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权力的特性决定了权力走向腐败的过程,权力腐败是一切腐败的根源。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其同权力腐败的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权力腐败渗透着各种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从权力腐败的产生与发展可以透视其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本质,权力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则是多方面的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当前腐败根源研究观点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当前腐败现象的根源问题,理论界有以下几种主要观点。剥削根源论:腐败现象根源于社会上所存在的残缺的剥削制度、剥削阶级、剥削思想;体制转型根源论: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社会失序导致腐败泛滥;权力异化根源论:社会主义国家同样存在着的公共权力所有权与行使权相分离状况使权力异化仍不可免;思想观念根源论:腐败根源于思想蜕化变质;需求驱动根源论:腐败是掌权者利益需求与利益实现手段之间矛盾运动的产物;综合根源论:权力失控,利益关系混乱,转型时期社会震荡,消极的文化诱导,主体价值观念偏误  相似文献   

3.
对于无产阶级政党及其领导下的政权腐败产生的根源,通常有"私有制根源论"和"基本制度决定论"。但从本质上讲,任何腐败现象都是公共权力的异化,其根源都在于权力的不受约束。公共权力具有二重性,共产党、社会主义对于腐败绝不是绝缘体,对腐败也绝不具有绝对的、天然的免疫力。只有这样认识问题,才能把反腐败的主要精力集中到从制度的内部找原因,从制约权力入手。  相似文献   

4.
“权力租赁”是腐败产生的最终根源云南省委党校徐明康来稿认为:领导干部出现的腐败,从现象上看有行贿受贿、贪赃在法、循私舞弊等,从本质上看,则是公共权力的“私有化”。造成这种腐败现象的根源,在于两个方面:①客观上外界对行政权力的“制衡失控”;①主观上一些...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少数乡村干部由于受社会历史文化原因、上层建筑根源、经济根源和个人主观原因等种种因素的影响,产生了违法违纪现象和腐败行为。因此,我们要清除社会腐败意识,健全思想教育机制;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切实推进政务公开,大力促进民主进程;改善乡村千部待遇,稳定乡村干部队伍;强化党内外监督,规范权力制约机制;强化责任追究机制,严肃查处腐败案件;加大改革力度,尽快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措施,多策并举,标本兼治,把腐败现象减少到最低程度,甚至根除滋生腐败现象的土壤和条件。  相似文献   

6.
权力的腐败是当今世界一个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权力腐败产生的根源很多,但最关键的原因是制度腐败,官本位体制是产生腐败的制度性根源,反腐败应从腐败产生的源头抓起,从制度上,源头上防止权力异化,确保人民主权。  相似文献   

7.
腐败是全球性问题。在我国,腐败现象已达到触目惊心、令人发指的地步,成为妨碍经济发展、威胁政治稳定的公害。就目前来讲,我国产生腐败的原因有:新旧体制转轨出现制度上的漏洞;权力缺乏有效制约和监督:执法实践存在严重问题。为了减少或消除腐败现象,就必须加强权力对权力的制约,而这又要靠制度、机制和有关人员的素质来加以保证。  相似文献   

8.
本文力图抛开对腐败现象的表面观注,深入腐败本质。从权力不正常的运用入手,阐述、分析了权力背逆的历史根源,指出私有制产生后权力背逆才产生,由此揭示了权力背逆的原始动力,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现阶段权力背逆的原因,阐释了我国解决腐败问题,即防止权力背逆的制约机制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反腐败三论     
反腐败三论王来金,陈淑清一、论腐败产生的根源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腐败的根源是直接关系到我们当前反腐败的方向和成败的大问题。一九九三年八月二十一日,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的讲话中谈到“正确认识腐败现象产生的社会原因”这一问题时,曾明确指出,腐败...  相似文献   

