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4 毫秒
1.
民族主义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无法避绕的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民族主义的动机——挽救民族危亡,拯救百姓于水火——成就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入、传播,并且推动马克思主义超越其他社会思潮而发展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在民族主义的推动下,从坚定爱国主义、批判大亚细亚主义的立场出发,到提出以民族自决、民族解放为基础的新亚细亚主义,李大钊逐步实现从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从民族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的推行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当代中国社会发生了急剧转型,整个社会观念逐步进入了"一主多元"状态。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主导价值仍是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但包括新自由主义、新左派、民主社会主义、民族主义等思潮不断传入,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们的生活产生着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正确扬弃这些影响,必须对各种社会思潮的思想特征和社会影响进行澄明和评析,必须说明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其它社会思潮的必要性和路径。  相似文献   

3.
民族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思潮之一,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毛泽东作为新中国的伟大领袖,他的民族主义思想对于中国革命的胜利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以后,特别是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近代以来的哲学文化思潮流派发生了显著变化,逐渐形成了自由主义的西化派、内部仍可分为不同派别的保守主义派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派。这三个流派的形成,一是受西方哲学的影响,二是具有鲜明的民族主义背景。这三大派别之间的互动,制约着中国现代哲学史的性质和发展趋势,成为这一时期哲学发展的主线。这一自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思潮中始终如一的主体,左右着中国人民的思考和行动,最终形成了中国现代史上一系列波澜壮阔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和民族主义革命运动。  相似文献   

5.
清末法律变革是近代先进法律文化在中国的孕育和发展 ,是中国现代法律文化的开端和传统法律文化的终结。清末的法律变革是中国近代法制建立的起点和尝试 ,它起到了中国法制发展承前启后的作用。清末法律变革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对西方法律的吸收和采纳 ,在法制发展上具有首创和启迪意义 ,对当今的法制建设也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冷战后日本新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及对日本政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伟涛 《工会论坛》2005,11(1):117-118
90年代中期日本兴起的新民族主义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 ,日益成为日本社会的主流思潮 ,并在事实上不断影响日本政局的发展。研究日本新民族主义的发展及其影响 ,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中日之间存在的问题 ,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刑法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在各种现代化思潮的冲击下,通过清末变法修律的具体实践步入现代化轨道的.从体例到内容都有着历史性变革的<大清新刑律>是近代中国刑法现代化初始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民族主义是建立在民族情感上的思想观念,是民族共同体成员对本民族的热爱和对民族生存与发展的追求与理想。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是以对中华民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认同与忠诚为基础,围绕实现中国现代化而展开的思想情结与政治思潮。民族主义在当代中国呈现出积极健康的主流,但也滋生了消极片面的非主流和日益极端的反主流。  相似文献   

9.
本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人类都经历着一场巨大的变革,这就是席卷全球的现代化运动。在中国,现代化运动不仅仅停留在经济变迁的层面,而成为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心理等各个领域的一种社会台面变迁的过程。法制现代化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深入探讨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现实基础及基本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从三个部分论述这一课题:第一部分从历史背景分析入手,具体考察我国从近代以来为实现法制现代化所走过的艰辛探索历程,得出中国法制现代化其势必然的结论;第二部分分析我国进行法制现代化建设的现实基础,主要介绍国情实际、国际环境和进行法制现代化建设的有利条件及阻碍因素;第三部分从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目标模式谈起,论述中国实现法制现代化的三条基本途径,即:法律制度的现代化、法学和法律文化的现代化、法律组织的独立和专业化。  相似文献   

10.
巴勒斯坦民族意识是在犹太复国主义的挑战下萌发的。在与以色列的斗争过程中,巴勒斯坦民族主义先后兴起了三次大的思潮:泛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潮、巴勒斯坦民族主义思潮和伊斯兰化民族主义思潮,这三大思潮的发展变化揭示出巴勒斯坦人在不断受挫的反对以色列、实现巴勒斯坦人建国理想的斗争中,民族主义情绪越来越强烈、越来越激进化。同时,以强巴弱的严峻现实使巴勒斯坦人的建国目标至今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11.
爱国主义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现代意义的"国家主义"却是伴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空前的民族危机逐渐明晰,爱国主义思潮也成为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思潮,随着一次次民族危机的加深,爱国主义促使着中华儿女进行了一次次救亡运动,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再到辛亥革命直至五四爱国运动,爱国主义团结和鼓舞了无数爱国仁人志士为探索民族救亡道路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相似文献   

