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0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自1995年实施以来,中国仲裁事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已逾十载。期间,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法治进程日益推进,仲裁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矛盾和问题亦日益凸显。为了使仲裁活动的理念和规则进一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需求,国务院有关部  相似文献   

2.
主编寄语     
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仲裁事业不断发展、不断壮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一晃我在广州仲裁委员会工作已十年有余,期间充满了喜悦、艰辛和挑战。作为一个亲身参与中国仲裁事业艰难发展历程的仲裁人,我非常渴望创办一份属于全体仲裁人的学术丛书。因为中国仲裁事业的发展历程表明:仲裁制度的完善、仲裁理论的繁荣是仲裁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必要条件。没有完善的仲裁制度,就不可能有仲裁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而没有科学的仲裁理念和系统的仲裁理论,就不可能有完善的仲裁制度。随着中国仲裁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仲裁理论研究与仲裁制度构建已远远不…  相似文献   

3.
马春生 《政府法制》2012,(13):44-45
推动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仲裁事业,首先要搞清楚谁是仲裁事业发展的主体,谁有责任和使命发展仲裁事业。内因是变化的因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仲裁机构是当然的仲裁事业发展主体。住我国,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仲裁事业而言,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党委和政府在仲裁事业发展的初期,  相似文献   

4.
启事     
根据本刊发展需要,《北京仲裁》自第59辑始全新改版,并改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本刊将继续秉持求真务实、积极进取、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办刊宗旨,竭力倡导仲裁的理论探讨和实务研究,不断推动中国仲裁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并真实记录仲裁事业的发展历程。《北京仲裁》下设“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商事仲裁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组成部分,是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一支重要社会力量。民商事仲裁机构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舞台上,应当以什么样的角色定位去发挥作用,是社会(中介)组织,是企业,还是执法部门?目前我们的仲裁工作在发展的道路上是否存在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这些问题对于相当一部分民商事仲裁机构而言,不仅仅是一般性的认识问题,而且已经成为影响仲裁事业健康发展的因素,值得法律界、经济界、仲裁界人士乃至政府相关人士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SCC的仲裁规则与中国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以及仲裁法中不同之处的比较,来说明中瑞两国之间在仲裁理论与实践中的不同特点,以增加对瑞典仲裁制度特别是对SCC的认识和了解,并有助于我国仲裁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实在的法律的规定并不足以为中国仲裁协会提供无可置疑的合法性支持,并且,中国仲裁协会在行业规范、监督和服务方面的职能定位亦存在值得商榷之处。我们应当在仲裁民间性的讨论框架下,将是否成立及成立何种形式的仲裁协会交由仲裁机构自己决断。一种悬搁中国仲裁协会的宏大叙事并淡化仲裁协会地方色彩的,以行业力量形成多个仲裁协会差异化合作与竞争的仲裁协会组建模式似乎可以成为支持中国仲裁事业发展的或然路径。  相似文献   

8.
于健龙 《中国法律》2008,(5):9-11,61-65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谱写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篇章,成就举世瞩目。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涉外仲裁事业迎来了绚烂的春天,并迅速得到发展。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简称贸仲)是以仲裁的方式,独立、公正地解决契约性或非契约性经济贸易等争议的常设商事仲裁机构,设立於1956年4月.当时名称为对外贸易仲裁委员会,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设立的国际商事仲裁机构。  相似文献   

9.
吕斌 《法人》2010,(7):26-27
中国仲裁事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历经多年的调整、改革,良好局面得来不易。目前,中国仲裁所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改革的脚步永远不能停歇  相似文献   

10.
启事     
根据本刊发展需要,《北京仲裁》自第59辑始全新改版,并改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本刊将继续秉持求真务实、积极进取、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办刊宗旨,竭力倡导仲裁的理论探讨和实务研究,不断推动中国仲裁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并真实记录仲裁事业的发展历程。《北京仲裁》下设“主题研讨”、“专论”、“仲裁讲坛”、“ADR专栏”、“比较研究”、“域外撷英”、“案例评析”、“资料选登”、“书评”和“仲裁动态”等栏目。“主题研讨”由本刊编辑部组织,就仲裁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集中探讨,本刊将自本期起在北京仲裁委员会网站…  相似文献   

