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喝在广州。信不信由你。如果你是个地道的广州人,想一想自己所喝过的形形色色的“水”,也许会认同这一说法。“汤水”,这是最家常的用语,有家庭就必有汤水。单身男女稍有身体不适,医生会说是因少喝了汤水。以至到广州的外地人听了老半天也不解其妙。饭前一碗汤,饭后一盅茶。三天两头就要煲一次糖水或凉茶,谓之清热去湿。平时的汽水、啤酒、可乐、酸奶等等数不胜数的饮料就不要去算了。反正广州人除了食,就是喝,也许是食得多,必然也喝得多。你见过广州人买饮料整箱整箱地买没有?不到一周,整箱饮料就会被消灭光的。会做汤是贤妻良母的标志。为了让丈夫和子女不因缺“汤水”而患病,得天天变换汤料,什么清补凉汤、菜干汤、霸王花汤、冬瓜薏米  相似文献   

2.
某日,在广州清平农贸市场一君子兰档前,有人问;“哩(这)棵几(多少)钱?”来自吉林的花主答曰:“实蚊(拾元)。”听到这南腔北调,买花的广州人随即“煲冬瓜(讲广味普通话)”:“呵,怎么那么贵?能种活么?”花主即用普通话说:“不贵,不贵……”于是,买卖成功了。卖花人告诉记者,他来穗一年多,租房住下,邻里及来买花的人都能与之操普通话,“广州人的普通话讲得很好。”他说。普通话还使外宾与“老广”做成生意哩。在一陶瓷档前,有个金发的外宾就用那洋腔洋调的普通话与上了年纪的档主在“煲冬瓜”,讨价还价。  相似文献   

3.
从贝多芬的交响乐作品到港台流行歌曲,广州街头巷尾那些卖无线电元件的个体小店传出的乐声震耳欲聋。对这,广州人早已司空见惯,人们匆匆而过,却未必留意到这些小店总是受到一些“发烧友”的青睐。时下广州人将对某一事物有浓烈兴趣的人戏称为“发烧友”。据说,这种比喻是起源于对无线电的狂热的,如今,又有那么一些无线电的“发烧友”在行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级音响组合出现在普通人的客厅中,人们追求完美的音响效果,身心都得到享受。但高级音响价格昂贵,实在令人望而生畏。三,五千元乃至上万元的音响组合,按目前的消费条件,不是每个人都能买得起的。高消费与低收入,这个矛盾怎样去统一?人,是很灵活的,高级的买不起,就玩“土炮音响”(自己  相似文献   

4.
这些年,国人似乎已忘记中国传统的电子工业基地在江浙沪一带,买进口电器就想到广州,买国产电器也时常想到广州。1988年,广州市电子工业总产值比1980年增长了5倍,前些年,其产值、利税和劳动生产率在省内也是排行老大。这足以说明,为什么广州人一碰到外省人便常常要摇头晃脑谈到电器。不过,广州市九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传出的消息却令人扫兴:1989年,深圳电子工业总产值30亿元,珠海10亿元,佛山9.1亿元,广州这个昔日的老大退居第4位,产值  相似文献   

5.
带着戈壁大漠的尘土,我这个久居巴丹吉林沙漠的大西北人登上了南下的列车,梦寐以求的南国之行开始了。拥挤的列军上,议论很多,都是关于此行的目的地的,我当然是洗耳恭听了。“广州很象香港,宾馆林立,市面繁华,令你眼花缭乱。”“广州可是高消费,别说是玩,光吃住每月1000元还不够。”“广州人很会享受,舍得花钱,人人身上都珠光宝气。”一位女青年说:“我这羊毛衫,在广州200多块,还是低档货。在广州不打扮得象样点,进商店都无人  相似文献   

