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新媒体来势汹汹,铺天盖地始料不及,一夜之间改变了我们,尤其是青少年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冲击和影响。为了确保青少年价值观健康形成,首先要:第一,优化媒介环境。当前的媒介环境存在着媒体引导偏移、文化煽情引导、报道失当等伦理错位。建立健全青少年价值观形成中新媒体信息监管机制,对新媒体的价值影响实施有效的监控和合理的引导,以先进的文化和思想给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新媒体环境。第二,提高青少年新媒体媒介素养。作为生存在数字化一代的青少年来说,媒介素养的高低尤为重要。通过引导的方法和新媒体伦理教育,强化青少年的媒体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促使青少年树立自律意识和正确使用新媒体观念,培养和提高青少年拒绝诱惑能力,自觉遵守媒体规范与道德,合理使用新媒体。第三,以新媒体为平台,构建价值观引导网络。新媒体为青少年价值观引导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其虚拟性和匿名性为传统价值观引导提供全新的视角。加强平台网站文化建设,凸显主流文化,增强主流文化吸引力和感召力,使价值观引导新媒体平台成为满足青少年需要的主渠道和主窗口。第四,加强高中阶段青少年使用新媒体的引导。  相似文献   

2.
迷概念的出现及迷文化的形成并非始自青少年群体,其发展也并非单独仰仗于青少年群体,但由于青少年时期特定的生理、心理及行为特质,使得青少年构成了迷群的主体;而融合媒介环境下青少年娱乐消费的深化,进一步推动了青少年迷群的大规模出现及迷文化的发展,由此也引发了诸多社会争议.本文关注融合媒介环境下的青少年迷群及迷文化现象,从四个方面分析青少年迷群行为特征,并着重考察娱乐消费与青少年迷文化的建设性关系及迷文化的负面性所在.  相似文献   

3.
赵刚  杨胜勇 《人民论坛》2012,(20):200-201
媒介文化通过自身特有的方式作用于青少年,对青少年文化价值意识的建构造成了冲击。这种冲击主要包括媒介文化的开放环境动摇着青少年的价值选择,媒介文化的多样化模糊了青少年的价值评价。在新的文化价值观念的建构之路上,我们既需要投以热情的人文关怀和多重研究视角,也需要投以慎重的道德关注和多元的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4.
方慧 《青年探索》2010,(5):60-65
在当今高度信息化、媒介化的社会中,大众传媒作为传播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和手段,在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调查显示,青少年对大众传媒传播传统文化现状的认知度较高;情感上普遍认同,亦不简单"迷信"和"盲从";"覆盖面广"、"形式丰富生动"是大众传媒传承传统文化的主要优势;实现途径上影视、网络等方式更受青睐。鉴于此,广大青少年教育工作者应致力于充分挖掘和发挥大众传媒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功用,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社区"四位一体"的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5.
暴力文化与暴力犯罪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暴力文化是反映暴力行为发生过程、后果及暴力行为规范的文化,属亚文化范畴,具有多样性、凶残性、欺骗性等特征,是诱发暴力犯罪的“加速器”。因为它能为暴力犯罪提供诱发氛围、价值取向、社会暗示和模仿范本等,所以,要控制暴力犯罪,必须采取有力措施遏制暴力文化泛滥,同时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消解暴力文化等。  相似文献   

6.
当今信息时代,随着大众媒介的发达,其对暴力文化的错误宣扬和过分渲染,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暴力犯罪的发生,对青少年的危害更是不容忽视。表现暴力、犯罪行为的影视片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网络游戏成为暴力文化的另类鸦片。对此,我们必须净化文化环境,采取有力措施破革暴力文化,防范青少年犯罪,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网络对于青少年的性越轨的影响可分为三个大类:性道德与性观念的冲击、网络色情文化的大肆传播及其影响、以网络为媒介的性越轨新现象的出现。依据传播学中“两级传播”理论与社会学中的社会化理论对性越轨行为的产生进行分析,从社会控制的角度提出了加强青少年网络性越轨控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色情文化的泛滥已经导致了青少年性犯罪比率的逐年上升。色情文化泛滥与青少年性犯罪之间具有相关性:色情文化解除了青少年性欲求的社会伦理道德束缚;色情文化误导了青少年的性观念;色情文化扭曲了青少年的性心理;色情文化挑逗青少年实施性犯罪。预防青少年性犯罪有以下措施:铲除色情是关键;加强教育是保障;净化环境是前提。  相似文献   

