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是中国乃至人类的向往和追求。不但我国古代的圣人先贤们提出了社会和谐的思想。近代西方的一些思想家们也纷纷提出了许多关于社会和谐的有价值的思想观点,而真正第一次把“和谐社会”提到理论高度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列宁则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付诸于实践,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从不同的方面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和谐思想,对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专门决定,可以说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次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作为一个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崭新课题,提到全党全国人民面前,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非凡的执政能力,是党的执政理论的重大创新与突破。一、和谐社会理论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和谐”,是人类对未来理想社会的美好追求。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直接提到“社会和谐”的概念。他们通过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阐明了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未来社会是充…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通过对人类历史过程的全面考察,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畸形发展的深刻剖析,而作出的对未来理想社会的价值承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世纪新阶段,重提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有益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保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向未来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促进阶段。一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共同推进的持续过程和系统工程。组织部门作为党委主管干部和组织工作的重要职能部门,在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构建和谐组工文化、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是组织部门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深入思考和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社会正义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维.社会正义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度有着不同的内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不能采用西方社会的正义观,也不能因袭中国传统的正义观,而是需要有和谐的正义观作为自己的理论支撑.和谐正义观既不同于形式正义观,亦有别于实质正义观,它旨在寻求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之间的和谐,发挥二者在推动社会进步上的积极作用,因而可以视为一种新的类型的正义观.和谐正义观与社会主义本质、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当代中国的实践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吴振达 《学理论》2008,(18):60-61
马尔库塞把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理论相结合,提出了单向度理论,深刻地揭露了西方发达工业社会中人的异化状态,探索了发达工业社会中的哲学和社会问题,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建设美好的中国社会,中国共产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经历了三个重大历史过程。提出全新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是中国共产党总结不同历史时期经验与教训以适应我国社会深刻变化的必然结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建立和谐社会不懈努力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党和政府在这项系统工程建设中处于领导负责地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纪检监察机关应不断提高反腐败斗争的能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9.
现代政党政治源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但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情表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同样需要发展政党政治。在当前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国的社会主义政党政治必然会有进一步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阶段民主党派的政治性质和作用的科学分析,是我国社会主义政党政治进一步发展的理论基础;我国历史和现实的社会结构要求有社会主义的政党政治;政党之间的政治与法律关系、政党政治活动的目标也为我国政党政治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李鹏  刘金东 《求知》2007,(12):19-20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积极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利益矛盾,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考验。因此,从战略高度审视和化解不同利益群体间的矛盾,营造和谐有序的社会生态环境,是党的政治生活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但是转型进程中,我们发现,政治国家的力量大大超越了公民社会的力量,公民社会一直被政治国家所湮没,因此,如何构建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就成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轴心,并将影响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与前景。本文基于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现状提出:建构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必由之路,而在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的构建进程中,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是基础,现代公司的塑造是核心,社会组织的发展是关键,宪政民主制度的确立是保障。  相似文献   

