气候,梅雨锋和副热带高压滞留及特殊的地理环境,使该区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洪涝或干旱。但是影响最大。致灾最重的是十几年或几十年一遇的异常洪涝。例如1954年淮河流域特大洪水、1972年7月初淮北特大暴雨洪涝、1975年8月台风(低压)特大暴雨洪涝、1980年夏淮河五次洪峰及1991年淮河持续性特大洪涝等,不仅是江淮流域著名的洪涝灾害,也是我国建国以来的重大气候事件。据统计,建国以来我国发生的十大自然灾害中,6次由异常洪涝造成,其中3次发生在淮河流域,直接经济损失均在10…  相似文献   

17.
祝明  徐富海 《中国减灾》2012,(19):54-56
今年8月以来,台风"苏拉"、"达维"和"海葵"先后在我国沿海登陆,带来强风暴雨以及风雹、洪涝、泥石流等灾害。各地迅速响应,通力协作,措施有力,成功应对了台风灾害,最大程度减轻了灾害损失,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中国减灾》2005,(12):60-64
General Situation月度灾情概况11月份,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强度和频率较低,主要灾害种类为地震、洪涝和雪灾。11月26日,江西九江、瑞昌间(北纬29.7度,东经115.7度)发生5.7级地震,地震波及江西、湖北、安徽三省60多个县,因灾死亡13人,其中江西省九江市的九江县和瑞昌市受灾较为严重。11月中上旬,江西省北部出现历史同期少见暴雨天气,连续的暴雨造成江西省北部修河、潦河水位急剧上涨,部分地区出现洪涝灾情。10月中下旬以来,西藏、新疆、青海等省(自治区)的部分地区相继出现较大范围的降雪过程,大面积草场被积雪覆  相似文献   

19.
灾情概况 8月份,我国自然灾害以旱灾、洪涝和台风为主.部分地区还遭受了地震、风雹、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总体而言,今年8月份我国灾情较近年同期偏轻.  相似文献   

20.
正一、立足灾情,提升站位2019年以来,四川省先后遭受地震、暴雨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尤以"6·17"长宁地震、"6·20"巴中洪涝、"8·20"阿坝山洪泥石流、"9·8"威远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灾害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应急管理部、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