9.
檀国柱 《台声》2010,(8):49-50
<正> 7月25日至26日,来自台湾的唐艺舞蹈团、桃园引舞舞团近40名舞蹈青少年在青岛与当地青少年朋友开展了一系列舞蹈交流联欢活动。此次"海峡两岸青少年舞蹈交流展演"活动,系大陆舞蹈界首次举办,旨在通过交流实现以舞蹈艺术为媒介,促进两岸青少年之间的文化交融和情感互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青少年道德三个方面的矛盾现状社会公德的认同与行为脱节的矛盾;社会生活安定有序的呼声高与遵守公共秩序自觉性欠佳的矛盾;对道德建设高期望与低参与的矛盾等,提出加强社区控制的几点思考一、加强社区控制教育,引导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二、加强社区文化及文化阵地建设,创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三、加强对社会普遍关注的道德热点问题的引导,提高青少年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1.
正当下,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青少年,拥有了许多新的特质,他们对媒介技术的娴熟使用,有效帮助他们参与网络流行文化实践,形成新的文化形态。无论是在译客、声客、影客、极客、原创音乐等此类以媒介技术专长为特质的文化行为中,抑或是在表情使用、自拍互拍的大众狂欢中,青少年将自己在某个领域的专业学识、掌握的新媒介技术、获得的资质与兴趣爱好结合起来,以为我所用的姿态对各种文化资源挪用、组合、拼贴,创造出大量带有浓重"青年秀"的文化产品。本专题聚焦的声客、极客及表情党三类网络青少年群体,是青少年网络流行文化生成的主流模式之一——专业生产内容的PGC  相似文献   

12.
封建文化以及黄色、暴力、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西方文化糟粕是青少年正常人格形成的重大障碍,而人格缺陷又导致他们偏离社会规范,甚至违法犯罪。根据青少年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层次的文化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良好的家庭教育,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和对违法犯罪的抵抗能力;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对于媒介的强烈需要主要表现为满足伙伴交往、娱乐消遣和学习知识几个方面.大众传媒对于满足青少年的上述需要起到了积极的正面作用,但也对青少年产生了负面影响.基于此,我们提出"青少年--学校(家庭)--政府(媒体)"三位一体的系统效果模式,即依靠政府和媒体,提高媒介环境的社会控制和制约能力;多方干预,以家庭和学校教育主渠道提升媒介素养教育;自我完善,提高青少年信息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4.
面对青少年网络犯罪不断增长的现实,本文分析了当前网络文化诱发青少年犯罪的催化剂作用,探讨了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类型、特点和原因,并从规范网吧管理,清理整顿社会环境;优化家庭成长环境;端正学校教育方向,明确学校教育宗旨;加强社区青少年工作四个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大众媒介与青少年审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媒介化的社会,青少年的审美发展受到大众媒介的深刻影响.大众媒介一方面为青少年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审美内容和形式,满足了其审美需求,拓展了其审美经验,提高了其审美能力;但另一方面,大众媒介又使得青少年的审美变得缺少主动性,审美经验日益感官化、平面化,在审美趣味上则追求娱乐性和刺激性,并呈现出模式化、同质化的特征,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演变成为一种伪审美,难以胜任人的解放的使命.对此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共同努力、各司其职,以减少大众媒介的不良影响,积极推动青少年的审美发展.  相似文献   

16.
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充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青少年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青少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因忽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而产生的民族文化缺失症,正在严重影响着青少年优秀道德品质的养成。  相似文献   

17.
方亭 《中国青年研究》2012,(1):68-71,16
日本动漫文化作为中国青少年亚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在中国已然进入新媒体传播时代。其传播平台主要包括动漫下载论坛、在线网站、讨论帖吧等;传播特征表现为即时性、廉价性、广泛性和交互性。日本动漫的新媒体传播成就以动漫文化产品、衍生产品、游戏产品、主题乐园为核心的优势文化产业。对日本动漫新媒体传播应在网络侵权、青少年伦理观念以及媒介素养的培育、民族文化的世界化等方面加以反思。  相似文献   

18.
周恩来崇高品德内涵丰富,涵盖了人性"真、善、美"的各个方面。它的形成既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又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更是周恩来刻苦修养、自觉自律的结果。它的形成对当代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养成有很多启示,重视发挥家庭教育对青少年道德品质养成的作用,重视发挥养成教育对青少年道德品质养成的作用,积极营造有利于青少年道德品质养成的社会氛围;青少年应主动加强品德修养并不断增强自律意识。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台湾流行的哈狗歌现象入手,调查发现哈狗歌的消费群体为青少年,女性青少年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该群体具有组织性、排他性和偶像崇拜等特点。从心理学和歌词文本两个角度出发,文章考察了哈狗歌流行的原因。粗口哈狗歌作为青少年面对社会问题的一种集体解决的方式,实际上是不成功的解决办法。社会首先要改变青少年的社会认同,并且加强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以消弱哈狗歌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夏永全 《湖湘论坛》2009,22(2):81-82
在社会转型的时代,消极文化越来越严重地腐蚀着当青少年的心灵,危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冲击着德育效果。加强先进文化建设,采取疏导教育方法,开展榜样教育,消除网上消极文化的危害,加强校外教育阵地建设是抵制消极文化对青少年德育冲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