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老徐的博客网上很热火,《老徐的博客》网下很寂寞。古有徐霞客,今有徐博客。美女导演徐静蕾既是娱乐圈中知名人物,也是所谓博客点击率的世界纪录保持者。不过老徐也有尴尬的时候,她的博客文集《老徐的博客》面市虽有大半年,却一直销量不佳,甚至有过一天仅售出两三本的可怕纪录。徐静蕾被批文笔滥,不少网友也认为徐静蕾写的多是流水账,“文字功底也不像宣传的那么不可一世,实在是看不出她的知性来”。(1月5日《重庆晚报》)对于老徐博  相似文献   

2.
打开http://blog.sina.com.cn/m/xujinglei,伴随着背景音乐, 低眉敛日托腮浅笑的徐静蕾映入眼帘。“老徐”博客开张一个月,点击率就飙升至七位数,2005年10月25日处女博《难道我的博客生涯也要开始啦?》正文共12个字再加三个省略号:“还不太适应……等等我……适应适应……”从“新手上路”到如今的新浪名人博客第一红人,“老徐”博客的点击率已经突破千万大关!  相似文献   

3.
<正>你可以不看中国级“博事后”的“博书”,但应该看看这本地方级“博事后”的新书《我的生死记忆》。——其实我没有写“错别字”。可是当我键入“博事后”,搜索网站果然就弱智地问我“您要找的是不是:博士后”。早就“泛博客化”时代啦,你还念念不忘“博士后”呢!“博事后”是在博客上忙着“博文博事”、点击率居高难下的人。如果博主为女性,那就是更标准的“博事后”啦!譬如那美女徐静蕾,折腾“老徐的博客”,搞成“中国第一博”,还出书,封她为中国第一“博事后”,博友没意见的。可我只进入徐博客一次,博主无非小情小调,在生活流水线上过日子,那幸福生活都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4.
最近流传这样一种说法: 2005年是名人博客元年,2006年是名人博客息年,2007年将成为名人电子杂志元年。全球“博客王”徐静蕾在遭遇博客出书的滑铁卢之后,欲悄然隐退,另起炉灶,于4月16日正式出版电子杂志《开啦》,为2007年名人电子杂志元年拉开了帷幕。  相似文献   

5.
官微微观     
《人民公安》2013,(22):63-63
#微反馈#:#人民公安寻根信仰#《人民公安》(半月刊)主编徐翼@老徐不是徐静蕾寄语:“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到陕北窑洞的灯光,从西柏坡的革命号角到北京的五星红旃.信念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护佑着我.  相似文献   

6.
朱宗保 《人民公安》2012,(18):41-41
我也有一位师傅,不过他念的不是"紧箍咒",而是"调解经",因为他是一名派出所民警——老徐。 《大话西游》里,师傅唐僧的话痨功夫,实在是令人忍俊不止,佩服不已。很荣幸,我也有这么一位师傅,不过他念的不是"紧箍咒",而是"调解经",他是派出所民警老徐。 刚从警时,我对调解那些家庭、邻里、同事之间鸡毛蒜皮的矛盾纠纷很是头疼,一丁点大的事情,没完没了跟你扯.我话说轻了解决不了问题,说重了还被指责态度不好。可许多难题到了老徐那里,却是迎刃而解,化千戈为玉帛。我向师傅取经,他说:“调解纠纷就像医生看病,语言交流是必须的过程,不然你怎么能发现病灶在哪里?不知病灶怎么对症下药呢?”从那以后,我开始密切注意老徐工作时的一言一行。  相似文献   

7.
周萍 《中国减灾》2012,(9):8-11
鲁豫,这是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名字,这是个被CNN称作"东方奥普拉"的女子。我们通常都忘记她其实姓陈,名鲁豫,名字里包含着父母籍贯的信息。她认为自己是一个很感性很随性的人,不刻意追求什么,很少上网,至今没有博客和微博,似乎刻意和这个世界保持着距离。但她又是中国谈话类节目的标杆人物,她的《鲁豫有约》红遍大江南北。  相似文献   

8.
“你博客了吗?"今天,博客被认为是继E—mail、BBS、 ICQ之后的第四种网络交往方式,也一贯被视为是“普通网民”表达观点的阵地。但随着新浪网推出的名人博客,似乎让越来越多的名人卷进博客的圈子,徐静蕾、余华、潘石屹……“精英”们的加入表明博客面前人人平等,一场全民博客的盛宴即将开始。  相似文献   

9.
周萍 《中国减灾》2012,(5):8-11
鲁豫,这是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名字,这是个被CNN称作“东方奥普拉”的女子。我们通常都忘记她其实姓陈,名鲁豫,名字里包含着父母籍贯的信息。她认为自己是一个很感性很随性的人,不刻意追求什么,很少上网,至今没有博客和微博,似乎刻意和这个世界保持着距离。但她又是中国谈话类节目的标杆人物,她的《鲁豫有约》红遍大江南北。访谈时的她成熟、美丽、  相似文献   

