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葛汉文 《拉丁美洲研究》2012,34(1):29-38,80
二战结束后巴西地缘政治研究的重点是巴西的地缘政治形态、国内治理、国际关系、对外战略等问题,实现国家的"安全与发展"是巴西地缘政治研究的目标和口号。这种研究通过鼓吹加强领土控制、促进国内治理、主导地区形势来实现大国抱负,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巴西地缘政治研究的思想基础源自经典地缘政治的观点与逻辑,具有强烈的进攻性和强权政治色彩,但巴西学者对缩小国内的地区差异、促进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有其独到之处。在建设一个"强大的经济和稳定的国家"的口号下,巴西地缘政治学者高度关注巴西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巴西的重在意义。戈尔贝里把使本国经济现代化和完成巴西的地缘政治目标视为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地缘政治思想对二战结束后至20世纪80年代巴西的内外政策产生了广泛影响,并成为1964年军政权上台后巴西国家意识形态的支柱之一,在巴西国家大战略的制订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巴西地缘政治思想提供的诸多政策手段不仅没有取得预期效果,而且加剧了地区的紧张形势。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近年来巴西对其南极政策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包括强化南极活动保障能力建设、制定具体的南极科研计划、推动南极事务的国际合作和环境保护。这种调整和优化,是由巴西在南极地区的政治、经济、科研和环境等战略利益决定的,尤其深受其全球大国政治抱负的影响。但是,面对美澳等国进一步强化南极事务主导地位的政治现实,受到资金掣肘的巴西南极政策能否顺利实施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中国作为南极治理的利益攸关方,与巴西拥有相似的国家身份和利益诉求,在南极事务中与巴西保持密切沟通和交流,有助于拓宽双方合作领域,丰富中巴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政治内涵。  相似文献   

3.
巴西法治道路存在明显的秩序短板,这与其现代国家构建问题有关。从法治的秩序维度考察,巴西独立以来的法治道路与英国等西方主要国家先"治民"、后"治官"最后才"治王"的路径正好相反。在"治王"方面,巴西的皇帝、将军和总统在不同时期构成巴西法治建设的最大障碍,驯服"王者"并不容易。近40年来,通过国会两次成功弹劾,巴西总统的权力已经得到极大限制。在"治官"方面,"洗车行动"开创了一个法检警协同合作的反腐败新模式,法治反腐取得重要成就。但是,巴西法治建设在"治民"方面长期表现不佳。巴西法治道路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现代国家构建视角得到一定解释。结合自马克斯·韦伯以来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现代国家构建可以分为国家合法性、国家自主性和国家能力三个层次。通过考察巴西的现代国家构建,可以发现它的国家合法性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国家自主性不足、国家能力软弱,且在短期内无法有效解决。可以说,巴西法治的秩序短板实质上是国家能力的短板。  相似文献   

4.
自1978年以来,有10个拉美国家相继完成了从军人政权向文人政权的过渡,开始了民主化进程。但是,今年以来,在许多已经恢复了民主制度的国家,如阿根廷、厄瓜多尔、乌拉圭、巴拿马和巴西等,文人政府都在不同程度上面临着危机,尤其是巴西,萨尔内政府面临着执政两年多来最严重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因此,拉美民主化进程能不能进行下去?已经恢复了民主制度的国家会不会重新出现军人执政?这些问题已成为拉美各界人士议论的中心。本文仅对巴西文人政府的政治前景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许多发展中国家在争取独立、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制定了相应的战略和策略,为民族求生存谋发展,国际战略是这种努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战略和战略研究中一笔宝贵但研究尚不充分的财富。作为发展中大国,巴西的国际战略具有许多重要的特点和独特的风格。巴西精英阶层孜孜以求的大国梦想、灵活而现实的外交技艺、面向世界和未来的战略视野以及与大国和地区对手或伙伴间交往的经验教训,在发展中国家中可谓独树一帜,其过程可以通过权力关系、国内政治和精英观念得到解释。同时,国际战略的内容及其演变与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发展要求密切相关。通过分析巴西国际战略的含义、发展演变、制定和实施的背景因素以及这一战略的性质和特征,可以为发展中大国的对外关系研究提供一种认识视角。  相似文献   

