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9月,正值广西美丽的季节,中国-东盟减轻灾害风险研讨会在满目绿色的南宁召开。中国和东盟国家山水相连,多年来,在应对自然灾害的过程中,携手前进,相互合作,区域减灾救灾结出累累硕果。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15周年,为加深合作、互信共赢,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共同主办此次研讨会,各国灾害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在此相聚,共同开展研讨和交流,为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灾害管理部门的积极对话和务实合作再谱新章。  相似文献   

2.
东盟国家是华侨华人聚居较为集中的地区,也是广西籍华侨华人分布较多的区域。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经贸、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往来日益密切,广西作为中国对东盟开放的前沿和窗口,地缘优势不断凸显,广西在面向老挝、柬埔寨等东盟国家开展的海外华文教育中,发挥华侨华人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独特作用,保持华侨华人的民族特性,加强与祖籍国的联系,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现出来。新的形势下,面向东盟开展海外华文教育工作愈加显得重要,这就要求广西要创新开展面向东盟国家的华文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按照现代管理思维,秉承"治灾于未灾是自然灾害管理的最高境界"和"社区(村)是城市的细胞,社区(村)安全则城市安全"的理念,着力探索自然灾害管理关口前移的有效路径,研制出台社区(村)综合减灾公共信息标识建设规范地方标准,启动实施综合减灾标准化社区(村)建设。一、实施社区(村)综合减灾标准化建设是城市的理性选择近年来,四川省自然灾害频发,成都也先后遭受汶川特大地震、芦山强烈地震、"7·9"特大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  相似文献   

4.
人民币自由使用是人民币跨境使用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人民币自由使用有助于提升高水平贸易和投融资双向开放水平,是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的重要形式和渠道。东盟国家是我国率先开展人民币跨境结算的试点先行区。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以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为契机,在促进人民币在东盟国家使用、推进更高水平便利化试点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文章以广西推动人民币在东盟跨境使用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广西在促进人民币面向东盟跨境使用的实践、挑战,并提出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面向东盟跨境高水平便利化使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陕西省人民政府令第194号《陕西省实施(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办法》已经省政府2016年第2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2月1日起施行。省长:胡和平2016年12月23日第一条为了实施国务院《自然灾害救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自然灾害是指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  相似文献   

6.
王育谦  彭泽军 《传承》2008,(2):122-124
近年来,各类非传统安全威胁给东盟国家经济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由于历史和现实等方面的原因,东盟国家非传统安全合作还面临各种困难与问题。面对共同威胁,东盟各国在非传统安全的双边与多边合作方面进行了可贵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正>奥地利是一个联邦制国家,位于中欧南部,属于中欧型气候。受气候、地形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奥地利的灾害主要有三种:首位的是自然灾害,其次是疫情,第三为恐怖事件。在这三种灾害中,主要的是自然灾害,有山崩、洪水、雪灾等;人为灾害主要是交通事故、火灾等。奥地利也是欧洲自然灾害发生较多的国家之一,一般年份自然灾害造  相似文献   

8.
正东盟是我国周边外交优先方向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地区。广西作为我国唯一与东盟国家海陆相连的省份,多年来始终是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积极推动者、深度参与者和发展获益者。当前,我国已与东盟互为最大贸易伙伴,经贸合作水平不断提升,合作前景广阔。我区已与马来西亚、文莱、越南等8个东盟国家开展了园区平台合作,玉柴、柳工、南国铜业等企业在东盟建立了制造基地、研发中心、原料保供基地,广西与东盟经贸合作成绩亮眼,  相似文献   

9.
建立中国综合风险管理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接2005年第一期) 我国综合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 1.我国风险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现状 在我国的风险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中,自然灾害、生产安全、金融是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领域.在自然灾害风险分析方面,先后提出了基于灾害系统论、模糊风险评价理论,并针对我国水灾、旱灾、地震、台风、泥石流等主要灾种,提出狭义与广义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综合模型,发展了一套不完备信息条件下(小样本)的以信息扩散理论和方法为工具的自然灾害风险分析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0.
我国减灾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增义 《中国减灾》1991,1(1):31-34,24
一、我国的自然灾害概况我国幅员辽阔,各种自然灾害频繁,每年都有一些地区遭受干旱、洪水、台风、冰雹、霜冻、病虫等自然灾害的袭击,地震与滑坡也时有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一般年份,全国受灾农作物面积(播种面积)4000万至4700万公顷  相似文献   

