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毛泽东外交战略和实践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其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确立了新中国在整个世界战略格局中的有利地位,是我国外交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在新形势下,研究毛泽东外交战略与实践,对我们正确分析国际形势,把握国际战略格局,争取有利外部环境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的外交战略与谋略思想是毛泽东同志本人及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毛泽东外交战略与谋略思想的指引下,我国的外交工作,为维护国家利益与世界和平,均作出了重大而积极的贡献,从而结束了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遭受外侮的痛史并为中国的现代外交史谱写了新的篇章。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撰写本文,一方面是为从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3.
在抗日战争期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建立世界反日同盟当作中国对外交往的战略任务,提出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正确方针。他倡导人民外交或民间外交,把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和政府区别开来,把广泛开展民间外交与打通官方关系结合起来。在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内部,毛泽东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实行既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策略。毛泽东制定的抗日外交的战略和策略是新中国外交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极重要的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和周恩来制定了举世闻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奠定了当代中国外交理念的基础;邓小平对国际形势与时代主题做出科学判断,调整了外交战略和对外关系,为中国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并倡导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冷战结束后,新一代党的领导集体与时俱进,提出了“和平发展道路”的大战略和建设“和谐世界”的外交新理念。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胡锦涛等历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提出的独立自主、和平共处、和平发展、和谐世界思想,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对外交往的核心价值理念。这些价值原则引导着过去和现在中国的对外战略和政策抉择,并将继续成为未来中国外交战略的决策指南。  相似文献   

6.
为服务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毛泽东对世情、国情进行了深刻、精准的分析研判,逐渐认识到建立国际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可能性和重要性,对建立和发展国际统一战线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构想和策略方针,形成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特征鲜明的国际统一战线思想。这一思想,是毛泽东统战思想和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和建设伟大实践是毛泽东国际统战思想形成的三大理论来源。毛泽东国际统战思想,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发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和谐世界"理念为核心的中国外交战略,是中国在新世纪应对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中产生的."和谐世界"理念对中国外交战略的优化体现在三个方面:在政治上确立了相互尊重、平等协商,以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原则;在经济上确立了相互合作、优势互补,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的原则;在文化上确立了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以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的原则."和谐世界"理念使中国的外交战略布局得到充分优化,突出了中国外交战略的连续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8.
公共外交与政府外交构成中国的总体外交格局。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在党和国家历史上曾经发挥过巨大的作用,而新的世界形势和中国国情为公共外交提供了更广阔的运作空间。2009年中共中央提出的国际战略新任务为中国公共外交指明了方向。公共外交工作者的当前努力目标,应当是加紧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提高公共外交战略谋划和战术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是新中国外交的最高决策者。在长达四分之一多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毛泽东以他所特有的胆识和睿智,为新中国勾画了一幅幅独具特色的外交战略蓝图。本文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毛泽东的外交战略思想的基本特色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作为建国后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为政党外交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独立自主的政党外交思想。毛泽东直接参与了我国对外政策的制定,他从我国总体外交目标出发,总揽全局,统筹安排,对党的对外工作予以高度重视。毛泽东的政党外交思想集中回答了战后国际形势、国际关系、国际共运和新中国外交所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有力地指导了当时我国的整个政党外交工作。继承并发展毛泽东政党外交思想,对如何开展当下我国的政党外交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冲击-反应"论是近现代西方学者包括马克思以中国国情为依据分析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一种观点。中国革命的导师毛泽东对中国国情的分析就明显受到马克思中国观的影响,其观点与"冲击-反应"论亦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相似。但在近现代中国革命任务的问题上,毛泽东却在当时苏联的影响下得出了自己的结论。这使他的革命论与马克思的社会革命理论、世界历史理论与东方社会理论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并影响了建国后的政治实践。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是彻底的爱国主义者、天才的外交家.他不但科学地继承、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周恩来的外交思想和理论,而且在他身上还富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传统的外交理念.他的外交思想是我们学之不尽、受益无穷的精神宝库.  相似文献   

13.
本文深入阐述和准确概括新中国建立后20年间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基本原则,回顾和论述毛泽东从“一边倒”到反帝反霸国际战略实践的转变,全面总结毛泽东反帝、反霸国际战略的践行及其成效。深入探讨、准确理解和把握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外交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二战结束的1945年到1947年的两年间,由于大国关系、国际政治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苏联的对外战略随之进行调整,即从"积极防御战略"向有限扩张战略转变。这种战略转变加剧了美苏的权力竞争和利益争夺。  相似文献   

15.
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的方针是以城市为中心。城市工人运动屡屡受挫,毛泽东等创建的赣南、闽西根据地及其他根据地蓬勃发展,促使共产国际改变指导中国革命的战略方针,开始以加强红军和根据地建设为中心。毛泽东在中央苏区第一至三次反“围剿”战争中表现的卓越才能得到了共产国际的肯定,被认为是“有声望的领袖”。在毛泽东坚持正确主张而被“左”倾教条主义者指责为“右倾机会主义”时,共产国际进行了干预,要他们以同志式的态度对待毛泽东,同他密切合作。因此,毛泽东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由四中全会时的政治局候补委员当选为政治局委员,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继续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尽管这时毛泽东没有实际权力,但他在中央苏区的地位和威望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6.
冷战时代虽然以美苏为首的北约和华约形成一种全面对抗的态势,但从研究国际关系的角度看,世界却是相对稳定的。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世界进入后冷战时代,在这样一个大战不犯,小战不断的时代背景下,全球冲突主要集中在三大高危地带,即苏联解体后产生的破碎地带、伊斯兰弧带以及南亚次大陆热点群。国际安全新的冲突源的形成,国际安全格局的变动分化,使中国在外交和安全上面临复杂挑战。  相似文献   

17.
国际社会给予毛泽东高度评价,称赞他是世界历史上“巨人中的巨人”。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奠基者、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伟大的政治家、高超的军事指挥家。毛泽东信仰坚定、学识渊博、个性鲜明、意志坚强。毛泽东的著作丰富了世界文化宝库,毛泽东的诗词具有无穷的魅力,毛泽东思想继承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的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毛泽东不仅改变了中国,而且改变了世界。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高度重视中央和地方关系,他对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探索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根据中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条件,提出了统一与因地制宜相结合的原则,促进了国家整合、政权巩固和经济恢复;社会主义改造开始时,他主张学习苏联,进一步加强中央权力;社会主义改造后期,针对经济建设当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他开始反思高度集中的领导体制,倡导放权给地方,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毛泽东对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处理,既表现出了较强的灵活性,又坚持了基本的政治原则,并注重学习借鉴外国的经验教训。他在探索中形成的实践经验和理论认识对于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井冈山和中央苏区斗争时期,毛泽东经历了他革命生涯中的“三落三起”——“开除党籍”、落选前委书记、被排挤出红军领导岗位。面对人生的挫折,毛泽东以其宽阔的胸襟和高超的领导艺术,化解磨难、锻炼才干、陶冶情操、砥砺意志,成就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大业。  相似文献   

20.
延安时期,是党的对外战略思维和基本原则形成的重要历史阶段,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洞察时代与世界形势的新变化,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以中国革命利益和中华民族利益为中心的国际战略。这一时期积累的丰富国际交往经验,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建国后外交战略的制定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