6.
1985年3月15日,巴西民主联盟的总统候选人、前米纳斯吉拉斯州长坦克雷多·内维斯当选巴西总统,结束了长达二十一年之久的军人统治,但是,这位众望所归的当选总统在就任之前因病逝世,未能完成变革社会的宏图大业。改革巴西政治、经济和社会的重担历史地落到了副总统若奥·萨尔内的肩上。人民期待着萨尔内新政府对巴西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做出符合人民利益的改革,从而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巴西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国家。但其实早在20世纪下半叶,该国宗教领域的力量对比已开始发生变化,突出表现在基督教福音派利用巴西现代化进程中滋生的弊病及该国天主教会的制度弱点不断发展壮大。有分析认为,巴西福音派信徒数量或将在21世纪30年代赶超天主教徒。福音派势力的持续上升不仅改变了巴西宗教领域的面貌,而且使得该国政教关系愈发紧密、微妙。以五旬节派为代表的巴西福音派信徒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便积极投身政坛,不断扩大在立法、行政部门的影响力,并在2018年"亲福音派人士"博索纳罗当选总统后,开始以更积极的方式渗入国家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有鉴于此,本文拟结合巴西的经济与社会背景、政治制度及政治文化,对该宗教群体的崛起过程、参政形式、政策主张、未来发展趋势等进行分析。本文认为,至少在中期内,巴西福音派将凭借对其有利的外部环境进一步扩大信众基础,进而持续改变巴西政坛的力量对比。另外,该国福音派活动主要围绕保守的基督教价值观及教会利益展开,可能助推巴西保守主义的发展,并不可避免地滋生腐败、庇护主义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巴西政治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8.
司法改革基本上是一个政治过程,是一个国家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以及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的过程。作为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改革对民主的巩固起着重要作用。创建司法委员会、改革法官任期和任免程序、设立宪法法院、增加司法机构预算等都是为了保障司法机构的独立性;争端解决替代机制的发展、设立新的法院和派出法庭等措施增加了公民和组织寻求实现正义的途径;改革刑事司法程序和法律一体化既可以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又可以吸引外资。这些措施都是建立健全国家治理体系的过程,对国家治理体系适应新自由主义改革以后的经济形势和改善投资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鹏 《拉丁美洲研究》2021,43(3):86-103
巴西现行政治体制的核心安排是联盟总统制。再民主化以来,巴西碎片化政党格局导致总统所在的政党永远处于国会少数。历届巴西总统必须构建和维系一个多党执政联盟,才能在国会中取得多数支持,保障体制运转和政治稳定。就形成基础而言,执政联盟依赖于围绕一系列特殊"产品"形成的利益交换;就结构而言,执政联盟的主要特点是成员所属政党数量多、意识形态差异大和内部权力分配不均衡。执政联盟能否平稳运转,往往依赖于总统的个人协调能力和政府当前的表现。这种状况折射了联盟总统制的内在脆弱性。该国近年爆发的经济政治危机进一步凸显联盟总统制的局限性:浓厚的庇护色彩、易于滋生政治腐败和包含大量的政党"否决者"。巴西正面对这样一种政治困局:一方面,以修正和完善联盟总统制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改革势在必行;另一方面,长期存在的保守政治格局阻碍了上述改革的启动。这种困局无疑将使巴西的政治走向变得愈加不明朗。  相似文献   

10.
以色列是一个移民国家,其主体民族犹太人绝大多数是在建国后从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迁居而来的移民及其后裔。目前,以境内最庞大的移民群体是来自苏联、俄罗斯联邦和独联体等国家的犹太人。俄籍犹太移民积极参与以色列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事务,他们对以色列内政外交的影响日益加深。  相似文献   

11.
当前巴西经济困境的政治经济学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11年以来巴西经济陷入慢速增长乃至技术性衰退的困境,对此较常见的有外因和内因两种解释:外因论强调世界经济不景气、大宗商品超级价格周期结束、流动性趋紧和主要贸易伙伴增长减速等消极影响;内因论认为巴西的体制缺陷和政策失误难辞其咎。此外,在奉行积极还是紧缩性财政与货币政策,应否削减财政的社会福利支出以及界定国家经济的角色等方面也存在争论。罗塞夫政府选择紧缩政策使其面临巨大的政治压力和经济转型之痛。本文认为巴西当前的经济困境主要是内因所致,且不能忽视其政治因素。在采取紧缩政策的过程中,需要构筑有力的政治共识,持续推动营商环境的改善,保持增长与福利的平衡,提高私人投资者与中产阶级的积极性,挖掘投资与贸易对增长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政党是现代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和原则,政党政治则是现代政治生活的要素和主要组织方式。政党和政党政治研究的概念和分析工具主要来自相对成熟的、在欧美发达国家经验基础上产生的政治理论,但关于“第三次浪潮”民主国家的研究更为关注这一理论所忽视的许多现象,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后发国家政党政治的制度化水平。运用上述理论分析巴西的政党政治状况,可以清晰地认识巴西政党与政党制度许多突出的内容、特点和风格。但经典和新兴理论都不可能穷尽“第三次浪潮”民主国家政治发展进程及其理论总结,巴西政党与政党制度的实际状况尚有一些重要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试图为这一研究提供一种思路和视角。  相似文献   