11.
《中国减灾》2013,(17):63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峻挑战与重大制约因素。对自然灾害发生发展、肘空分布、灾情损失等进行总结研究,是科学谋划防灾减灾工作的基础。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组织力量编制出版了大型年度自然灾害综合图集——《2011年中国自然灾害图集》,旨在提高对中国自然灾害系统时空格局特征的认识,揭示自然灾害对中国社会的直接危害和间接影晌,增强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2011年中国自然灾害图集》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了2011年我国自然灾害发生全貌及规律,由序图、全国自然灾害综逋、灾害时空特征评价、重大自然灾害事件、附录等部分组成,融准确权威的数据、丰富直观的图表、深入综合的分析于一体,内容全面、系统、科学、实用。年度自然灾害系列图焦的出版,可以帮助灾害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更好地  相似文献   

12.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把牢面向东盟国家的国际传播话语权,讲好融贯中西的"中国故事"对于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有重要意义。中国面对东盟国家的话语国际传播存在明显短板,需要通过正视差距、加强顶层设计、调整传播战略、完善传播内容和传播渠道等路径进行提升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正河南省位于黄河中下游,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全省5个县(市、区)被列入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自普查工作启动以来,河南各级普查办及成员单位汇聚工作合力、夯实普查基础,高质量高标准推进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工作,确保普查工作落地落实。普查工作启动以来,河南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重要论述精神,积极探索、强化协同,扎实推进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东盟非传统安全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各类非传统安全威胁给东盟国家经济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由于历史和现实等方面的原因,东盟国家非传统安全合作还面临各种困难与问题.面对共同威胁,东盟各国在非传统安全的双边与多边合作方面进行了可贵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正>"自2013年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成立以来,先后在中国和东盟国家开展技术转移系列活动20余场,组织约730项技术进行展示、对接,促成中国与东盟国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338项,协议金额达5.1亿元人民币。"6月10日,在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广西科技厅副厅长刘建宏晒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截至目前,我国已与柬埔寨、缅甸、老挝、泰国、印度尼西亚5国建立双边技术转移中心,并积极推进与马来西亚、越南等东盟国家共建双边技术转移中心事  相似文献   

16.
覃春华 《今日广西》2007,(20):18-21
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日益密切,占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桥头堡”位置的广西.正吸引着越来越多来自东盟国家的留学生:与此同时,越南语、老挝语、泰国语等小语种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发展空间越来越大,甚至竞相“东南飞“,用“小语种”闯出了自己的“大世界”。  相似文献   

17.
<正>·全国自然灾害概况·9月份,我国相继遭受洪涝(含山体滑坡泥石流)、台风、旱灾、风雹、地震、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特别是台风"凡比亚"和"莫兰蒂"登陆我国,给沿海灾区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影响。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人民政府令第103号《贵州省自然灾害救助款物管理办法》已经2007年9月24日省人民政府第54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12月1日起施行。省长林(?)森第一条为加强自然灾害救助款和救助物资(以下简称自然灾害救助款物)的管理,保障灾民基本生活需求,维护灾区社会稳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自然灾害救助款物的管理,适用本办法。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自然灾害,是指因干旱、洪涝、风雹、地震、低温冷冻、雪灾、病虫害、滑坡、泥石流等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19.
张晶 《前沿》2011,(16)
从复合相互依存理论的视角来看,博鳌论坛历届年会主题的变化充分说明,论坛作为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在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相互关系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合作、区域一体化、可持续发展以及环保等低级政治问题已逐渐成为双方关注的焦点。中国东盟的相互依存日益显著,有利于双方今后的睦邻友好与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减灾》2012,(17):29
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台风、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近年来,为有效应对灾害风险,福建省民政厅基于福建省情实际和自然灾害特点,按照《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要求,不断加大防灾减灾工作力度,扎实推进城乡自然灾害避险场所建设,逐步构建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