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高度重视社区综合减灾工作,探索适合上海特点的城市社区综合减灾模式. 上海城市社区综合减灾模式的特征 上海社区减灾工作着力推动"三个转变",即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从单灾种应对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轻灾害损失向减少灾害风险转变.  相似文献   

2.
正"加强社区灾害风险管理项目"以开发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组织"以社区为基础的灾害风险管理培训班"为切入点,通过培训提高社区主体人群对灾害风险管理的认识和能力,通过试点社区指导带动和扩展新的社区,体现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两年的实践证明,推广社区灾害风险管理培训课程是加强社区减灾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从培训培训者着手提升社区灾害风险管理能力是切实有效和可行的做法。  相似文献   

3.
正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宏观社会的缩影。灾害来临时,社区不仅要承受灾害的侵袭,更要第一时间处置和应对灾害,承担"第一响应人"的角色。社区是社会安全的基石,在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期以来,国际社会积极倡导推动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灾害风险管理,2005年1月第二届世界减灾大会通过《2005—2015年兵库行动纲领:加强国家和社区的抗灾能力》,突出强调加强国家和社区抗灾能力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正>北京市充分发挥首都宣传区位优势,全面提高本市人民防灾减灾意识,全力推进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全社会的风险防范意识和灾害应对能力,努力使防灾减灾工作直接面向全社会、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在今年"5·12"防灾减灾日活动周工作中,北京市紧紧围绕"减灾从社区做起"的主题,以学校为重点,以社区为基础,以媒体为依托,紧密  相似文献   

5.
<正>在社区灾害风险管理中,提升人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而开展培训无疑是一种重要手段。近年来,一些国际组织活跃在我国社区减灾能力建设过程中。他们通过与政府部门合作、投入资金、信息和专家资源等方式开展项目,在将国际社区减灾经验引入我国的同时,结合中国实际进行实践指导和操作。作为与中国政府长期合作的、专门从事灾害管理工作的国际组织,亚洲备灾中心选派专家精心设计了"社区为基础的灾害风险管理"培训课及其培训这一课程的师资课程,并多次派专家进行讲课和指  相似文献   

6.
正社区是基层的"基层"。作为应急管理的前沿阵地,社区的减灾能力直接反映基层的综合减灾水平。南京市建邺区是我国东部地区金融服务中心,为了给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屏障,该区立足辖区实际,以社区建设为抓手,推动防灾减灾工作向基层延伸,有效增强了基层综合灾害治理能力,打造了"平安建邺"的减灾品牌。  相似文献   

7.
正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灾害的直接承受单位,也是灾害管理的"第一响应人"。20世纪末,我国开始探索社区减灾工作,至今已近20年。在此期间,面对日益复杂严峻的灾害形势,随着国际社会对于社区减灾的日益关注和推崇,不管是自上而下的政策工具推动,还是自下而上的民间自发开展,我们发展出多类社区减灾模式,开发出多类社区灾害风险管理工具,整合传播推广社区减灾知识,取得了实在效果,提升了基层社区的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充分发挥首都宣传区位优势,全面提高本市人民防灾减灾意识,全力推进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全社会的风险防范意识和灾害应对能力,努力使防灾减灾工作直接面向全社会、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在今年"5·12"防灾减灾日活动周工作中,北京市紧紧围绕"减灾从社区做起"的主题,以学校为重点,以社区为基础,以媒体为依托,紧密结合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宣传周系列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9.
《中国减灾》2012,(10):12-13
社区是政府管理的最基层单元,也是防灾减灾与风险防范工作的根基,做好社区综合减灾工作是提高区域和国家综合风险防范能力的核心,也是完善“自上而下”与“白下而上”综合风险防范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上,我国社区减灾工作正有序推进,社区综合减灾工作组织与管理机制逐步建立,社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社区灾害风险调查与评估起步并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气候的影响,陕西省宝鸡市面临严峻的灾害风险。为了筑牢织密百姓的民生之网,宝鸡市将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作为创新社区治理、构建和谐幸福宝鸡的民心工程,通过不懈努力,探索出了"党建引领主题化、社区减灾标准化、隐患管理网格化、志愿服务常态化"的创建模式,有效地降低了社区的灾害风险,增强了居民防灾减灾意识与技能,走出了具有宝鸡特色的社区减灾治理之路。  相似文献   

