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对领导人最重要的监督来自党委会本身。这个论断很深刻,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作用。领导班子内部要强化监督,班子成员之间要努力保持讲党性、讲原则的同志关系,该提醒的要及时提醒,该批评的要及时批评,该制止的要及时制止,关键是要做到:一要搞好权力分配。领导班子应按照"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搞好权力分配,尤其要对集中在"班长"手中的权力进行必要的分配。目前,多数领导班子在具体分工中,"一把手"一般都握有对人、财、物的管理权。掌握这些权力,虽增强了"一把手"的领导调控力,但也潜伏着以权谋私、滥用职…  相似文献   

2.
史真 《党史文汇》2014,(8):47-47
正谭震林在对待批评问题上为后人留下了典范。他曾说过:"对来自上头的批评,你要敢揽起来;对来自下级的批评,你要听下去,要当下级干部的‘出气筒’。"淮海战役的一个战斗间隙,谭震林提议召开了一次兵团前委扩大会议。原来,谭震林任政委的东线兵团,经过艰苦奋战,即将改编。"有什么经验教训,有什么意见问题,都不应该带走,最好都留下来。"谭震林在会上这样说。这时,兵团的卫生部长李蓝炎大胆直率地给兵团的主要领导认真提开了意见,他历数兵团南下  相似文献   

3.
领导既要通过报告、宣讲、谈话等方式宣传教育群众,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带动群众。在做这些的同时,笔者认为:要当好一个称职的领导,应多听听群众的意见。 领导听群众的什么呢?听听群众七嘴八舌的议论,听听群众的意见,听听群众的批评、牢骚等。这些话有时可能难听,但真正听了,并琢磨其中的道理,可能会解开工作中的一些“死结”。在现实工作中,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坚持发扬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更需要我们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抵御各种政治尘埃和政治微生物对党员干部的思想和党的肌体的侵蚀,才能克服党内存在的不正之风,消除腐败现象,我们党才能更加坚强,更有战斗力,才能担负起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重任。  相似文献   

5.
善待批评     
明朝洪自诚说:“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然而,有的同志却听不得批评意见,视批评为刺耳,视提出批评的同志是跟他过不去。这种对批评的态度是错误的。听不进别人的批评意见,实际上是在纵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终究是要栽跟头、吃大亏的。历史上就有这样的例子。“楚汉  相似文献   

6.
《江淮》2008,(2)
某市一位领导同志在干部大会上点名批评某些基层领导干部华而不实、抢风头、爱张扬的工作作风:"一些同志信奉‘一要干二要吹’那一套,为群众做一点事就拼命‘咋呼’,还说什么‘别把肉埋在饭碗里吃’。这种浮躁、虚夸的作风很要不得!"  相似文献   

7.
正批评和赞扬都是人类交流沟通的重要方法。批评效用最大化,是指达到批评目的,发挥批评功能,促使事物朝正向发展。在现实中,往往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敢于提批评意见的人,因为得罪领导、同事而被孤立;善于"吹喇叭"、"抬轿子"的人,却能得到领导的赏识和同事的支持。就好比举报腐败的人遭受打击,腐败者却能逍遥法外一样。因此,发挥批评效用最大化的一个基本的理论前提是批评者和被批评者都具有较高的党性修养,出发  相似文献   

8.
中央领导同志最近强调──批评与自我批评不能丢中央领导同志最近强调说,我们党需要批评与自我批评,如;司人需要空气和水一样重要。中央领导同志说,这些年来,邓小平同志一再提醒我们,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不能丢,党内不论什么人,不论职务高...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根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地区或单位的"一把手",对本地区、本单位的事务既拥有决策权、指挥权,又承担着巨大的风险和压力。搞得好,领导表扬,群众满意;搞不好,上级批评,下级埋怨。但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三人行,必有我师。为提高决策能力和领导水平,推进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建议"一把手"要多听听"大臣"们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正>1983年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召开前,我负责陈云同志的发言稿。当时,由于改革开放,有些人出国转了几天,回来便鼓吹中国不如外国,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陈云同志知道这个情况后十分重视,说":对于这些人,我们要批评教育;对其中做意识形态工作的同志,经过教育不改的,要调动他们的工作。"他特别嘱咐我,要在发言稿里写上这句话,并写上"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最后要高呼  相似文献   