12.
西方的市民社会理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首先是市民社会与野蛮社会的分离,其次是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离,最后是市民社会与经济社会的分离。马克思的市民社会观处于第二个阶段,他剖析了现代市民社会的产生和内在矛盾,揭示了市民社会的本质和发展方向。中国的“社会”正处于西方市民社会发展的第二阶段。而其历史背景却处于西方第二和第三阶段交错的现代性背景中。根据历史的经验与中国的现实,中国目前的社会建设首先要健全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其次要加强以改善民生为主的社会建设,培育公民社会;最后要促进社会与国家的良性互动,克服市民社会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和谐社会视域下,我国政治伦理应定位于政治公共领域,服务于政治公共领域。我国现代政治伦理的价值取向,应定位于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Both 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s (CSOs) and political parties are expected to be vital actors in democratic societies, yet the ide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types of groups has not been fully explored. This article analyses how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SOs and political parties has affected democratic consolidation in contemporary Turkey. Through personal interviews with leaders of both types of groups, the study finds that traditional power relations have shifted to include a greater number of political actors. Islamists, who were previously peripheral in politics, have joined the traditionally dominant secular nationalists at the ‘centre’ of political power. However, instead of increased pluralism, the study finds Turkish society now polarized along secularist/Islamist lines, both in political parties and among CSOs. While restrictions against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have been lifted in recent years and the number of groups has grown, most are still viewed as ‘arms’ of political parties, lacking an independent voice and political power.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civil society sector in Turkey is underdeveloped and unable to contribute positively to the democratiz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15.
市民社会理论因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多年来引起众多中西方学者对它研究和关注。以往的研究着重揭示市民社会的理论意义及其在西方社会引发的价值,而对中西之间的社会差异性和基础关注不够,缺少对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批判理论的探讨,使人们对它如雾里看花,难窥其奥。本文通过对市民社会思想的实质及演化路径的分析,剖析了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批判理论,阐述了中国市民社会的建构思路,给出了自己独特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information about Nepal's civil society as far as possible, as the same has become much contested in recent years. The article looks into the different traditions (from traditional to post-modern) of civil society in Nepal as an endeavour to take stock of where it stands vis-à-vis with various factors in the context of economy, polity, and society. The paper argues that, although Nepal has a very long tradition of civil society, the extant one is highly politicized. Part of the problem with politicization lies with perpetual political instability and part with the way civil society has come to be understood. In the context of Nepal, there are yet no clear tools developed to map the civil society. It concludes that one cannot have water-tight compartmentalization of civil society and other societies as they are interdependent, but when civil society groups lose the civility factor, they are bound to face legitimacy questions—which perhaps is the case in Nepal.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向世人宣布,在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下,通过精准扶贫,中国已经基本实现了脱贫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自改革开放以后提出建设小康及小康社会以来,人们比较关注小康及小康社会的生活发展程度及其发展阶段,而对小康及小康社会的特殊性质的认识方面则存有一定的偏颇或忽略。在时间与空间的政治层面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直面的是国际平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直面的是国内平台,小康社会问题直面的则是可望又可及的近期平台。如果不能正确解读小康及小康社会的特殊性质,人们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性质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性质就会有某种存疑。那么,小康及小康社会的特殊性质究竟是什么呢?文章试图从比较分析小康与大同社会原本意义上的异同,小康社会与后新民主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底线入手,阐释小康及小康社会客观上所具有某种"私"及"天下为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具有的"公"及作为未来情景的"天下为共"两者之间不可或缺的相互依存性特质,拟提出"社会主义小康社会",以利于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相似文献   

18.
宪政文明是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主体文明的结合体。它要求良宪、民主、法治与人权四者的结合及在实践中的运作,进而形成具有实践的制度安排与价值追求。宪政文明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制度保障,是政治发展的目标性指向和规律性要求,具有合作、妥协与平衡的优良品格。宪政精神与和谐社会的内涵有着内在的暗合共通之处,为和谐社会价值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一条现实的制度路径。  相似文献   

19.
社会转型时期和谐问题尤为突出。中国社会转型极其复杂,在纵向上是双重叠加,即在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中,也开始了向信息社会的转型。在横向上是多重复合,不同地区经历不同的转型。中国转型中产生巨大社会制度冲击和价值冲击,尤其是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冲击。中国的和谐建设既要重视传统转型中的制度建设,又要重视现代转型中的价值建设。  相似文献   

20.
公民社会是反腐败最广泛、最深厚的社会基础。公民社会是政治力量平衡的政治安排、合理机制和合法结构。公民社会对国家权力监督的现实性表现在政府职能转变、社会阶层分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正义性表现在实质性特征、形式正义性特征和程序正义性特征三方面。公民社会监督类型可分普遍性监督、制度性监督、自治性监督、结构性监督、功能性监督。加强公民社会监督功能的路径在于实现国家、社会、市场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