12.
法治化城市的内涵及其与现代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化城市建设是落实我依法治国方略的举措;法治化城市的价值意蕴与法治国家具有一致性,其本身就是法治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法治化城市建设是因地制宜推进法治国建设有力举措,也为国家法治建设提供经验和参考。法治化城市是法治在地域范围内的具体体现,它是以国家宪法、法律为基础,以保障人权为目的,以制约权力为重点的,适合地方城市实际的治理模式和状态,它通过规范的地方权力运作和普遍的守法意识,实现城市政治文明、经济建设、文化事业、社会秩序、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因此,没有法治的城市也不能称之为现代化的城市。法治化城市是城市经济现代化的动力所在,城市政治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城市文化现代化的制度基础,有利于促成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根据上海公共租界职员郭泰纳夫的两部代表作,利用中华民族对立面的观察角度,对中国现代民族主义的兴起和演变作了初步的追溯,认为从19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上海租界制度的扩展,首先在中国官员、绅商中萌发出了公开的不满情绪,并不可阻遏的日益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政府向巴黎和会提出的《希望条件说帖》,第一次锋芒直指外人在华特权,得到了普遍的拥护;此后,国共两党均成为民族主义的热情鼓动者,并迅速获得了最广泛的民意支持;1925年的五卅运动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华民族前所未有的自信。中国共产党的反帝纲领,道出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心声。  相似文献   

14.
良妻贤母主义是近代日本女子教育的核心理念,其中杂糅了西方女性观、儒家妇道伦理、国家主义思想等各种因素,是一种积极性与保守性并存的教育理念.其内涵主要表现在三方面:重视传统妇道、强调知识修养、注重国家观念.  相似文献   

15.
从天下主义到和谐世界:中国外交哲学选择及其实践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天下主义立论重点不完全切合当前中国外交的现实需要。在文化本原上,天下主义始于《易》,成于老庄,行于春秋,汉儒的天下主义只是在制度和形式上一统了天下。近代中国天下主义与西方民族主义相遇是败在社会文明形态落后上,而不是中华文化特质上。现代中华思想已由多种元素构成。中国社会伦理道德正快速走向现代化、多元化、复合化。诸如现代性和主体性及主体间性给现代国际社会带来的种种问题,一定会在发展中得到解决。中国在基本完成塑造现代政治民族的任务后,反过头来重新认识和肯定自己固有的文化,向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复归,将缩小中国与国际社会在政治上的差异,促进中国与现行国际体系主导国战略合作关系的发展,加强中美两国在维护世界、地区和平与稳定方面的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16.
论日本现代化进程中的伦理精神及其经验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深层文化驱动力,日本民族的伦理精神在其现代化进程中既释放出巨大能量,推动日本迅速走向现代化,创造出令世人瞩目的日本"奇迹",又发生了重大偏差,导引日本走向军国主义.发扬传统伦理精神中合乎现代化要求的部分,合理地培育和安置现代文明因素,使之整合并有效运作,这是同属儒家文化圈的中国应该积极借鉴和吸收的.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治理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已经做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决策。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优秀传统民俗文化,根植于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民族精神之中,最贴近百姓生活,最具生命活力。在新的形势下推进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弘扬优秀传统民俗文化,努力探索我国现代农村社会治理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它对于塑造民族品格和风貌,指导民族实践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华民族精神现代化既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中国全面现代化的精神力量,实现其现代化,应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验为指导,以中国传统文化时代价值为支撑,以现代西方文化为借鉴,以现代理想人格公民为基础,以现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保障。  相似文献   

19.
受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人治传统构造的特有的法律观念潜移默化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阻碍着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实现当代中国的法制现代化,更新现有的法律观念是必不可少的要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