10.
一头飘逸的长发,不施粉黛的脸上总 是流露着淡淡而又真诚的微笑,和她的名 字一样,徐静蕾总是给人一种清爽、干净 的"玉女"感觉。想当年,她凭借一部《一 场风花雪月的事》奠定了内地"玉女掌门 人"的地位,从此星光熠熠不说,如今更 是集编、导、演于一身,尽显才女风韵。而 这一切,除了她自身的努力以外,更得益  相似文献   

11.
<正>熟悉张爱玲作品的读者看到《滚滚红尘》这部电影,自然地会联想到这里有很多张爱玲的"影子"。张爱玲的多本小说犀利地刻画人物,既精准也很冷冽,显现她是个以"距离"就能直穿人心的敏锐者。但是面对自己的爱——胡兰成变得很纠结,即使再遇其他的爱情,都难以成为撞击内心的爱。张爱玲过世14年后,2009年出版的《小团圆》曾让我不忍心看到她这本完成于1976年,看上去是很私密的著作。感受得出她笔下细琐而流泄的情感,多么牵引她之后的人生路。《小团圆》里的九莉与之雍,不就是《滚滚红尘》嘛!  相似文献   

12.
央视《新闻调查》记者柴静曾在博客发文,号召各地网友拿起相机,拍摄自己身边政府的豪华楼堂馆所,将照片或线索贴到她的博客上。  相似文献   

13.
沉睡的青春     
台湾文艺片《沉睡的青春》描述了一位久困于“老徐钟表行”的女孩徐青青(郭碧婷饰),在母亲出走、父亲酗酒消沉之后,只好由她接手钟表修理的工作、肩负起延续这家老字号的责任。似乎,她就要永远地随着一屋子流逝的滴答钟表声,慢慢隐没于消沉的黑暗之中。  相似文献   

14.
遭遇板凳的尴尬徐静蕾把"处女回帖"献给韩寒时,因为没抢着"沙发",很是遗憾了一番。在BBS里,抢占第一位置的跟帖称"沙发",退居二线的只能算"板凳"。尽管徐才女遭遇了板凳的尴尬,却丝毫没削弱她的影响力,此"板凳"一坐,正式拉开了他们的调情大戏。至于那个抢据沙发的人,早被徐静蕾的光芒掩埋,"第一"的名号不过浪得虚名。  相似文献   

15.
正2017年,齐齐哈尔市隆重纪念徐秀娟烈士牺牲30周年,当那首歌《一个真实的故事》再次响起,老徐夫妇再也抑制不住情感,中途洒泪离场……是悲歌,更是壮歌。命运能有多悲情?还记得牺牲在沼泽中的养鹤女孩吗?近30年后不幸再次降临,接过她事业的小弟徐建峰,同样因公殉职。信念能有多执著?徐建峰的女儿同样响应冥冥中的召唤,告别繁华都市,回到扎龙自然保护区。她说:"只有在这里,我才能找到内心的安宁。"  相似文献   

16.
著名导演阿莫多瓦的奥斯卡得奖之作《悄悄告诉她》(Talk toher)里,有个片段很有意思:男记者送一位勇于接受任何危险挑战的女斗牛士回家,女斗牛士发现厨房里有蛇,吓得涕泪纵横,歇斯底里地冲出家门,回到男记者的车上,要求他帮忙。男记者看尽了女斗牛士对付蛮牛时的英勇,虽然不太理解为什么她会怕一只小小的蛇,却也很诚恳地对她  相似文献   

17.
路在脚下     
曾在《中国残疾人》上读过一位聋人写的文章,记得名叫《宽容》,当时感慨万分。那篇文章中写的是这位聋人自己的经历。写她从聋哑学校毕业参加工作后,同事对她很不尊重,工作了很长时间,甚至有人还不知道她的名  相似文献   

18.
杨圣捷  小武 《小康》2005,(4):72-72
正如媒体的关注始终在于作为女人的徐静蕾,而不在于作为导演的徐静蕾;人们对于一部电影的价值的关注,也总是难以落在电影本身。这注定是一部足够引发关注却无法期待完美的电影,电影中关于爱、关于成熟男人的讨论,就像徐静蕾本人:简单,偏执,却并不让人讨厌。  相似文献   

19.
编读往来     
我有同样的感受 看过贵刊的《一个母亲的焦虑》后,我有同样的感受,很想把我的想法与贵刊的编辑和更多的读者分享。我的女儿16岁了,她也和文章中的女孩儿一样在学习上从不让我们家长操心,在学校里是老师喜欢的好学生。可是我还是对她不懂得尊重别人、只为自己着想、不考虑别人感受的做法而担忧。也许她还没有长大、思想还不成熟,但是我不希望她身上自私、清高的缺点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是被逐渐地克  相似文献   

20.
读者俱乐部     
责编:你好。 3年前我偶尔认识了《中国残疾人》,爱不释手,她使我走出孤独、苦闷和寂寞。得知叶子因家境困难而无法订阅《中国残疾人》以后,我曾汇款至编辑部,请代为订购转赠。我也和叶子一样是高位截瘫的残疾人,因此我和她有同样痛苦经历,所以,很想帮助她,因为我有固定的生活来源。现在,叶子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