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乐平 《拉丁美洲研究》2020,42(1):138-153,158
由于贫困、社会偏见和传统教育体制的局限性,拉美教育存在较为严重的性别不平等,未达到联合国“2000—2015年全民教育”性别均等和平等目标的要求,主要表现为中学阶段男性失学现象严重,女性面临学习环境不包容、学业中存在障碍和就业竞争力弱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运用新的思路打开局面。联合国“2015—2030年教育可持续发展目标”的17项具体目标均提及性别平等。该目标强调包容公平和终身学习两个要点,把全民教育关于教育普及和机会均等的各个分散目标整合到上述两个主题之下,这为解决拉美教育性别不平等问题提供了一个综合的解决思路和行为框架。按照该目标的思路,拉美国家应继续实施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等公共政策,促进教育机会公平,减少男性失学现象;应努力消除校园暴力和性别歧视,实现优质包容的教育;应重视职业技术教育,为所有男性和女性在学习和工作多个阶段提供灵活的、个性化的、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帮助其实现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促进教育质量的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性别平等问题一直是尼日利亚关注的一个重点。该国历届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由于受到女性主义的影响,政策措施的内容侧重点由教育性别机会平等转向教育过程、结果平等,开始关注教育质量公平。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教育性别平等问题取得重大进展,但仍存在教育投入不足、教育政策制定缺位且执行不力、性别刻板现象的存在,以及女性自身认识不足等诸多问题。尼日利亚基础教育性别不平等是一个系统问题,其解决方案应全方位、多角度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3.
在国际和国内发展理论学界,拉美通常被当作发展失败的典型,东亚则被当作成功的范例。基于对二者的比较,产生了一些发展理论,其中包括颇有影响的比较优势理论和威权发展理论。通过对二战后拉美和东亚发展经历的比较,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发展假说:一个国家或地区同时拥有机会平等和经济自由才能取得发展成功,而能否拥有这两个条件,又取决于其权力结构。拉美和东亚在权力结构和机会平等上的差异是决定其发展成败的关键。本文据此指出了上述两种理论的不足,并提出了对中国奇迹的全新解读。  相似文献   

4.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拉美各国人民特别是这些国家的进步力量和共产党受到极大鼓舞。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中共与拉美各国共产党的关系比较密切。到1960年,拉美22个共产党和工人党中,有18个党与中共建立和发展了友好关系。60年代初期,拉美共产党虽然与中共有分歧和争论,但仍与中共维持着正常往来。1965年至70年代后期,由于拉美大多数共产党在国际共运大论战中支持苏共立场,中共与拉美多数共产党的关系恶化和中断。与此同时,从拉美老共产党分裂出来的新党陆续与中共建立起党际关系。中国“文化大革命”结束和改革开放开始之后,大多数拉美共产党与中共恢复和发展关系,中共也调整了与拉美新党的关系。无论是与拉美老党还是与拉美新党的关系,中共都遵循中共十二大确立的“独立自主,完全平等,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党际关系四项原则。此后,中共在党际关系方面,又突破了主要与共产党交往的传统,开始尝试与拉美民族民主等各类政党开展交往并取得重大突破,党际交往逐步由外延向内涵转变。  相似文献   

5.
本文尝试通过对拉美劳动力市场的考察,分析当前拉美国家性别分层的基本状况和近年来的变化趋势,探讨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和其产生的后果,从而对拉美国家性别不平等的发展状况做出初步判断。研究发现,近年来拉美国家女性在性别分层中的地位有所改善,这既体现在女性职业地位提升,也体现在男女收入差距缩小等方面。这些进步与拉美女性经济自立程度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各国政府的大力推动不无关系,并对拉美国家社会阶层结构的改善、社会不平等的减轻和女性参政等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不平等依然存在,特别是职业的水平隔离没有减轻。阻碍拉美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更多机会的关键因素已不是人力资本的性别差异,而是性别歧视和传统的劳动性别分工。这导致性别仍然是重要的社会分层机制,也是造成社会分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拉丁美洲研究》2021,43(1):84-100
拉美是参与式(制)民主实践的先锋。相较于世界其他地区,参与式民主在拉美的确有着更为广泛的存在。拉美第一代参与式民主实践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左翼在地方政府执政的产物,其主要内容是各种管理拉美城市的参与机制。拉美第二代参与式民主实践始于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拉美"向左转"时期,是该地区参与式民主试验的高峰。在此期间,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和巴西的左翼政府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参与式民主。比较而言,委内瑞拉创造了一个激进参与式民主模式,寻求以参与式民主取替代议制民主;巴西提供了一个务实参与式民主模式,主张通过扩大参与实现政府有效治理从而巩固代议制;厄瓜多尔和玻利维亚则是混合模式,兼具两者特征。本文从正式性、代表性、范围—规模三个维度,对上述四国的参与式民主实践进行梳理和比较。本文认为,拉美左翼的参与式民主实践在扩大政治参与、增强民主包容性和提高政府回应性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拉美国家民主体制注入了新的活力,体现了拉美国家在独立探索民主体制发展方面的积极意愿,但参与式民主体制的内在复杂性和拉美国家的剧烈政治变动使相关实践的可持续性面临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拉美民主向何处去?对于这个问题,学术界有迥然不同的回答。从拉美民主的现状来看,政治文化中非民主的成分仍然很大,公民社会发育不健全,公共机构腐败严重、运转不灵,选举缺乏实质意义,政党丧失社会信任,政策导向具有严重的倾向性,国际环境的影响也很不确定,权力高度集中于新兴的经济精英手中,权力结构出现严重失衡。在这种情况下,拉美社会不平等的程度会进一步加深。在宏观经济形势较好时,拉美的民主尚可保持稳定。一旦经济形势逆转,拉美的民主体制便岌岌可危。  相似文献   