11.
批评的误区     
批评,是一种重要的领导方法,运用得当,可以起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效果,对工作、对同志都有好处。但是,要批评,就得拉下脸面,不讲情面,难免得罪人。于是,一些领导者当起了好好先生,信奉多栽花、少栽剌。只表扬、不批评,有的则在批评的“方式”、“方法”上动足了脑筋,使得批评走了样、变了味。误区一:无的放矢。  相似文献   

12.
一位省级领导最近在听取某市市委汇报时说:“现在听真话很不容易,很多‘意见’都是漂亮话。批评别人时就说‘不爱护自己,不注意身体健康’;自我批评就是‘工作上有时求稳,有时求急’;有的同志实在想不出词来,就说‘你不注意个人卫生’之类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一位上级领导在监督基层干部交接班时,特别强调要交接好"群众呼声",别把"群众的呼声"和意见给忘了。笔者闻之,深为这位领导的特别提醒叫好。时下,有些干部在离任交接时,物品账目样样交清,并再三强调  相似文献   

14.
正平时工作中,经常听人说"领导亲自干什么",以致还有"领导亲自上厕所"的笑话。6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批评,"很多事情,领导本来可以自己做、应该自己做的,却并没有自己动手,而是交给了其他人去做。群众说的‘亲自’中,其实就有这样的批评。"与"领导亲自"相对应的,是"领导不亲自"。如领导不能亲自提包包,不能亲自端茶杯。对与不对,大家心知肚明,但没谁愿去说破,更没想到去打破。  相似文献   

15.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群众路线"如何实行"?毛泽东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而我们党实行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民主集中制,就是群众路线在党内生活中的体现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认识的过程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实践,认识的正确与否也要由人民群众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党外人士座谈时指出,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要容得下尖锐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各级领导干部要以实际行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端正根本态度,自觉创造条件,主动接受群众的批评监督,真正做到愿听逆耳之言、敢听逆耳之言。所谓逆耳之言,是指那些尖锐的批评、不中听却能够促人警醒的意见,即:内容上提出了与领导意见相左的看法、观点;时机上不考虑场合和地点,不顾及领导感受;方式上言辞尖  相似文献   

17.
考考你     
《天津支部生活》2006,(10):44-44
群众路线是我党一贯倡导的领导方法,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领导工作中的创造性运用,也是党的性质和宗旨在领导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是将群众分散、不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宣传,使群众见之于行动,并在行动中检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不断循环,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要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党支部书记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8.
党外人士座谈会是抗战时期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在政权建设中的新鲜创造,其历史经验可总结为:共产党人必须和其他党派及无党派人士多商量,多座谈,多开会;党外人士座谈会应定期举行,制度化;要虚心接受党外人士的批评、意见和建议;要发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精神;党外人士座谈会要与谈心、个别协商等民主形式结合起来。抗战时期召开的一系列党外人士座谈会,为后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9.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是我们党根掂党的性质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种科学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对党的群众路线问题曾作过精辟论述。1943年6月,毛泽东同志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写道:“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如此循环,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①“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  相似文献   

20.
周岚 《党课》2014,(13):59-61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在干部队伍中有一种不好的现象: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锋芒钝化、风气淡化、力度弱化,怕字当头不批评、一团和气伪批评、圆滑世故轻批评,党的作风建设存在走弯路、开倒车的风险。批评是送给别人的“清醒剂”,自我批评是留给自己的“预防针”,领导干部要正确把握批评之“道”,主动带头,大胆使用批评这个武器,真正体现领导之爱、同志之爱,营造互相提醒、互相帮助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