13.
巴西共产党于2017年11月17—19日召开了第14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最终通过了《广泛的统一战线:巴西的新道路》决议。针对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巴西共产党认为国际格局的变化以超级大国美国的相对衰落和若干经济、政治、外交、军事力量中心的出现为主要特征,并从经济、社会和地缘政治三个角度阐述了当今世界资本主义制度自身矛盾性引发的多重危机。针对巴西国内的政治经济局势,巴西共产党充分肯定劳工党执政14年间为巴西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也指出了劳工党在政治改革、媒体控制以及左翼联盟领导上存在的诸多失误。当前巴西正处于一个历史性的十字路口上。通过回顾和总结巴西共产党14年的参政成就与经验教训,巴西共产党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政策路线,并对建党100周年进行了展望,明确了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党的力量的新部署和新要求。这些认识都是该党对于相关问题的最新探索成果,对巴西共产党今后的工作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巴西国有企业的改造与整顿吕银春本世纪30年代以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巴西开始从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转变。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促使巴西要求民族经济独立的呼声日益强烈,加上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理论的影响,国家资本主义在巴西得到迅速发展,成了...  相似文献   

15.
巴西1988年宪法的出台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巴西1988年宪法的出台及其特征马小平一巴西1988年宪法是在巴西由军政府“还政于民”向政治民主化转变初期制定的。要研究这部宪法,首先应考察一下当时巴西的政治背景。80年代,拉美许多国家先后完成了军政权向文人政权的转变,这种转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3种形...  相似文献   

16.
包括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和委内端拉在内的7个债务国的领导人,要求同他们的债权者——工业化的民主国家举行一次首脑会议,商讨解决日益严重的债务问题。对于这一邀请,美国下届总统布什是应该接受的,特别是考虑到他说过:“债务危机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因而需要通过政治途径来解决。”  相似文献   

17.
巴西和非洲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和种族血缘奠定了巴非关系发展的基础.巴西独立后长期优先发展同美洲和欧洲国家的关系,非洲在其外交战略中处于次要地位.从20世纪70年代起,巴西逐步就对非政策作出调整,尤其是近年来,将优先发展与非洲国家友好合作关系作为其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巴西和非洲的政治、经济关系全面提升,进入历史上最密切时期.巴西在对非合作中十分注意策略,有其独特之处,受到世界舆论的好评和非洲国家的欢迎,值得我国分析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可以说是一个改革的时代,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包括不同社会制度和类型的国家,都经历着程度不同的社会政治体制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变革。此间,巴西也正经历着艰难的变革历程。1985年,巴西军人政权向文官政府的民主过渡,以及由于政权更迭而引起的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是这一时代潮流的突出反映。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的出口管制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出口管制,是一国或者多个国家为达到特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目的,利用行政和法律的强制手段,以限制和禁止某些物质、技术出口流向和规模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徐国庆 《西亚非洲》2012,(6):135-152
巴西与非洲建立联系的时间较早。从16世纪到20世纪末,巴西对非关系的态度在重视与疏远之间徘徊。2003年卢拉执掌巴西政权后,巴西出于重视国内非洲裔人的平等权益、扩大经济发展空间和追求独立外交等因素的考虑,日趋重视对非关系,并大幅调整对非政策。此举不但巩固了巴西与非洲关系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基础,而且扩大了巴西的国际影响力。卢拉政府的对非政策被其继任者罗塞夫总统所继承。巴西对非关系在长期演变中主要体现了三大特点,即对非关系受国际体系、国内经济社会状况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葡语非洲国家在巴西对非关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巴西在对非合作的领域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