8.
亚洲与拉美的关系源远流长。有文字记载的亚洲和拉美的早期贸易始于16世纪中期。19~20世纪初,西方列强从中国、朝鲜半岛、印度、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国家掳掠和贩卖大批契约劳工到拉美各地。自19世纪中叶起,日本开始向中南美洲移民。二战后,亚洲与拉美国家的关系取得较全面的发展。20世纪50~80年代,日本和韩国与拉美的经济贸易关系迅速发展,成为拉美在亚洲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特别在90年代,中拉关系全面发展,中国逐渐取代日本和韩国成为拉美在亚洲的主要贸易伙伴。进入21世纪以来,印度异军突起,同拉美的关系迅速发展。与此同时,亚洲其他国家同拉美的关系也有长足的发展。亚洲与拉美关系的发展势头良好。  相似文献   

9.
90年代的拉美经济:增长与动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90 年代拉美经济在长期衰退后恢复增长, 但增长速度并不高, 远远没有恢复到债务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经济增长势头先后两次被打断, 整个拉美地区经济在90 年代末再度陷入衰退。拉美国家的经济改革前后经历了4 个阶段:70 年代中期至1982 年为试验阶段; 1982 年拉美债务危机爆发至1985 年为广泛动员与起步阶段; 80 年代后半期被称为结构调整阶段; 整个90 年代为深化阶段  相似文献   

10.
11.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中国的拉美研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停滞到恢复,及至当前的井喷式发展。为全面深刻把握当前中国拉美研究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本文基于首次中国拉美研究机构发展状况调查和《拉丁美洲研究》期刊40年论文数据库,从机构发展视角分析70年来中国拉美研究的发展特点及其面临的升级,藉以反思中国当前的拉美研究、推动中国拉美研究的重建。研究发现,尽管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的拉美研究在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取得长足发展,然而过度的政策导向抑制了学术性研究的活力,反过来又限制了政策性研究的效力,以致拉美知识的生产始终无法完全满足中国社会的需求。这种差距反映出拉美知识的生产一方面存在数量上的不足和质量上的参差不齐,另一方面又因重复生产而出现相对过剩,由此迫使中国的拉美研究在研究视野、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诸方面不得不面临转型挑战。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的拉美研究机构和学者亟待转变观念,以更广阔的全球视野、更科学的研究方法、更多元的研究对象,大力加强基础研究,既为厚积学术素养之谋,又为薄发政策研究之用。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逐步加大了与拉美国家经济合作的范围和力度。但是,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以及大国力量的交织博弈,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双边或多边合作还面临区域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错综复杂性。在全球化背景下,拉美是中国融入国际社会、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舞台;中国只有正视并致力于妥善解决中拉经济合作中出现的问题,才能向世界展示一个追求和平发展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本文从文化传播的视角,在阐述文化传播同经济合作的相关性基础上,分析中国在拉美的文化传播以及中国与区域内国家合作所面临的诸多挑战,并提出文化传播如何有助于深化中国与拉美国家的经济合作,提升中国在拉美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3.
智利国家竞争力的世界排名在拉美国家中始终处于前列。政局稳定带来经济政策的连续性,以低通货膨胀、高增长为特征的宏观经济直接体现竞争力,贸易开放和投资增长成为提升竞争力的"双引擎",公共财政盈余为提高社会领域竞争力提供了保障,高效的商业环境和积极的产业政策赋予微观企业巨大活力是智利竞争力的突出特征。但是,出口过度依赖于初级产品的倾向可能削弱经济可持续增长能力;教育发展不足将加深社会不平等趋势;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将制约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劳动力市场体制僵化将抑制智利企业的经济活力;人口老龄化提前到来将促使社会保障改革提速。  相似文献   

14.
欧洲、拉丁美洲和中国的文化与社会保障改革取向存在差异性.与西欧相比,拉美和中国之间的相似性更多一些,例如低收入的经济背景、积累性质的融资模式、个人账户的引入等,其改革效果也存在一些相似性.例如覆盖面狭小等.中国和拉美社保覆盖面狭小的原因在于传统文化存在较大差异性,即拉美缺乏储蓄文化,其社保改革之后"对等原则"的引入并没有为提高覆盖率和遵缴率作出很大贡献,但对中国住房公积金制度进行分析和对比之后发现,在浓厚的储蓄文化背景之下,中国社保覆盖率狭小的原因正是由于缺乏"对等原则"因素所致.不同文化背景下,社保制度中"对等原则"效果截然相反.鉴于此,本文认为,如果将目前统账结合制度改造为大账户制或名义账户制,将个人和单位缴费完全划入个人账户,覆盖率和遵缴率就会像住房公积金那样立即提高,实现应保尽保.  相似文献   

15.
拉美军人与政治:一项历史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拉美国家的政治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 ,军人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9世纪前半期 ,军人考迪罗是拉美政治的主宰者 ;1 9世纪 70年代以后 ,随着拉美国家现代化的启动 ,军人职业化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但军人干政现象并未消失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特别是在冷战时期 ,军事学说的变化 ,军队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社会和政治危机 ,促使一些拉美国家在 60年代以后建立了军人政权 ;80年代后 ,拉美实现了军人政权向文人政权的过渡 ,但真正民主的文人—军人关系的建立仍有待于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