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汤志平 《当代贵州》2011,(33):40-41
实现万山特区转型发展和“十二五”目标任务,要多措并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早日建成黔东园林新城、贵州工业重镇、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示范区。  相似文献   

2.
杨柏 《当代贵州》2009,(7):65-65
3月初,看到贵州省万山特区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的新闻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概念,就一直在我脑海里转.  相似文献   

3.
万山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中,立足于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生态恶化、群众贫困的实际,以脱贫脱困为目标,坚持产业兴城、城市促产、产城互动、城产融合,实施“两个转型”战略,从根本上破解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矿竭城衰”难题,逐渐摸索出一条有别于省内其他区县,不同于全国其他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脱贫新路。  相似文献   

4.
万山特区区委书记汤志平:“作为老工业基地、资源枯竭型城市,7J-d~特区的发展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而不是速决战。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首先在理念上要跨越、超常规。”万山特区区长张吉刚:“万山特区是资源性桔竭城市.这个名字虽然不好听,但是我们没有必要去避忌.只有正视这个现状.万山才能有明天,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问题是一个世界性课题.世界各地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大都经历了转型过程。其中多数成功转型并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也有一些转型失败而走向衰落。可以说,  相似文献   

6.
2008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发布了《关于印发首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的通知》(发改厅[2008]712号)确立了首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湖北省黄石市的大冶(县级市)位列其中。翌年3月,《关于印发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的通知》(发改东北[2009]588号)发布,黄石市被确定为第二批重点支持的资源枯竭型城市。  相似文献   

7.
当城市随着矿业兴起时,它们被冠以“汞都”、“煤都”、“石油之城”等美誉。经过十几年甚至上百年开采后,它们濒临绝境:经济结构失衡、产业单一、失业和贫困人口增多、替代产业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社会矛盾激化等。前不久,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公布,贵州省铜仁地区万山特区等17个县级市,以及河北省张家口市下花园区等6个市辖区,都被列入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中。  相似文献   

8.
正铜仁万山,从被国务院在2009年确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至今已走过近10年的发展历程。之前,万山有一个"失去的10年",因汞矿资源过度开采接近枯竭、朱砂市场低落、环境破坏,"千年汞都"星光不再,万山汞矿于2001年被政策性关闭,"万山特区"也从此进入寻求转型道路艰难时期。万山汞矿繁荣背后,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资源不合理分配,汞资源留给万山的,是"掠夺式开发"埋下的隐患和风险。彼时,很多资源型城市充当了发达地区"锅炉房"功能。有学者认为,正是由于资源枯竭型城市早期"被定位于产业链的初级  相似文献   

9.
高翔 《奋斗》2010,(8):34-35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公认的世界难题。最先投入矿产资源开发的西方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出现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此后的几十年中,美国油城休斯敦与洛杉矶、德国煤城鲁尔、法国煤钢城洛林、日本煤城九州、加拿大镍矿城市萨德伯里等资源型城市都在转型的阵痛中艰难探索、前行。  相似文献   

10.
白银市是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基地、我省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属于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近年来,随着主导资源濒临枯竭,长期积累的自然环境差、经济总量小、城乡发展不协调等问题日益凸显。2008年3月,白银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转型城市之一。为抓住这一有利机遇,加快城市转型,并在城市转型过程中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白银市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不断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是世界性难题。安徽省淮北市是一座缘煤而建、依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是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建市50多年,淮北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进入新世纪以来,淮北市一直在探索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之路。本文主要围绕淮北转型发展这条主线,分析了淮北转型发展具有的重大意义,介绍了转型发展取得的初步成效,探讨了转型发展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并且提出了转型发展的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12.
梅永红 《求是》2013,(2):59-60
我国现有资源型城市118个,其中资源枯竭城市69个。"矿竭城衰",曾经是许多资源枯竭城市共同的轨迹。国内外经验表明,资源型城市越早转型越主动,越早转型成本越小。济宁市位于鲁西南地区,境内煤炭资源丰富,年产煤炭近9000万吨,是国家重点规划建设  相似文献   

13.
韩冰 《奋斗》2012,(10):52-53
资源型城市的就业问题在资源逐渐枯竭、城市转型的阵痛中,由于浪费劳动力资源、加剧了贫富分化、影响社会稳定,成为制约城市转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能实现环境与经济“共赢”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低碳经济被广泛认为是继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后改变全球经济的第三次革命浪潮,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资源枯竭型城市要实现顺利转型,充分解决就业问题,应该积极应对低碳经济时代给劳动就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4.
创建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市,是阜新作为我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取得阶段性成果之后,确定的新的奋斗目标。同试点市相比,示范市具有全面性、先进性、科学性、规范性、可复制性和未来性等特点。创建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市需要着力构筑具有阜新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彻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显著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优化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提升政府的社会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的阜新精神。  相似文献   

15.
资源型城市由于城市本身存在的“市场失效”效应以及过去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诸多问题,使得它们自身很难有力量发展替代性产业,而自然资源的快速消耗又将使它们面临资源枯竭的严峻局面。因此,必须加紧研究对资源型城市的援助和补偿政策,未雨绸缪,鼓励和支持这类城市尽早摆脱依赖资源发展的结构模式,实现经济结构的根本转型。  相似文献   

16.
2009年3月5日,枣庄市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消息一出,很多人为枣庄的未来而担忧,认为失去资源优势的“鲁南煤城”将从此一蹶不振。然而,一年过去了,人们惊奇地发现,枣庄经济依然保持着高速增长,这座城市并未因资源枯竭而衰落,反而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城市转型。  相似文献   

17.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是“世界性难题”,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这道“难题”摆在了阜新193万人民面前。为了走出煤炭资源枯竭的困境,在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等上级各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阜新走上了经济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18.
付松  文叶飞 《当代贵州》2013,(29):24-25
万山——中国汞都,曾经红极一时的工业重镇,在中国的工业史上写下过光辉的一页.随着支撑工业发展的汞矿资源逐渐枯竭,一个产业、一座城市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转型,突围.没有退路,刻不容缓!"中国汞都"被迫转型突围汞储量世界第三、亚洲之首;为建"中国汞都"而被列为县级行政特区;有着"小香港"、"小深圳"之美誉.这是万山曾经有过的荣耀.2002年,万山汞矿资源枯竭,被迫政策性关闭.2009年,万山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万山脱困转型进入新的起点."万山区要走出发展困境,必须创新加实干,突破传统思维,探索资源枯竭区转型发展新路."铜仁市委书记刘奇凡说.  相似文献   

19.
毕美家 《江淮》2012,(1):27
淮北作为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近年来紧紧抓住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市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立足转变发展方式,围绕"六大"转型路径,突出工业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三化"互动,加快推进城市转型进程,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国内国外都有因转型不成功而衰落甚至消亡的。作为矿产资源大县的花垣,也面临着资源枯竭的问题,积极探索产业的科学转型,发展接续产业已成为当前花垣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