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7 毫秒
1.
转换思路 创新机制 推进新农村文化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永新 《民主》2006,(8):22-2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还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的精神生活水平。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力。建设农村文化就是增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软实力”。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潮的到来,有必要认真总结农村文化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研究和遵循农村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与时俱进地更新工作思路,建立长效机制,以人为本,切实提高农村文化建设的实效,全面发挥文化在建设新农村中的传播知识、凝聚人心、提高农民素质、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  相似文献   

2.
提高农民主体意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主体素质的内在要求。本文在对农民主体意识的实然现状及其原因做了系统、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从普及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发展农村经济、夯实物质基础;弘扬先进文化、培育主体精神;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农民权益等四个方面探索了农民主体意识构建的应然路径。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提高农民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对农民素质的认识还存在一些问题与误区.尤其是新农村建设中关键需要培养农民什么素质还有待研究.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提高农民的软素质即农民的观念素质,特别是农民热爱家乡、热爱农村的感情与观念.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要提高农民素质.文章首先阐述了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的基本内涵,进而分析提高农民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的紧密关系,最后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杨劲松 《求知》2006,(8):25-26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农民群众是主体,其素质高低将决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快慢和质量的高低。最近,我们通过对津南区农民群众思想道德建设情况的调研进一步认识到,现阶段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培育新型农民的最重要环节,只有大力加强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广大农民群众综合素质的提高。才能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原动力。  相似文献   

6.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的内在发展机制,也是发展农村经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人力资源构件的系统分析,提出了农村人力资源构件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针对性从改善体力构件、智力构件、技能构件等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城乡一体化视角下的新农村建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乡一体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社会经济整体进步的有效途径.城乡一体化面临着思想意识滞后、城镇对周边农村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有限、发展资金不足等矛盾和问题,建立多元的城乡一体化投资机制,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农民素质,优化配置人力资源,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有序转移,实施城乡科学合理规划,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在农村也要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广大农民群众能够明辨是非、美丑、善恶,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加强荣辱观教育是推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重要保证。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推动新农村生产发展主要靠农民。农民的整体素质如何,是决定农村生产能否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提高农民整体素质,通常是指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只有当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较高的文化素质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构成优质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9.
农村社群文化组织作为农村社区文化的领导者、组织者,在联结农民与农民、农民与政府、农民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独具特点和优势。在繁荣农村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有重要地位与作用。解决目前农村社群文化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必须从加强内部的组织建设和优化组织发展的外部环境入手,发挥农村社群文化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10.
农民素质高低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资金投入、农民教育体系建设、师资力量、教育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深入分析目前我国农民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同时分析比较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农民教育的经验和启示,对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进行农民教育提出措施和建议,力图的在理论与实践上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教育问题研究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民研 《民主》2007,(11):9-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为构建和谐社会、彻底解决"三农"问题而采取的一项长期战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做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核心问题是提高农民的素质。没有农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很难实现。为此民进北京市委会组成课题组,深入大兴、顺义、延庆、平谷等区县,实地调研了农民培"  相似文献   

12.
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更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而农民政治参与是实现农村基层管理民主的重要途径.但是,农民政治参与还存在诸如受封建文化影响大、村民选举秩序混乱以及民主监督不力等问题,本文拟从发展农村经济、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扩大农民政治参与途径和做好宣传等方面,对解决农民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
赵爱忠 《求知》2006,(11):31-3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包括经济、社会、政治、科教、文化和社会保障等涉及农村方方面面的有机统一体,是农村社会综合发展程度的标志。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定位要准、要有新的发展观念、好的发展思路和适合本地区实际的发展路子。综合分析我镇的现状,我认为,在推进新农村建设方面,我镇新农村建设要以镇村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以规划为龙头,  相似文献   

14.
余炳良 《学理论》2010,(8):15-16,4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着力提升农业、农村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解决三农问题,切实维护农民利益的战略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的系统工程。只有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指导农业,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努力改善农村经济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善,才能实现把我国广大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大目标。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村级民主监督不力的成因与对策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列为当前我国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虽然新农村建设一年多来已经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农民社会经济地位低下、信息渠道不畅、相关制度缺乏以及农民素质不高而引起的村级民主监督不力所造成的。当前必须针对这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促进村级民主监督,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朱敏 《学理论》2010,(11):19-20,65
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需要经济繁荣,更需要文化进步。维护农村文化安全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新农村建设的固本之举,关系着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和发展。目前,我国农村文化安全建设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主要表现为农村基层干部文化安全意识淡薄、西方霸权文化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封建迷信活动死灰复燃等。文章建议从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基层党组织文化安全意识、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和规范文化安全立法来提高农村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和目标,是以人为本,不断构建中国农村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中国农村新型农民,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加强农村教育文化建设仍然是培育造就新型农民的根本途径.现阶段,要突出农村教育事业的优先发展地位,切实提高农民整体文化素质;要多渠道开展科技培训和经营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农民技术素质和经营素质;要着力提高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  相似文献   

18.
王鑫 《学理论》2009,(31):34-3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对新时期中国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是新农村建设的理论武器。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发展经济。突出农民的主导作用,是目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而大力推行农村教育,则是强化农民的主导作用的根本途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农村教育滞后,不利于农民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要积极发展农村教育,为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也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包括农村经济建设,而且包括农村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必须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党员、人才队伍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