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传真     
<正>甘肃省:出台综合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近日,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甘肃省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甘政办发[2017]46号)。《规划》总结了"十二五"时期全省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成效,分析了"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形势,强调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出的"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新要求,着力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相适应的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全面提升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有力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创新、协调、绿色、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灾害情况不同且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各具特点。因此,编制"因地制宜"的地方性综合防灾减灾规划是必要且迫切的。福建、海南、江西、陕西四省结合本地实际,主动作为,编制本省"十三五"时期的综合防灾减灾规划,进一步推动了本省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事业的发展。本刊特别刊登上述四省"十三五"防灾减灾规划的编制过程、内容特点和实施计划,以供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4月28日,福建省在全国率先发布了《福建省"十三五"综合防灾减灾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标志着福建省"十三五"综合防灾减灾工作正式启动。为确保《规划》有序推进,早出成效,福建省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规划》的宣传、贯彻工作。以实施规划为抓手,加快提升综合减灾救灾能力《规划》是"十三五"时期福建省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福建省安排防灾减灾重大项目建设与政府投资的重要依据,对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具有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12月28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安徽省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该规划全面总结了"十二五"时期全省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主要成就,认真分析了"十三五"时期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面临的形势,要求努力实现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规划衔接和协调有效加强、重大项目设防水平进一步提高、灾害造成的损失进一步减少、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救灾物资储备网络进一步健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进一步增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不断深化、人才队伍建设深入推进等发展目标,提出了安徽全省综合防灾减灾九大任务和五大工程。它的出台将有效指导安徽省"十三五"  相似文献   

5.
正"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新的发展理念如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健全公共安全体系,都要求不断创新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体制机制。"十三五"时期也是全面提升综合减灾能力的关键时期,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面临诸多新形势、新任务与新挑战。一是灾情形势复杂多变。受全球气候变暖等影响,未来我国极端天气增多趋势明显,灾害的  相似文献   

6.
<正>山东省滨州市彩虹湖社区作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在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方面颇有成效,青少年科普体验中心等一系列服务平台的开放,为防灾减灾知识技能的普及和其他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良好的载体。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安徽省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皖政办秘〔2016〕242号)。《规划》全面总结"十二五"时期全省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主要成就,认真分析"十三五"时期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面临的形势,强调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坚持常态减灾与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12月27日,广东省减灾委员会印发了《广东省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7—2020年)》。该规划总结了广东省"十二五"时期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成效,分析了"十三五"时  相似文献   

9.
正"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作为公共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防灾减灾具有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加快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改革、创新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机制、全面提升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对陕西省提出了新挑战。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提高防灾减灾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的要求,切实增强全省抵御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充分发挥相关涉灾部门履职尽责的职能作用,有效推进全省防灾减灾事业发展,根据省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王勇在国家减灾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强调全面提升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能力3月17日,中国国家减灾委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委员、国家减灾委主任王勇出席会议并讲话。王勇充分肯定了"十二五"时期防灾减灾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他指出,"十三五"时期灾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防灾减灾工作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  相似文献   

11.
<正>鄂政办发[2017]23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湖北省综合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17年4月10日湖北省综合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精神,依据《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  相似文献   

12.
正"十二五"期间,为贯彻落实《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和《四川省"十二五"防灾减灾规划》的要求,夯实基层防灾减灾基础,提升公众识灾避险与自救互救能力,四川省以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为抓手,全力完善防灾减灾基础建设,全面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切实有效地提高了四川省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13.
<正>舜耕路社区位于著名的泉城济南趵突泉街道,是一个驻区单位众多的综合性社区。由于社区内有许多老旧小区,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为保障居民安全,社区健全工作机制和领导体系,重视防灾减灾宣传教育,鼓励全社区共同行动起来消除安全隐患,织牢百姓的安全网。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舜耕路社区不仅形成了自己的防灾减灾特色,更取得了防灾减灾实效,被评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减灾》2014,(23):39
正为进一步总结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经验,为编制《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提供科学依据,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于11月19日—20日在江苏省无锡市举办了"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座谈会"。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救灾物资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新进展。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中提升救灾物资和装备统筹保障能力要求,推动实施全国自然灾害救助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工程,加快救灾物资储备体系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切实做好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是"十三五"时期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16.
资讯     
正国家综合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启动7月11日,民政部救灾司召开国家综合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专题讨论会,正式启动规划编制工作。民政部救灾司司长庞陈敏、副司长胡晓春、副司长李保俊、救灾司各处处长以及国家减灾中心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会讨论。会议听取了国家减灾委专家委秘书处关于《国家综合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介绍,与会人员围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编制思路和前期研究重大专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明确了规划编制工  相似文献   

17.
正在自然灾害形势日益复杂的今天,提升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刻不容缓。作为自然灾害多发易发的地区,山东省潍坊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以市民政局为代表的各个部门通力合作,从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基础设施建设、宣传教育等多方面发力,有力推动了全市防灾减灾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7月24日,贵州省六盘水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联合印发《六盘水"十三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该规划要求,要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预防为主、综合减灾""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分级负责、属地为主""依法应对、科学减灾"五条基本原则,以自然灾害风险调查与评价工程、隐患治理和灾后恢复重建工程、基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11月26—28日,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王浩院士率调研组一行6人,对江西省综合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实施成效、"十三五"规划编制情况、城市地下排水系统建设,以及城市洪涝灾害应对等情况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听取了江西省和赣州市民政、国土、水利、气象、地震等有关部门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情况汇报,实地考察了赣州市福寿沟地下排水系统和市应急救援协会建设情况,对近年来江西省在综合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编制、综合减灾能力体系建设、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减灾救灾等方面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我国的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主要包括防灾减灾教育体验馆、灾害遗址纪念馆、救援培训基地和科研院所灾害实验室四类,其发展呈现出三个趋势——更新技术,注重实训,更"鲜活";基地下沉,贴近群众,更"生活";多元参与,互相合作,更"灵活"。一个"活"字,很好地概括了我国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未来的发展方向。借鉴日本建设经验,提高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的科学性、互动性、体验性,链接各类主体,可以更好地提高全社会的减灾意识和技能,从而推动减灾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