6.
在广州,每个市民谈起自行车,都会有无尽的感慨——在广州,不丢失自行车,就算不上广州人,可谓是地域的风俗和文化了。而是否购买自行车则是一个战略决策:如果您住的是郊区别墅,又没有地铁、公交等其它交通工具,那么您只有放弃自行车,而选择买汽车;对于办公室离家距离不远,但走起来又辛苦的人来说,选择自行车是很适合的。可买一辆没几天就被偷去了,现金流只有出,没有进,固定资产频频报废遗失,实在可惜。于是一些人选择了步行,再也不买自行车了。 对于那些决定买自行车的人来说,就存在一个买二手车还是买新车的问题。这是采购渠道的选择和谈判能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打开创刊号的这扇《南风窗》,一股清新之风扑面而来,教人为之心窍开通,心情舒快。开放、大胆、言之有物几乎是这本薄薄的杂志每一篇文章的共同特点。例如:《广州人的“炒更”》一文,为某种意义上的“炒更”翻案(在一般人的心目中,“炒更”是胡乱捞外快的同意义语),指出这是广州人“以增加工作量来应付自已日益增多的开支”的一种手段;《广州,处处讲钱》一文提出诸如“凡是认真讲钱的地方特权就变得不那么吃香”,“认钱不认权”等新而且尖的论点;《京西来了“长头发”》一文则揭示了“不能以头发长短来论英雄”(“长头发”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到广州的内地人越来越多。他们听不懂广州话,却对广州人的一些口头禅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其实,有时语言成了人们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某种象征。“搏到尽”和“叹世界”近一两年来,广州人学会了拼命工作,多干,多赚,以满足他们日渐高涨的消费需求。“搏到尽”这句香港人的  相似文献   

9.
(可以说,他是一夜出名。尽管很多人还记不清他的名字,只记得与一个“大人物”的名字很相象,但如果说起“广州人精神”的设计者,大家应该有印象。对,中共广州市委党校的干部,李齐念。他籍贯不是广州,来广州不过是第3个年头,甚至不会讲广州话。但他热爱这座南国大都市,也理解这里的市民。“稻穗鲜花献人民”,广州人接受了这个非土生土长的广州人提出的“精神”。) 能谈谈你这个“稻穗鲜花献人民”的构思过程吗? 那是去年春天的事了。各界人士参与“广州人精神”的设计,我天天留意报纸,总觉得欠缺点什么  相似文献   

10.
不仅仅是环保问题假如就“责任感”出一道考题,广州人能得多少分? 5分!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前不久一次大规模的“考试”,表明广州人的责任感离“及格”还相差甚远。出“考题”的是广州市环保部门。岁岁重阳,年年登山,广州的白云山在重  相似文献   

11.
经济体制的改革,给广州带来了勃勃生机,然而,广州人中既有勇于进取的气概,亦有狭隘浮浅的陋习。人们往往对前者看得多,而对后者认识不足。赶浪头——广州人喜欢一窝蜂,一哄而起,没有主见。当狂潮一股大量进口的冷暖风机和“838”计算器成了“跳楼货”后,这应该是个沉痛的教训。漠视他人——在公众场所旁若无人地高声谈笑是不少广州人的嗜好。无论是他(她)个人的私事,还是别人的隐私,一律来个公开抖落,并逼着你非去听不可。你若够胆量去请他们把音量收小一点,他们旋即瞪起眼:干你屁事呀!我讲话用得你××管么?“人必先自爱然后人方爱之”。广州人,教人如何去尊重你? 缺乏同情心——骑单车的女士不小心跌倒了,很  相似文献   

12.
广州人早有“爱靓(美)唔爱命”的说法,但历来却取贬意而用之。“食在广州”,自古是广州的美誉,而“穿在广州”,原是闻所未闻。早些年,听说上海姑娘上下班都是一个个花枝招展,但如窥视他们饭盒里的,却是说不得的,不是还令不讲究衣着的广州人听了颇有点安慰,甚至有点得意吗? 如今却大不相同了。举个例吧,这两年,女装高筒皮靴成了广州姑娘的宠物,实在是由于大冷天广州姑娘也时兴穿裙子,于是成了一种地地道道的“裙带”关系,便“一荣俱荣”了。实际上在寒风里穿着裙子等候公共汽车的姑娘们,都喜欢往候车亭的角落里挤,要不然就是对汽车迟迟不来尤其愤慨。  相似文献   

