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黄宗良 《新视野》2008,(1):10-12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一系列执政的新经验,发展了党的执政理念和社会主义观,其中包括提高社会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全局中的地位,并把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把人民民主视为社会主义的生命等等.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必须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民生的改善必须以扩大人民民主作为政治保证,而改善民生、扩大人民民主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党的建设"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执政能力建设就是要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以便带动全党,"使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时代要求和人民的期待";先进性建设就是要"使党员真正成为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先进分子",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相似文献   

2.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一直践行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不断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而奋斗。他们的民生观是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的完美统一,对于我们现在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特别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万书玉 《唯实》2008,(9):73-76
作为党的执政理念和社会治理层面的人文关怀,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实现人文关怀,必须着力于人民群众的内在需求,在改善民生的基础上,重点观照人民群众的精神状态和心灵感受,通过不断提升国民幸福感,达到社会和谐健康的人文理想.  相似文献   

4.
万书玉 《唯实》2008,(8):73-76
作为党的执政理念和社会治理层面的人文关怀,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实现人文关怀,必须着力于人民群众的内在需求,在改善民生的基础上,重点观照人民群众的精神状态和心灵感受,通过不断提升国民幸福感,达到社会和谐健康的人文理想。  相似文献   

5.
林联凤 《求实》2013,(Z1):20-22
<正>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原则,社会建设始终是党备受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自己的执政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基础上,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改革不断深入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生态问题越来越突显,已经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为了改善人民生产生活环境,突破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探索新的发展方式,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的战略高度,并从民生维度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习近平生态民生观的提出,深刻阐述了生态与民生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执政逻辑,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7.
《共产党人》2009,(6):4-6
—、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意义民生聚力,民生固邦。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关系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发展的各个时期,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坚持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党的十七大  相似文献   

8.
新论摘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五大转变方真认为,党的十六大报告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这具体表现在以下5个重要转变上:一是由重视社会发展的手段和方式到重视社会发展目的的转变。党的十六大明确地将发展必须体现民意、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当前和未来在发展问题上最重要的问题来看待,将人民利益作为体现和统帅改革、稳定和发展的结合点。二是社会发展的内容由两个文明建设向三个文明建设的转变。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政治建设和政治文明的概念,并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  相似文献   

9.
张燚 《探索》2022,(1):40-50
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成功经验,源于党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对人民历史观、人民国家观和人民政党观的认知和实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共产党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中国共产党对人民至上的坚持,贯穿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四个时期,体现在党的指导思想、国家制度体系和党的中心工作等三个方面。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历史经验,主要包括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群众路线、坚持正风反腐、持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其启示主要有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已经连续执政60年,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三大基本问题,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执政经验,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是:始终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必须坚持和发展这一条根本经验,并用以指导新的实践.  相似文献   

11.
民生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共福州市委、市政府始终履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致力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福州民不聊生、积贫积弱的局面。总结福州民生实践以及取得的成效和主要经验,对进一步推动福州民生建设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总结概括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十条基本经验 ,并且指出 :“这些经验联系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 ,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 ,南京市始终坚持把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把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请人民评判、让人民满意作为实践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表现 ,从而紧紧抓住了“三个代表”思想关于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具体体现,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辩证统一体。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必须把握四大重点,即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科学含义;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群众真正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治国战略。  相似文献   

14.
唐山市就业服务局党总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民生为先的思想,始终把创建情系民生服务品牌,做好就业服务工作作为贯彻落实"四点一带"的发展战略、推进科学发展示范区和人民群众幸福之都建设的具  相似文献   

15.
试论群众认同标准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清 《探索》2004,(5):32-34
党的十六大指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党的执政能力能否真正提高,必须由实践来检验,由群众认同来检验。自执政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就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认同作为检验党执政能力的根本标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按照群众认同标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推动国家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必须加大反腐力度,增强全党拒腐防变的能力;必须充分发扬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党的群众利益代表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至关重要,这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密切相连,与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一、民生建设意义重大民生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宗旨的体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7.
吴永新 《实践》2008,(1):15-15
把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既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突出强调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落实自治区八届四次全委会议精神必须全力抓好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把改善民生与加快发展摆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最大的政绩,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入手,努力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8.
1949年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党对民生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始终把为人民大众谋幸福作为己任,对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给予高度关注和深切关怀。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更加重视民生问题,通过一系列民生建设举措,极大地改善了我国民生状况,充分坚持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民生取向。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执政过程中始终坚持民生价值取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因素,也有现实的考量,是多重因素交互作用产生合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始终关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改善,在对民生政策的不断探索和实施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生政策体系,由此共同构成中国共产党民生政策的主要内容.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民生政策的人民性、实践性、全面性和动态性,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在民生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领导作用,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我们党着眼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关注民生,关心和改善群众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为改善民生,必须加快社会建设。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