11.
防灾减灾的基础在社区,只有社区防灾减灾能力提高了,整体灾害的损失才能有效降低。"5·12"汶川地震之后,我国在社区减灾能力建设方面取得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国家减灾中心积极实施"李嘉诚基金会捐助‘5·12’地震极重灾区四川省彭州市小鱼洞镇灾后社区重建项目"。自项目启动以来,已经相继开展社区领导能力培训、社区恢复重建机制调研、社区管理者减灾培训、社区灾害风险与减灾能力调查、小鱼洞镇学校预案建设等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受到小鱼洞镇干部和群众的欢迎与肯定,也为社区减灾能力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减灾工作的前沿阵地,社区的减灾能力建设意义重大。社区灾害预警信息传播速度、社区居民风险意识、社区居民灾害自救互救技能等因素直接影响着社区减灾能力的高低。社区灾害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建设本着科学有效、节约成本的原则,在亚洲社区综合减灾合作一期项目基础上,统筹整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已有资源,紧密围绕二期项目建设目标,结合孟加拉国、尼泊尔和中国试点社区减灾能力建设需求,由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牵头组织开展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中国扶贫基金会积极投身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开展了一系列特色公益项目,通过打造社区第一救援人模式、倡导"向灾害SAY NO"大型公益活动、开展灾区援助型项目等,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提升社区综合防灾减灾水平。中国扶贫基金会成立于1989年,是中国扶贫公益领域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公益组织之一,它致力于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生计扶贫、救灾扶贫四大业务领域,并建立起了完整、系统、科学的项目管理制度。近年来,中国扶贫基金  相似文献   

15.
正本文基于中国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灾害形势严峻的背景,提出降低社区社会脆弱性是提高城市灾害应对能力的关键,有时旨在降低社会脆弱性的防灾减灾措施可能在"性价比"上更具优势,并提出应重点关注提升社区灾害信息传递能力、提升社区公共物品供给能力、提升社区社会资本水平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正>以2007年9月18日民政部下发《关于印发"减灾示范社区"标准的通知》(民函〔2007〕270号)为标志,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在我国正式推行。经过将近十年的发展,以"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标准"为核心的社区综合减灾示范模式逐步成为我国社区综合减灾的主要模式。在十年的发展中,这一模式形成了自身的独有特征,并对我国防灾减灾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社区减灾是防灾减灾救灾的基础。本文认为,社区综合减灾应成为减灾工作的优先事项,提高社区群体对于灾害形成的认知,加强社区灾害风险评估,科学编制社区减灾规划,统筹发展和减灾,协调多元参与,才能促进社区综合减灾能力的提高和社区韧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正加强城乡社区综合减灾工作是减轻灾害风险、减少灾害损失的迫切需要,是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安全和谐社区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陕西省西安市民政局真抓实干,稳步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将全市基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推向了新高度。近年来,按照民政部和陕西省民政厅的安排部署,西安市紧紧围绕建设"品质民政、阳光民政"的目标,以"抓组织机构建设、抓制度预案完善、抓风险隐患排查、抓日常宣教演练、抓减灾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理合务镇林寨社区、临邑镇国寨社区分别被民政部、山东省民政厅命名为2014年度"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和"山东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近年来,临邑县通过健全完善社区防灾减灾制度、加大投入配备防灾减灾设施、建立社区救灾抢险应急队伍等措施不断提升社区综合减灾能力。同时,临邑县还通过定期向社区居民  相似文献   

20.
<正>"社区减灾"是指活跃在社区里的各个主体,如居民、企业、民间组织、基层政府等结成一种合作伙伴关系,在灾害面前具备基本的自救、互救能力。日本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自然灾害尤甚,多年来频频遭遇暴雨、暴风雪、洪水、地震、火山、泥石流、海啸、台风等灾害袭击,在饱受灾难折磨的过程中,日本政府和各地方社区汲取以往应对各种灾害的经验教训,推动地方防灾社区的建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