13.
阳春三月,明媚的广州城内,出现了一股旋风。一天上午,××宾馆一个不大的会议室内,密密麻麻挤了一群人,把八张小矮桌团团围住,连珠炮般地向桌子后头的人发问。墙上的横幅上写着——“××赴澳留学咨询处。”每人的咨询费是15元,附带送一份“咨询材料”相似的场面,曾先后出现在各家“中心”的办事处门前。风球在升级到澳洲留学,一时间成了广州人的热门话题。人据说,目前各类“咨询中心”在广州有近10家,收费亦五花八门,有的不办咨询,只卖资料,每份4元;或负责办学籍,在香港交赞,每人交2万港币,如不获大使馆签证,退回1.5万港元;有的在国内交2万港币,如大使馆不签证则退回1.7万港币;也有的“中心”是由科研单位所办,不以牟利为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4.
借脑袋发财     
佛山人有“野心”,他们的目标是赶上广州,称雄南国。佛山人有魄力,“六五”期间他们的工农业总产值以平均每年21.81%的速度递增。1986年,佛山工业总产值112.4亿元,首次跨入全国年工业总产值超百亿元的30个城市之列。佛山人的成功,赢得了一片喝采声,也引起了近邻广州人的侧目。广州人在总结和借鉴佛山的成功经验时,竟然发现,佛山人——  相似文献   

15.
外地人说广州人的嘴“刁”、刁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就比如吃鱼,鱼肉本身已够鲜美清甜了,但有人还是嫌它略欠爽滑,偏想出了个“焗鱼嘴”、“炒鱼唇”的菜式来。试想,一条鱼能有多少鱼嘴鱼唇,然而,为了口福,挖空心思,竟想出了这样的“刁”菜。叫人啼笑皆非的,远远还不只吃鱼。有一回,笔者看《信息时报》,竟有这样的一条消息:广州副食品消费市场出现新趋向,鱼头贵过鱼身,鹅翼贵过鹅肉。说是近年广州人吃的越来越讲究、不断在创新口味,吃鱼  相似文献   

16.
据报道: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武汉五城市中,广州人出境比例最高,约占1/4(26.4%),广州居民出境又以赴港澳新马泰旅游比例为最高。时下,广州人言旅游必称“新马泰”。“新马泰游”,特别是“泰国游”成为一大时髦。极富异国风情的“新马泰游”确实令人神住,然而,由于非  相似文献   

17.
新科技的玩意说来就来。最近这一年里,广州人忽然感觉到自己竟活在声讯服务的大包围之中! 广州人对声讯服务的最早认识。应是在1992年12月26日后,那时出了家“168台”。不过,要说声讯服务真正在这南方大都市里“形成气候”,则是在去年下半年以后。忽如一夜春风来,广州一下子就拥有了9家声讯台! 9家声讯台逐鹿羊城,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是最多的,于  相似文献   

18.
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的广州,市面上流通银元(俗称“白银”)。有一种最细小的币值,面值为五仙(五仙以下为铜币,称作“铜仙”),广州人习惯称它为“斗零”,为什么呢? 原来,过去黑社会秘密组织甚多,他们都有内部独有的语言,即“黑话”,其实是只有他们圈内人知晓,其他人不知所云的隐语。其中代表数目字的隐语,自成体系,习惯以“元”代一,以“辰”代二,以“斗”代三,以“苏”  相似文献   

19.
《南风窗》七月号上有一个讨论《广州人,你幼稚吗?》,讨论的题目是‘消费幼稚病’,两种不同的意见,都摆出来了。其中有位同志提出‘超前消费是一种先进的消费方式’‘可以刺激生产,只有经济发达才可能出现先进的消费方式’。对此种看法本人不敢苟同。就在同一期杂志上,发表了《日本人的苦日子》一文,文中告诉人们,日本的经济十分发达,人均收入之高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普遍日本人的住房狭小,工作时间太长,物质的补偿和娱乐的机会也极少’,而不少日本人却‘满足于低水准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个如同骑在马上找马的命题,听起来滑稽可笑。然而,相当多的广州人却没有意识到自己也重复着这一可笑的命题。 记得我初来广州不久,到黄埔一家工厂去联系工作。厂办公室一名同志抱歉地对我说:“真不好意思,厂长去广州开会了,让您白跑一趟。”我一听直纳闷,黄埔不就在广州市吗? 又有一次去石牌某学校,见到黑板上有一则通知:“全体教工明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