10.
腐败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它是社会不稳定的因素.腐败产生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经济、政治、体制等方面的原因.腐败主要是权力的腐败.权力本身具有膨胀的特性,加上主体的私欲,便使腐败由可能变成现实.要想真正遏制腐败现象,必须从经济、政治、体制、法律、思想道德等多方面全面入手,其中,建立"以权力制约权力"及相关法律制度是最有效和最持久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腐败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任何阶级社会普遍存在的瘤疾。腐败产生的根源,主要是个人对公共权力的滥用和社会对公共权力的失控。从我国转型时期腐败现象的主要特点来看,产生腐败的主要原因一是社会层面的因素:如新旧体制转换给腐败提供了机遇和环境,经济领域中的供需分配矛盾和商品市场经济的消极作用的因素影响等等;二是个体意识形态及其心理层面因素:如拜金主义的毒化,特权意识的存在,避险心理作怪,认知上的失调等等。为此,加强预防腐败必须健全公务员制度,增强公职人员自我约束能力,完善立法制度,完善监督与管理机制,健全和完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民主等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权力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经济体制转换时期,我国还存在着较为典型的以权钱交易为核心的腐败现象;权力腐败是腐败的集中体现,其根源是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不健全;应从完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抓住以法治官这个重点,完善执政党党内监督等各个层次上建立对权力的综合监督机制,从根本上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论腐败的实质及其根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腐败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是权力和腐败的关系问题。本文认为 ,腐败的实质是社会公共权力性质和职能的蜕变 ,权力是产生腐败的必要条件 ,缺乏制约的权力同人的自私自利性的结合则是产生腐败的充分条件。并从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产生腐败的体制根源。  相似文献   

14.
反腐败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是权力和腐败的关系问题。本文认为 ,腐败的实质是社会公共权力性质和职能的蜕变 ,权力是产生腐败的必要条件 ,缺乏制约的权力同人的自私自利性的结合则是产生腐败的充分条件。并从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产生腐败的体制根源。  相似文献   

15.
当前,对我国产生腐败现象的归因解析颇多。但是,每种原因都只看到问题的某一方面,难免具有局限性。相对而言,从社会学的某些角度对我国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作理论诠释,更彰显其合理性。本文以社会学为视阈,从公职人员的角色、行动,社会的文化、资源的交换,异化的差序格局等维度对我国当前腐败现象的根源作理论上的厘析。  相似文献   

16.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当前职务消费腐败本质上从属于权力腐败范畴,在实际中,它是职务犯罪的重要诱因之一。它有既定的含义,表现形式多样,社会危害严重,其产生有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原因。要预防和制止职务消费腐败现象的产生,就必须从监督体制的构建、综合改革的实行、思想道德的培育等方面着力,以竭力遏制职务犯罪。  相似文献   

17.
权力具有潜在的扩张性、排他性、诱惑性和腐蚀性,这些特性容易使权力被无限制地运用,从而导致各种问题特别是腐败现象的出现。防止权力滥用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以权力制约权力”,即权力制约。权力制约作为一个实践过程,应当使人民群众实际地运用民主权利,在权力的意识、环境等方面进行控制,确立并运用完善的权力监督机制,有效地防止和治理腐败。  相似文献   

18.
对当前经济改革过程中腐败问题的评析马庆钰权力腐败是社会政治过程中的一个很难避免的问题。它与公共权力伴生,损害着人类的进步,侵扰着公民的权益。毫无疑问,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扼制腐败现象的浸染,促进社会肌体的健康发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由于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9.
伴随“入世”进程 ,转轨时期的中国政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权力的市场化操作侵蚀着政府机能 ,并且危及社会生活秩序和稳定。如何遏制目前这种贿赂公行、腐败成风的局面 ?文章从腐败、利益、权力涵义出发 ,阐述非正当利益、失去监控的权力与腐败现象的关系 ,提出从源头上根除腐败产生的土壤 ,即进行制度设置 ,才能防止“政治之癌”的蔓延。  相似文献   

20.
腐败现象本质上是权力的蜕变,是权力在行使职能过程中的一种非正常行为。当前腐败现象的新特征是集体腐败。集体腐败既是腐败的一种重要类型,又是腐败的一个总体特点。由于集体腐败是一种集体行为,其规模大,组织化程度高,因此,它的危害性更强,治理难度更大。分析集体腐败现象产生原因的特殊性,将使治理集体腐败的措施更具针对性,从而达到彻底治理集体腐败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