11.
涉外仲裁协议的司法审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裁制度是一国法律制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仲裁制度的发展离不开法院的支持。仲裁协议构成了仲裁制度的基石,“无协议、无仲裁”是各国普遍接受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建立了法院对仲裁协议的司法审查权,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在过去的5年里,本着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和促进国际商事仲裁的精神,通过司法解释、对案件批复等方式,发展了涉外仲裁协议认定标准,对发展中国的涉外仲裁事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首先欢迎各位加入到光荣和高尚的仲裁事业中来!我们的仲裁事业正朝着国际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仲裁事业的发展关键要靠人才,各位参加到仲裁事业中来,能够发挥你们的聪明才干,共同为仲裁事业发展做贡献,这是件好事。现在大家既然都接受了聘请,成为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贸仲委)的仲裁员,那我们就是一家人,是同事,所以我有责任给大家提几点要求。我讲六个字:公正、廉洁、勤勉。  相似文献   

13.
张维 《公民与法治》2014,(24):42-43
自1994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颁布至今,已满二十年。二十年不长,与仲裁在中国生根落地之前已在西方世界运行三百年之久相比,如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二十年亦很长,中国仲裁在此间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发展道路,已经成为运用仲裁方式解决民商事纠纷最多的国家之一.二十年,中国仲裁事业走过了一条怎样的轨迹?立法初衷是否得以实现?有哪些规律性的认识将指导下一步的仲裁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仲裁与法律》2004,(5):1-4
1994年8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以下简称《仲裁法》),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仲裁法》的颁布实施,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仲裁事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仲裁事业进入了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5.
中小城市仲裁工作是一个很容易被人们忽略的角落。笔者以自己的经验和思考,总结出了在中小城市发展仲裁事业的全局思路和具体应该采取的措施,为我国中小城市的仲裁事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下称《仲裁法》)的颁布,是我国仲裁制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掀开了我国仲裁事业崭新的一页。10年来,我国仲裁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国内仲裁迅猛发展、涉外仲裁继续辉煌。  相似文献   

17.
临时仲裁以其独特的优势与特点得到了各国仲裁立法以及国际条约的普遍认可和接受。我国加入的联合国《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以下简称《纽约公约》)也明文确立了临时仲裁的地位。然而我国现行《仲裁法》却以对仲裁协议生效要件的规定将临时仲裁排除在外,仅仅规定了机构仲裁。临时制度缺失引起的弊端日益显现,中国应审慎地引入临时仲裁制度,使其与机构仲裁互为补充,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完善国内仲裁司法监督问题的法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商事仲裁制度的兴盛发展,一个不可缺少的背景原因是司法的支持与最终保障。但是对于司法监督的尺度、标准与范围问题各国做法却各不相同。特别是在现代化仲裁制度尚在培育之中的中国,有关仲裁司法监督问题,仲裁机构与法院,仲裁员与法官,理论界与实务界立场不一、观点各异。本期主题研讨即将目光再次投注于仲裁司法监督相关问题,从不同角度倾听不同的声音,目的不在于求得观点的统一,而是希望对中国现行仲裁监督体制的完善能够有所裨益,最终实现以司法监督提升仲裁质量、促进仲裁事业健康发展的制度宗旨。本刊编辑热忱欢迎对此问题有兴趣的各界同仁就本期探讨的话题继续发表有价值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序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仲裁事业也不断发展壮大。尤其是素有中国“南大门”之称的广州,目前已成为全国仲裁发展最有活力的城市之一。《仲裁法》颁布实施以来,作为我国仲裁法律制度的七个试点机构之一,广州仲裁委员会一直致力于《仲裁法》的贯彻实施,通过不断推广仲裁法律制度、完善自身建设、拓展仲裁业务,九年来受案数量和案件争议标的额一直位居全国仲裁机构前三名,有效地发挥了仲裁制度息讼止纷的积极作用。我国现代仲裁制度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特定社会背景下被直接植入的,此前…  相似文献   

2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仲裁法司法解释)已于2006年9月8日正式公布实施。该司法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为加强对仲裁相关案件审判工作的指导,依法对仲裁活动进行支持和监督而出台的重要司法解释,也是最高人民法院为进一步推动仲裁事业发展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构建而采取的重要举措,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司法解释起草背景及过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我国经济成分、市场主体日益多样化,交易关系日益复杂。社会利益格局的多样化和生活的多变性,引发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